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不通是很多慢性病、脏腑功能失调的致病本源。这时候,就要找到经络上的“核心原穴”。
“原穴”是各经络在腕、踝关节附近处的一个特定穴位,也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临床上,主要用于疏通本经经络,调治本经脏腑病变。《素问·刺法论》中有言:预防心之疾,刺手少阴之原;预防肺之疾,刺手太阴之原......
打通经络上的“核心原穴”,不仅能疏通本经气血,还能使脏腑元气通达,发挥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
今天,百草君分享给大家6条经络上的“核心原穴”。
太渊穴
肺经上的核心原穴
位置: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
太渊穴是肺经原穴,也就是肺经的“源头”,这里是肺经中元气聚集最多的地方。
打通太渊穴可以源源不断的产生元气,帮助补足肺气,有通经活络,顺气平喘的作用。当肺经出现瘀堵或出现肺部问题时,首选太渊穴。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胸痛,腕臂痛。
【打通方法】经常用拇指及甲尖掐按太渊,每次1~3分钟。
神门穴
心经上的核心原穴
位置:人体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神门穴是心经原穴,还是心脏元气所经过和停留的部位。打通它可以补心益气、安神降火,通络心经气血。
中医认为,神门穴所输出的气血性质与心经本源相同,能直接补心经元气,平阴阳,是养心安神第一穴,常用来疏调心经经气来治疗“心系”疾病。
【主治】心痛,心烦,怔忡,惊悸,癫狂,痫症,痴呆。
【打通方法】左手拇指尖按压右手神门穴,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揉,使穴位深处要出现酸、麻、胀的感觉。两手可以交替按摩10~15分钟,每日1~2次。
太白穴
脾经上的核心原穴
位置:脚背上内侧,靠边缘的地方,第一拓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太白穴是脾经原穴,脾经的经气大都汇聚在这里,是经气旺盛之处。按揉此穴能疏通整条脾经,能加强脾胃运化,给脾脏补充足够的经气和能量。
这里相当于掌控脾经全局的枢纽,它健脾补脾的效果比其他任何穴位都要强。
【主治】胃痛,腹胀,痢疾,吐泻,肠鸣,身重。
【打通方法】点揉太白穴,力度均匀、柔和、渗透,使力量深达深层局部组织,以有酸痛感为佳。早晚各一次,每次点揉3~5分钟。
太冲穴
肝经上的核心原穴
位置:太冲穴位于足背上,在大脚趾和二脚趾中间凹陷处。
太冲穴为肝经原穴,是气血汇聚的部位,它能调畅肝气肝血,可以疏肝理气、滋阴补血。当肝不被束缚,气血才能更好的升发和输布,能很好的滋养肝经。
【主治】眩晕,失眠,目赤肿痛,郁证,小儿惊风,胁痛。
【打通方法】用拇指轻按压太冲穴,力度略感酸、胀、痛感。以顺时针方向进行揉按,每次3-5分钟,每天2-3次。
太溪穴
肾经上的核心原穴
位置:内踝尖和跟腱中的凹陷处。
太溪穴是肾经原穴,还是身体的“能量源泉”。它对于肾脏有双向调节的作用,肾虚时,能补充肾气;肾火过旺时,能清热降火。
可以说,太溪穴是养护肾经的“全能高手”。对于肾经瘀堵出现的各种症状,都可以用太溪穴来调节。
【主治】咽喉干痛,齿痛,遗精,小便频多,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打通方法】点按太溪穴5~10分钟,每天3次。
合谷穴
大肠经上的核心原穴
位置: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合谷为大肠经原穴,大肠经气血汇聚于此。打通合谷穴能恢复大肠经气血运行,分泌肠道润滑津液、促进蠕动,从而缓解胃肠方面的多种问题,对于治疗胃腑和胃肠道方面的疾病有显著疗效。
【主治】腹痛,便秘,闭经,滞产,小儿惊风,皮肤瘙痒、疔疮。
【打通方法】用大拇指轻按压合谷穴,每次按压3-5分钟,每天3-5次。
参考文献:
[1]董有康. "肺经疾患寻太渊." #i{中医健康养生} 7.3(2021):58-60.[2]姜俊. ""神门穴—心脏"相关的神经机转研究." #i{上海针灸杂志} 10.3(1991):2.[3]熊大昌. "太白穴在临床中的应用." #i{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06(2009):93-94.
[4]刘梅芳等. "太冲穴的临床研究进展." #i{首届兰茂中医药发展学术论坛暨云南省中医药界2014'学术年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