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仕均-这位身着白色厨师服、手持炒勺三十余载的烹饪大师,用一把锅铲翻炒出了属于自己的传奇人生,更将滇菜的魅力与少数民族风味的独特韵味,融入了万千食客的味蕾记忆。
初心:一把炒勺开启的烹饪之路
1973 年 11 月,何仕均出生在一个对美食有着朴素追求的家庭。从小,厨房的烟火气就在他心中埋下了种子,灶台前母亲忙碌的身影、食材在锅中碰撞出的滋滋声,都让他对烹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份兴趣,最终成为了他毕生追逐的事业。
1989 年,16 岁的何仕均从四川省八一烹饪专科学校毕业,带着对烹饪的一腔热血,正式踏入了餐饮行业。“精心、专注、创新”—— 这六个字从此成为他的职业座右铭,如同灯塔般指引着他在烹饪之路上不断前行。他深知,烹饪不仅是技术的展现,更是心意的传递,每一道菜都承载着厨师对食材的理解和对食客的尊重。
历练:从主厨到总厨的进阶之路
1990 年,何仕均的职业生涯在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瑞丽宾馆正式启航,他以主厨的身份,开始在灶台前施展自己的才华。彼时的他,每天清晨便穿梭于菜市场挑选最新鲜的食材,夜晚则在厨房反复琢磨火候与调味的平衡,只为让每一道出品都达到最佳口感。
凭借着这份执着,他的厨艺迅速精进。不久后,他调任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旅游局东南亚南亚风情园行政总厨,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东南亚的饮食文化。不同的香料、独特的烹饪手法,让他眼界大开。他开始尝试将东南亚风味与中国传统烹饪技艺融合,比如用泰式柠檬叶搭配云南本地的菌菇,创造出既清新又醇厚的新菜式,赢得了食客的广泛赞誉。
1997 年,何仕均的才华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他被四川省成都军区后勤部任命为瑞丽市凯通国际大酒店主厨,不仅要负责日常餐品供应,更要承担重要接待任务。这一时期,他的厨艺和管理能力同步提升,学会了在高压下保持菜品的稳定与创新。2000 年,云南省烟草总公司力邀他担任广州省三水鸿南大酒店行政总厨,这份跨越地域的邀请,是对他厨艺实力和管理水平的最高肯定。在广州,他接触到更多元的饮食文化,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烹饪理念。
突破:自主创业与技艺的不断精进
事业如日中天时,何仕均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 ——2006 年,他放弃了高薪职位,选择自主创业,创办了瑞丽市隐贤山庄。“我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平台,把多年积累的烹饪理念和技艺传承下去。” 他说。
隐贤山庄不仅是一家餐厅,更是他的 “烹饪实验室”。在这里,他可以自由地尝试各种食材搭配:用怒江的野生鱼搭配景颇族的舂料,让鱼肉的鲜嫩与香料的辛辣碰撞出火花;将滇西的火腿与广东的煲仔饭结合,赋予传统菜式新的灵魂。每一道新菜品的诞生,都要经过他数十次的调试,从食材的选取到火候的控制,再到摆盘的细节,无一不精益求精。
即便已经成为业内公认的大师,何仕均仍保持着谦虚好学的心态。他多次前往北京天厨烹调学校等知名烹饪机构学习深造,系统学习现代烹饪理论和前沿技术。“烹饪行业一直在发展,不学习就会落后。” 他说。这种持续学习的精神,让他的技艺不断突破,从最初的精通川、滇菜,到后来的融合菜、少数民族菜,他的菜单永远充满新鲜感。
荣光:用美食接待贵宾,为行业争光
何仕均的厨艺,不仅征服了普通食客,更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认可。他曾多次参与接待国家主席胡锦涛、军委副主席张万年、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等中央领导和各大军区首长。回忆起这些经历,他依然难掩激动:“那一刻,我知道自己代表的不仅是个人,更是瑞丽的餐饮界。”
为了做好这些接待工作,他会提前研究各位领导的饮食偏好,结合云南的时令食材,精心设计菜单。一道看似简单的 “汽锅鸡”,他会选用散养的土鸡,搭配云南特有的三七、天麻,在汽锅中蒸制数小时,让药材的香气与鸡肉的鲜美完美融合;一份 “过桥米线”,他会亲自熬制八个小时的高汤,确保每一口都醇厚浓郁。这些细节,让领导们对云南美食赞不绝口,也为瑞丽餐饮界赢得了荣誉。
如今,何仕均已拥有 “中式烹调技师”“北京天厨烹饪学校高级技师”“云南滇菜大师”“云南民族菜烹饪大师” 等多项头衔,成为瑞丽餐饮界当之无愧的旗帜。但他并未停下脚步,依然每天坚守在厨房一线,要么在研发新菜品,要么在指导年轻厨师。“我希望能把自己的经验传给更多年轻人,让滇菜走得更远。”
从 16 岁踏入厨房的青涩少年,到如今桃李满天下的烹饪大师,何仕均用三十多年的坚守与创新,诠释了 “匠心” 二字的真谛。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个人的奋斗史,更是中国餐饮人追求卓越、传承文化的生动写照。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位 “中华名厨” 必将继续用锅铲书写更多美味传奇,让云南的烟火气香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