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九种
体质辨识
中医常说的“对症下药”
离不开“体质辨识”这关键一步
九大类别,对照自查
你的体质应该如何养生?
一起往下看吧!
01
平和质
体质辨识:平和体质大多饮食正常、大小便通畅;平时很少患病,不易疲乏,有很好的自我调节能力;且性格开朗,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强。
易患疾病:
平素患病较少。
中医理疗推荐:
①温通刮痧
②平衡罐
③艾灸(双膝、腹部、腰背等)
④穴位贴敷、耳穴
⑤特色针灸:免疫激活针
⑥脐疗
⑦药浴、足浴等
养生建议:平和体质的人在养生上应该保持“中庸之道”,不宜药补,饮食上注意“4不”(不过饱、不过饥、不过热、不过冷),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
坚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注意劳逸结合。
02
气虚质
体质辨识:常伴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气虚质人群多肌肉松软,常常气短懒言、语音低怯、精神不振、肢体疲乏。且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胆小不喜欢冒险。
易患疾病:
1.肥胖
2.高血脂
3.内脏下垂
4.不耐受风、寒、暑邪
5.免疫力低下,容易感冒
理疗推荐:
①足三里、气海穴隔姜灸
②穴位敷贴:选用黄芪、党参等补气中药制成膏剂,贴敷于气海、关元等穴位
③红外线照射:照射足三里、中脘等穴位,每次照射 15 - 20 分钟,每天 1 - 2 次
④推拿按摩(脾俞、胃俞、足三里)
养生建议:适当多吃:糯米、小米、红枣、龙眼肉、莲子、鸡肉、牛肉、鲫鱼、黄鳝、虾等。
尽量少吃:薄荷、胡椒、大蒜、紫苏、生萝卜、茶叶、酒精等。
03
阳虚质
体质辨识:阳虚质人群形体白胖,肌肉松软。平时很怕冷,不耐寒邪,易感湿邪,上腹部、颈背部或腰膝部尤其怕冷。
这类人群喜食热饮,容易出现大便稀溏、小便颜色清而量多的情况。阳虚质大多性格沉静内向,喜欢安静。
易患疾病:
1.肥胖
2.甲减
3.心脏病
4.骨质疏松
5.性功能下降
6.脾胃虚寒证
7.关节炎、类风湿
8.过敏性鼻炎、哮喘
理疗推荐:
①隔姜灸:大椎至腰阳关铺灸(三伏天施治)
②艾灸(神阙、命门、肾俞)
③中药熏蒸:使用温补肾阳的中药(如附子、肉桂、干姜等)进行熏蒸
④特色针灸:十全大补针、升阳针
养生建议:平时要多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背部和足底。气候温暖的春天和夏天里要注意补气,尽量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锻炼也要以舒缓为主,避免大汗伤阳。
适当多吃:羊肉、胡椒、荔枝、茴香、牛肉、桂圆等。
少吃生冷、苦寒、黏腻的食物:如梨、西瓜、香蕉、柿子、黄瓜、苦瓜、绿豆、甲鱼、蟹肉、绿茶、冰镇饮料等。
04
阴虚质
体质辨识:阴虚质大多体形瘦长,舌质偏红、苔少。常感手心发热,面颊烘热潮红,皮肤也偏干,多有潮热盗汗表现。
阴虚质耐冬不耐夏,平时不耐热邪、燥邪,喜食冷饮,容易感到口干舌燥、眼睛干涩、大便干结。大多性情急躁、外向好动、容易失眠。
易患疾病:
1.三高
2.肿瘤
3.甲亢
4.失眠
5.更年期综合征
6.肺、肠、骨、淋巴结核
理疗推荐:
①特色针灸:十全大补针
②特色艾灸:太极周天灸
③磁疗:利用磁场作用于人体穴位,如涌泉、太溪穴,可选用磁疗贴或磁疗仪
④推拿按摩(太溪、三阴交、涌泉)
⑤拔罐(背部膀胱经)
⑥小腿内侧肾经刮痧
养生建议:阴虚质平时要注意养阴润燥,内劳宫、历兑是重点穴位。
平时应遵循“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原则,注意戒躁,可以多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宁静内心,运动上也要以舒缓为主。
适当多吃甘凉滋润的食物:比如绿豆、黑木耳、百合等;不宜嗜食辛辣和性温燥烈之物,也要少食祛湿类食物。
05
痰湿质
体质辨识:痰湿质体型肥胖,尤其是腹部,大多腹部肥满松软,易出汗且黏腻。面部容易出油,嘴里也常感黏腻、多痰,舌苔较厚。
痰湿质对梅雨季节及潮湿环境适应能力差,易患湿证。痰湿质大多性格温和、稳重恭谦、善于忍耐。
易患疾病:
1.三高
2.痛风
3.眩晕、咳喘
4.代谢综合征
5.肥胖,脂肪肝
6.中风,冠心病
理疗推荐:
①平时可艾灸、针灸阴陵泉、中脘、天枢、足三里
②穴位贴敷丰隆、中脘穴贴半夏白术天麻粉
③拔罐(背部膀胱经、腹部)
④走罐:背部膀胱经
⑤穴位埋线:通过可吸收蛋白线持续刺激经络穴位
⑥特色针灸:祛湿排寒针、清浊美容针
养生建议:痰湿质的人要多待在干燥温暖的地方,阴雨天气时应减少外出,避免湿邪侵袭。平时要坚持锻炼,循序渐进,让松散的肌肉变得紧实起来。
适当多吃健脾利湿、化痰祛湿食物:如海带、茯苓、赤小豆、荷叶等,平时也可以喝一喝赤小豆芡实薏仁茶。但少吃肥肉及甜、黏、油腻食物,要以清淡为主。
06
湿热质
体质辨识:湿热质体形中等偏胖,面部尤其是鼻头总是油光发亮,且容易长粉刺,常感到口干口苦,且女性常带下量多。
湿热质难适应湿气重或是气温较高的环境,如夏末秋初。湿热质的人大多性格急躁易怒。
易患疾病:
1.筋骨酸痛
2.酒槽鼻、痤疮
3.阴道炎、尿道炎
4.肾盂肾炎,膀胱炎
5.脂溢性皮炎、脚癣等
6.急性黄疸型肝炎,胆结石
理疗推荐:
①肺俞、脾俞穴刺络
②中药灌肠:针对肠道湿热较重者,在专业医生操作下,用清热利湿的中药(如白头翁、黄柏等)煎液灌肠
③放血疗法:在大椎、曲池等穴位点刺放血
④闪罐(背部膀胱经)
⑤推拿按摩(曲池、合谷、内庭)
⑥特色针灸:清浊美容针
多吃清淡食物:茯苓、薏苡仁、莲子、苦瓜、赤小豆、绿豆、鲫鱼、冬瓜、丝瓜等淡渗利湿的食物,平时可以用生姜皮或是冬瓜皮泡水喝。
尽量少吃:辣椒、大蒜、大葱、韭菜、蜂蜜、酒、牛肉、狗肉、鹿肉等。
07
血瘀质
体质辨识:血瘀质人群大多体形较瘦,面色晦黯、色素沉着,皮肤比较粗糙,容易出现淤青。且血瘀质人群大多口唇黯淡、舌有瘀点或片状瘀斑、眼里红血丝多。
血瘀质人群不耐受风邪、寒邪,易患消渴、中风等。
血瘀质大多性格内郁,性格急躁,容易健忘。
易患疾病:
1.三高
2肿瘤
3.痛风
4.抑郁症
5.中风,冠心病
6.偏头痛,助间刺痛
7.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理疗推荐:
①特色针灸:十全大补针
②推拿按摩(血海、膈俞、三阴交)
③中药热敷: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乳香、没药、红花等)装袋蒸热后热敷于腹部、腰部等部位
④砭石疗法:使用砭石工具刮拭或点按血海、膈俞等穴位
⑤艾灸(血海、膈俞、三阴交)
适当多吃活血食物:比如温通活血的香菜、红花或是清凉活血的黑木耳、茄子等,山楂、醋、玫瑰花、金橘也可以适当多吃,但要少食肥肉。
08
气郁质
体质辨识:气郁质人群大多体形偏瘦,平时多忧郁面貌,神情多闷闷不乐,容易紧张焦虑,容易感到胸闷或乳房胀痛,喜欢叹气。
易患疾病:
1.田六
2.失眠
3.肿瘤
4.梅核气
5.抑郁症
6.神经官能症
7.偏头痛、胸肋下莫名疼痛
8.慢性胃、肠、肝、胆囊炎
理疗推荐:
①刮痧期门、肝俞穴(出痧即止)
②推拿按摩(太冲、膻中、内关)
③拔罐背部膀胱经
④耳穴压豆
养生建议:气郁质人群平时要注意疏肝理气,平时可按摩敲打肝经和胆经。
平时可以多参加户外活动,有意识地去培养豁达乐观的心态;日常运动也可以多以户外运动为主,如爬山等。
适当多吃:橙子、韭菜、茴香、白萝卜、薄荷、牛奶、大枣、玫瑰、白梅花等。
尽量少吃:石榴、乌梅、柿子、奶酪、咖啡、浓茶等。
09
特禀质
体质辨识:特禀质人群大多适应能力较差,如过敏体质者对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
平时即使不感冒也经常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容易对药物、食物、气味、季节过敏,皮肤一抓就红,并出现抓痕。
易患疾病:
1.药物过敏
2.花粉症等各类过敏症
3.遗传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及五软、五迟、解颅等
4.胎传疾病如胎热、胎寒、胎凉、胎痫、胎肥、胎弱等
理疗推荐:
①温针灸:大椎、膏肓穴(每周2次)
②三伏贴:在三伏天,将具有调节免疫、温肺散寒等功效的中药制成贴剂,贴敷于肺俞、膏肓等穴位
③脐疗(脱敏方):用防风、蝉蜕等具有抗过敏作用的中药制成
④耳穴压豆(肺、脾、肾、内分泌耳穴)
⑤艾灸(肺俞、风门、脾俞)
养生建议:特禀质日常饮食要注意清淡、均衡,粗细搭配适当,荤素配伍合理。不宜食用腥膻发物,要根据自身情况远离过敏源。
适当多吃:山药、红薯、栗子、红枣、花生、黑芝麻、黑米等。
尽量少吃:苦瓜、荸荠、海带、紫菜、香椿、虾、蟹、鲤鱼、辣椒、咖啡、生菜等。
温馨提醒
其实绝大多数人并不是单一的体质,大部分人属于混合体质,集多种体质的特点于一身。具体调理建议在临床医生专业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