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源和平县热水镇九连村的天富茶场又迎来了一场忙碌的采摘,茶农们身背竹篓,穿梭其间,手指娴熟地在茶尖翻飞,将一片片饱满的鲜叶收入篓中。不远处的制茶车间里,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炒制茶叶。
这番热闹景象,正是河源市乃至广东省大力发展茶产业的生动缩影。今年4月,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出台《关于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2025年—2027年)》,明确提出要重点培育11个十亿元级茶产业集群,为“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注入强劲的产业动能。
乘着省级政策的东风,河源市迅速行动,将茶叶产业纳入全市“1+3”农业产业计划,作为产业建设“大会战”的重要一环。当前,和平县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与坚实的农业基础,通过推动茶叶特色产业提档升级,让和平好茶香飘粤港澳大湾区。
“一片叶子”撬动“一方经济”
“我们主要生产绿茶和红茶,对鲜叶的处理要求各不相同。”和平县天富发展有限公司茶艺师卢红英介绍,为了保证绿茶的鲜爽,他们坚持当天采摘、当天加工。而红茶则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让茶叶内含物质充分转化,风味更醇厚,通常在第二天进行精制。
据了解,和平县天富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经营农林产品集种植、加工、储藏、销售、科研于一体的公司。该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观光”的产业化模式,大力发展有机茶和生态茶种植,现有茶叶种植示范面积510亩,年产量达2万斤,带动热水镇九连村、中兴村1000多户农户种植茶叶,实现户均增收3000多元,有效助力产业兴旺、农民增收。
和平县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自明朝中叶以来,和平农户就开始种植茶叶,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和平县的茶叶,是得天独厚的自然馈赠,这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光照充足,加之发育于页岩、花岗岩的山地红壤,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为茶树生长提供了无可复制的“黄金生态”。和平茶叶有十多个品种,以绿茶为主,目前,已初步形成以青州、热水、东水、浰源镇为核心,具有和平特色的茶叶产业布局。
茶香遇上省级“东风”,和平好茶香飘远方
近年来,通过持续推进低产茶园改造及扩容提质工程,和平县不仅夯实了产业基础,更推动茶叶产业向着规模化、标准化、效益化、专业化的现代农业方向大步迈进。因地制宜打造的“六个万亩”农业种植基地,正成为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产业的升级,离不开经营主体的革新。和平县积极引导昔日“小、散、乱”的茶企和散户,通过资源整合、抱团发展,壮大规模,提升竞争力。如今,茶叶生产经营的主体已从最初的林场、散户,蝶变为龙头企业引领、专业合作社联动的现代化经营矩阵。市级龙头企业、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不仅是市场的开拓者,更是带领万千茶农增收致富的“火车头”。
目前,和平县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2.05万亩,年产量986吨,年产值约2.7亿元,其中,市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16家,涌现出“同湖月”“增坑盘皇”“金稳”“昶南峰”“显子塘”等一批知名度高的茶叶品牌。
此外,和平茶叶也获得多项国家殊荣,青州镇跻身“广东十大茶乡”行列,和平县天富发展有限公司、和平县高山青茶叶种植合作社的和平绿茶产品荣获2021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产品。
文丨袁文康 邓燕琴
图丨卢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