如果去过欧美国家旅游,或者经常看美剧英剧的朋友,大家就会发现:在欧美国家,罐头食品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物,不管是早餐午餐还是晚餐,欧美人都喜欢吃罐头食物。
在欧美国家罐头食物的品种很丰富,从水果、肉类到海鲜,几乎应有尽有,甚至在一些国家,罐头食品被视为“懒人必备”,不想动手做饭,那就直接吃罐头。
然而,在中国,罐头却长期处于“冷门”状态,除了午餐肉、豆豉鲮鱼等少数几款,大多数罐头销量平平。
这就不禁让人疑惑:国外火爆的罐头,为啥中国人却不爱吃呢?是口味差异,还是另有隐情?其实背后是有4个原因,看完后真是说到了心坎里。
一、罐头食物添加剂过多,中国人不喜欢吃。
在国外,许多罐头主打“天然”“少添加”,尽量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但在中国,罐头却长期被贴上“防腐剂多”“不健康”的标签。
比如大家看到午餐肉的保质期长达三四年时,心里肯定会认为里面加入了很多的添加剂,所以中国人看到后就不喜欢吃了。
虽然现代罐头工艺一般是用高温杀菌、真空密封,本身可以做到长期保存,但部分厂商仍会添加防腐剂、增稠剂等,导致消费者信任度降低。
二、味道过于单一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鲜、香、辣、酸、甜”五味调和才是王道,而大多数罐头,味道却显得单调乏味。
西式罐头以“原味”为主,比如番茄酱罐头、金枪鱼罐头,直接吃味道比较寡淡,欧美人从小就喜欢吃这样的食物。
而中国人更喜欢吃味道丰富的食物,中餐讲究“锅气”,罐头食品经过高温灭菌后,食材口感往往变软,失去了新鲜烹饪的香气和嚼劲。
三、罐头属于预制食品
在国外,人们对罐头的接受度更高,成为了日常食品,“应急食品”或“露营必备”,但在中国,预制食品的接受度一直不高。
美国人均罐头年消费量约90公斤,而中国不足5公斤,在中国,午餐肉、豆豉鲮鱼等少数罐头能存活,主要是因为它们能用来做菜,而非直接食用。
现做现吃,才是中餐的精髓,中国人习惯去菜市场买新鲜食材,回家现炒现煮,认为这样才健康、好吃。
四、中国人更喜欢吃新鲜的食物
“新鲜”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核心,而罐头恰恰站在了对立面,很多中国人认为:“不新鲜=不健康”,而罐头食品经过高温加工后,营养流失严重,不如鲜食有营养。
中国人还认为:“冷冻>罐头”,相比罐头动辄三四年的保质期,中国人更愿意接受冷冻食品,比如冻虾、冻水饺,因为觉得“冷冻比罐头新鲜”。
在“新鲜至上”的饮食文化下,中国人对于食物的追求更加严格,欧美人从小习惯吃罐头食物,而中国人从小喜欢吃新鲜现做的食物,这就是背后的饮食文化差异,没有孰好孰坏,只有适不适合。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