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饼”绝对是大唐街头的“顶流小吃”,从汉代火到唐期!胡饼类似现在的馕,烤制、蒸制花样百出,有油没油、带馅不带馅任你选。还有把馅放在饼上面的,与如今的“披萨”异曲同工。
烘烤加工后的胡饼体积小,脱水程度高,食用后饱腹感强,便于保存和携带。可以说,胡饼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唐人的远距离出行。
“蒸饼”的做法非常独特,是以面和猪油蒸制而成。这种将动物油脂加入面食的做法,显然是受到游牧民族饮食风俗的影响,因此唐人又称之为“蒸胡”。
随着生活条件富足,人们尝试在蒸饼中加入各类馅心,这就出现了有馅的蒸饼,被称为“笼饼”。
到了宋代,蒸饼类的馅心花样就更为复杂和精致了。由于蒸饼的“蒸”字与宋仁宗赵祯的名字发音相近,为了避讳,改称为“炊饼”。
“汤饼”类似现在的汤面条、面片。唐代除了热腾腾的面条,也有冷面,冷面被称为“冷淘”。
汤饼多在冬天食用,冷淘则是盛夏解暑的佳品。唐代朝会、祭祀致斋设食都是“冬月则加造汤饼及黍臛,夏月加冷淘、粉粥”。
对了,唐代已经有长寿面的习俗,如果在游历唐朝时刚好遇上生日,你也可以吃一碗来自唐代的长寿面哦。
由于牛是当时重要的生产资源,所以我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是禁止食用牛肉的,所以“炙羊肉”——也就是羊肉串,成了烤肉系美食的当家花旦。
制作“浑羊殁忽”这道菜之前,要先根据食客人数来准备童子鹅,去其毛与五脏,在肚内填上肉和糯米饭,辅以各种调料。再将一只羊剥皮去毛,取出脏腑,把鹅缝入羊肚中在地火上烤,待到肉熟,只取童子鹅,直接捧在手里吃。
这道菜堪称古代版的“套娃料理”——鹅藏羊中,羊裹鹅外,烤制时肉香四溢,油脂与糯米饭的香气层层渗透。想象一下,待到切开焦脆的羊肚,捧出鹅身咬下的瞬间,鹅肉的鲜嫩、糯米的绵软与调料的辛香在口中炸开,是何等的美味。
按照竺可桢先生的理论研究,公元七、八世纪,中国大陆的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两度左右。地处中原的洛阳湿润多雨,横贯城池的洛河以及毗邻的黄河、伊河水量丰沛,水产丰富。
一条刚从水中捕上来的鱼,到了厨师手里,只要片刻功夫,就能变成一盘又白又细的“切鲙”。半透明的鱼片轻薄如纸,能隐约穿透灯光。把鱼片放进由芥末、豆豉、蒜泥和酱油混合成的调料中略微一蘸,入口爽滑清甜,极为鲜美。由于没有经过炒、炸、蒸等烹饪方法,鱼片的营养物质得以保存完整。
“冷修羊”的做法与今天的白切羊肉类似。取羊后腿切片,在加了葱段、生姜、陈皮等调料的水中先后用旺火与中火烹煮至内质变酥。捞出后摊平于盘中,把在原锅中烧好的卤汁撇去浮油浇入盘中,晾凉后冷冻起来,即食即取,清爽适口。
“巨胜奴”,是把蜜和羊油置入面中,外沾黑芝麻,拉扯成条状,放入油锅里炸至金黄,其味香脆,入口即碎。
把奶酪加热融化后,加入蔗浆,放入冰块,使其凝固,然后加工成山的形状,再浇上冰水,“酥山”就做成了。
当时没有冰箱,大夏天的哪里来的冰块呢?其实唐朝设有膳部,其职责除了掌祭器、牲豆和酒膳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 :藏冰。每年隆冬,膳部令人将冰切成块状,放入一个储冰的大地窖,这个地窖称为“凌室”或“凌阴”。每年农历五月,天气炎热,便根据需要将冰块取出使用。
唐代饮食文化中的“胡风”现象颇为显著,乳制品如酪、酥、醍醐、乳腐等已成为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酪樱桃”这道特色甜品尤其引人注目——将新鲜奶酪浇淋于樱桃之上,再佐以蔗浆调味,酸甜交融的风味令人回味。随着印度制糖术的传入,唐人掌握了白砂糖与红糖的精制工艺,直接实现了唐代“甜品自由”。
“透花糍”外皮莹润似玉,内裹细滑豆沙,半透明的糯米糍隐约透出暗红馅心,宛若精心雕琢的软玉珍玩。它既展现了唐人高超的米食加工技艺,又暗合了“中和之美”的饮食哲学。
现在,带着这份“点菜宝典”去体验大唐风味吧!
对了,如果在酒肆遇见自称“饮中八仙”的豪客邀你斗酒,建议先确认自己有没有李白“会须一饮三百杯”的海量;看到“胡麻饼”时,别急着拍照发圈,趁热吃才最香!
祝各位在长安城里吃得尽兴,玩得愉快!
*由于饮食习惯与工艺的改变,古今美食的做法会略有差异。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巅峰时期,其美学成就更是璀璨夺目,影响深远。唐人追求生活的艺术化与精致化,将美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衣食住行到娱乐休闲,无不展现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唐代生活美学作为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开放与多元文化交融的特点。
本次展览分为盛世韶华、盛世芳华、盛世风华三个板块,展出来自8家文博单位的323件文物,从鲜活灵动的彩绘人物俑,到造型各异的三彩酒杯,从华丽夺目的玉梁金筐宝钿真珠装蹀躞带,再到珍贵的开元通宝“限定款”,涵盖陶瓷器、金银器、玉石器、丝织品等等。以唐代餐饮酒食器、乐器、服饰、妆容妆造、茶道、香道等作为基本展陈内容,并创新“角色扮演式”观展体验,配合尾厅打造的“大唐西市”沉浸式社教体验区,带您一起穿越大唐,了解唐人的衣食住行,全方位体验唐代的诗酒茶香,重现唐代的盛世华章与千年风韵。
展览地点:奉贤区博物馆(上海市奉贤区湖畔路333号)
展览时间:2025年6月18日-10月18日
参观方式:无需预约,现场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