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顿饭上千元!在国外爆火的米其林,为啥子在国内开不起来?
创始人
2025-08-16 18:11:15
0

前几年,在北京、上海的中产圈里,有一种隐形的鄙视链,谁在朋友圈晒过米其林餐厅,谁就离“有品位”的人设更近一步。

Opera BOMBANA、玉芝兰、KOR Shanghai,这些名字在当年几乎就是高端餐饮的代名词。

可没过几年,曾经一位难求的米其林餐厅,如今关门的关门、转让的转让,连老顾客都懒得提起。

为什么一顿动辄上千的米其林西餐,如今却成了“没人接盘的冷生意”?真是大家吃不起了,还是这套高端玩法已经过时了?

去过米其林餐厅的人都知道,这种地方不是你饿了就去填肚子的,它卖的是一种“仪式感”。

从门口的迎宾,到餐桌上的摆盘,再到侍者为你解释食材产地的娓娓道来,整个过程像在参加一场精心编排的舞台剧。

问题是,这场戏票价并不便宜。

Opera BOMBANA最便宜的套餐也要1688元一位,这还只是“入门级”。

更顶尖的,像丹麦的Noma,人均接近5000元人民币。

食材确实顶级,黑松露、鹅肝、帝王蟹……用料甚至是按克计算。

但昂贵的背后不仅是食材,还有巨额的装修、租金和人力成本。

比如Opera BOMBANA店里一幅玛丽莲·梦露画像就花了1000万,这种烧钱方式,在生意火爆时或许无伤大雅,可一旦客流下滑,就是压垮财务的第一根稻草。

而且,米其林餐厅的翻台率极低。

一顿饭吃三四个小时很常见,高峰期也就十几桌,利润空间被成本和时间死死挤压。

房租年年涨,人工越来越贵,食材要保质,运营方一旦熬不过去,关门只是时间问题。

米其林餐厅能在中国火起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身份消费”。

当年,朋友圈流行晒精致生活,发一张米其林餐厅的菜肴照,不需要多说什么,懂的人自然懂。

这种社交货币,撑起了它在中产阶层的流行。

可近几年,大环境变了。

钱包缩水的不只是工薪族,就连不少曾经的老顾客,也开始反思,花两三千吃一顿饭,除了朋友圈那几分钟的光鲜,自己到底收获了什么?

相比之下,去吃一顿有烟火气的火锅、烧烤,既实在又放松,还不用担心隔天看账单心疼。

当消费者从炫耀型消费转向务实型消费,米其林餐厅赖以生存的心理基础就松动了。

身份标签的光环一旦褪去,它就是一家价格偏高、菜量偏少的餐厅。

米其林的评判标准诞生在欧洲,重视的是慢节奏的用餐体验、严苛的技艺和摆盘的艺术感。

这套东西在巴黎、伦敦、米兰可能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可放在节奏快到秒表计时的一线城市,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在国内,吃饭讲究色香味俱全,讲究热闹、讲究互动,讲究“好吃还得量足”。

而一顿米其林餐往往要吃三四个小时,菜量精致到一口没饱,这对习惯了快节奏和实惠感的食客来说,反而成了门槛。

更重要的是,本土餐饮这些年进步飞快。

从街边小馆到新式中餐厅,不少地方在口味、服务、环境上早已不输米其林,甚至更懂中国人的胃。

米其林的舶来标准,在这里并不是唯一的好餐厅认证。

很多餐厅老板会告诉你,被米其林收录不是稳赚的买卖,反而可能是“死亡之吻”。

原因很简单,光环带来的是成本的连锁反应。

一家餐厅一旦入选米其林,房东很可能立刻涨租,供应商报价也跟着水涨船高,甚至团队为了维持水准,会在食材和人力上投入更多。

与此同时,顾客的期望值被推到极高的位置,稍有不如意,口碑就会迅速反噬。

比如上海的祥兴记小笼包,在入选米其林推荐小吃后,房租直接被房东加了30%,最后只能搬走。

对于高端西餐厅来说,这种压力只会更大。

它们本身的商业模式就不适合规模化复制,过度依赖主厨个人的风格,一旦核心人物离开或经营不慎,就很难再维持下去。

米其林餐厅在中国的兴衰,其实是消费文化变化的缩影。

它曾经代表着一代人的品味追求和身份象征,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吃饭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味蕾、享受时光,而不是为了一张标签。

这并不是说高端餐饮没有市场,而是它需要找到真正契合本土文化和经济环境的方式,而不是套用一套外来的标准。

当务实成为消费的主流,当“值不值”取代了“高不高档”成为第一考量,那些只靠光环和价格支撑的餐厅,注定会被淘汰。

未来的餐饮,不论是米其林,还是本土品牌,能留下来的,必然是既能让人吃得舒心,又能让人觉得花得值的那一类。

毕竟,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口碑从来不是靠价格堆出来的,而是靠一口口真实的满足感养出来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秋... 导语:秋天,少吃猪肉多吃它!营养极高,晒干后囤起来,随吃随取,营养解馋,特省事! 秋高气爽,天蓝得晃...
2025(第一届)酒类质量安全... 美酒飘香,承载千年文明;匠心守护,共筑安全防线。自古以来,酒便与人类文明相伴相生。酒不仅是饮食文化的...
白酒企业,开始亏钱了 老登们,喝不动白酒,或者是不准喝了。 年轻人,又不太爱喝。 结果...白酒企业们,开始亏损了。 x0...
【舌尖上的非遗】伊顺康牛羊肉水... 【环球卫视 曲信平 吴秀新 报道】走进伊顺康食品有限公司,仿佛踏入了一段跨越时空的旅程。这里的每一枚...
中国五大名腿炖汤测评:这口汤鲜... 去年为了找到最配冬瓜的火腿,我特意跑了五个省实地考察。从云南的深山老窖到浙江的百年作坊,终于总结出这...
原创 1... 标题:一颗“草莓”售价高达800元,制作过程复杂,有钱人才能吃得起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奢侈品已...
焦香油润一口爆汁!五花肉虾卷教... 五花肉虾卷——把海洋的清甜锁进陆地的丰腴,一口下去,先是五花肉的焦香油润,紧接着虾仁在齿间“咔嚓”弹...
又丑又奇怪的蔬菜,却被各大餐饮... 越丑越好卖? 作者:餐饮供应链指南 有没有发现,像皱叶甘蓝、板蓝根青菜……以前都没听过的蔬菜,现...
来内蒙古炫碳水?一站吃遍三省风... 原创 风物菌 地道风物 草原上的碳水之城 赤(chǐ)峰,可能是北方美食之城中格外特别的一个...
立秋不忌嘴,郎中跑断腿,入秋后...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立秋标志着秋天的开始,虽说立秋时暑气一时难消,但饮食却需要逐渐做出调整。...
别心疼钱了,多吃8种碱性菜,排... 在追求健康生活的道路上,饮食无疑是关键的一环。别再心疼钱啦,多吃这 8 种碱性菜,它们就像身体的小卫...
秋天,8种“秋菜”放心吃,补充... 秋天,是大自然慷慨馈赠的季节,各种美味的秋菜纷纷上市。这些秋菜不仅营养丰富,还能帮助我们补充水分,缓...
知名品牌一地集体闭店,曾是“排... 近日, 知名火锅品牌“朱光玉火锅馆”长沙所有门店暂停营业。这家火锅店被誉为“重庆火锅排队王”“火锅界...
原创 参... 在一场名叫“谁能吃得最多”的趣味比赛里,不少人揣着“吃回本”的心思,走进了一家新开的自助餐厅。可结果...
夏日甜点新宠儿!水蜜桃塔,一口... 水蜜桃塔风味清新甜美的风味,将酥脆的塔皮与香甜多汁的水蜜桃完美结合,口感层次丰富,制作过程也并不复杂...
秋天养生怎么吃?记住这4字口诀 秋天养生怎么吃?记住“少辛增酸”4个字,抓住“调和五味、滋养肺阴”的关键,既能顺应节气变化,又能为冬...
“立秋啃秋,百病不愁”,立秋之... “立秋啃秋,百病不愁”,立秋作为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立秋之后,秋老虎仍时不时...
这个季节,云南人都在干一件事:... 本文转自《吃货研究所》 每年一到夏季,就到了云南吃菌(蘑菇)的季节。这几年,能让人见“小人”,陷入魔...
原创 5... 在人潮涌动的广州东站便利店里,一个看似寻常的周末午后,李阿姨熟练地拖着略显老旧的行李箱,直奔记忆中堆...
奶油南瓜上市 颜值口感双在线 奶油南瓜上市 颜值口感双在线 糖度比普通南瓜高出近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