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第一车间”深入大麦之乡新疆奇台,开启“粮心”与种业双向奔赴
创始人
2025-08-16 18:11:00
0

7月的新疆奇台县,天山巍峨,绿洲广阔,奔流的雪水在阳光下闪耀,滋养广袤麦田,孕育出天山北麓的“绿洲粮仓”。汾酒秉承“测天下吉壤为我所种,汇天下好粮为我所用”的初心,溯源而上五千多里,将“汾酒第一车间”深入北纬45°大麦产区,寻找中国白酒的黄金起点。

对于清香型代表汾酒而言,大麦是制作优质大曲的主要原料,它可以提供良好的麦香味与清香味。在制曲过程中,大麦的酶系发达、淀粉含量适中,十分适合固态发酵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促进酒曲的发酵。新疆奇台县,是中国著名的“麦乡”,此次汾酒“第一车间”选定新疆奇台县,正是用于汾酒制曲的专用大麦制种基地。

溯源“大麦之乡”:汾酒“粮心”与优质大麦双向奔赴

奇台县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耕作历史长达4000多年。据记载,奇台县自汉代以来就拥有享誉塞外的“北部粮仓”之美誉,当下,奇台坚持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全县有耕地220万亩,是国家认证的“大麦之乡”。

奇台何以成为“绿洲粮仓”?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郭刚刚介绍称,奇台位于天山北麓,属中温带大陆性半荒漠干旱性气候,气候条件相对适宜同时,光照又相当充沛,年日照时间约3000小时,全年约160天的无霜期,加上雪水的浇灌、肥沃的土壤……为麦类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独特的气候条件仿佛为大麦量身定制,使其产量高、品质好,基于此,吸引汾酒千里奔赴。

多年来,汾酒跨越数千公里,以北纬36度到45度的“黄金种植地理带”为基准,建设了适合高粱、大麦、豌豆生产的原粮基地,总规模达到140万亩以上,形成了“土地一备案+五统一”的原粮基地种植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汾酒千里种粮、运粮,构建起“种、酿、藏”全产业链绿色品质长城。

一亩良田,关乎酒质;多年深耕,证明了汾酒对“粮心”的坚守历久弥坚。如今,奇台已然成为汾酒“品质长城”中的重要版图,汾酒集团与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联合认证的新疆奇台汾酒大麦制种基地,汾酒的到来,引起当地农户、科研及产业力量的热烈反响。

值得一提的是,与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相比,大麦虽没什么机会以主食的身份“上桌”,但它却抗旱耐逆性强,不与主粮争地,广泛应用于白酒、啤酒和威士忌的酿造中,被视为“世界第一酒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党总支书记周安定表示,汾酒集团此次选定在新疆奇台县种植“汾酒大麦1号”,并以规模稳定的订单模式去收购,此举是对大麦科研育种的有力支持,对全链条产业的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

在以汾酒为代表的酿造企业支持下,希望打造一个从优选品种、优良原料到优质产品、优秀品牌的完整路径。对此,郭刚刚也表示期待,“像新疆这么好的产区,产出这么好的大麦,希望凸显出它的品质优势,赋能汾酒品牌及整个酿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粒定制麦:“汾酒大麦1号”是科技力拉满的“种业芯片”

在奇台麦田里茁壮生长的,是汾酒专用制曲大麦“汾酒大麦1号”。“汾酒大麦1号”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培育,经汾酒集团测试认定,联合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示范推广的专用新品种,不仅亩产高、抗逆性强,其核心指标更精准契合优质白酒酿造需求,为后续制曲糖化及发酵过程奠定了卓越的原料基础。

这一路径的开端,始于优良品种。郭刚刚介绍:“农业生产中,种子是‘芯片’,良种能保障粮食生产效率,让单位面积产量更高、品质更好。”

顶尖育种团队扎根奇台,寒来暑往,只为育出那粒“最懂汾酒”的大麦。今年,“汾酒大麦1号”在新疆制种基地生产实验,眼下已经到了收割的季节,郭刚刚站在金黄的麦田,弯腰轻捻着饱满的麦穗,欣慰地感慨:“籽粒饱满度、色泽等感官品质都过关,产量也不错。”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白酒行业,由企业为主体为其原料农作物种子进行标准化命名,并投入定向培育验证实属罕见。据了解,“1号”颇有打头阵的意味,“汾酒大麦1号”的推广,本身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是企业深度参与种源创新的标志,不仅是对育种方向的指引,更是对科研团队和种植农户的双向激励。

谈及汾酒模式对新疆大麦产业的推动力,郭刚刚用了“双向奔赴”这个词,充满赞许与期待。

承载种业振兴使命:汾酒“粮心”中的家国情怀与时代担当

放眼当下农业生产,丰产不丰收、价格波动大等问题,汾酒模式提供了龙头企业牵头,以订单的方式组织生产,让生产者有稳定的价格预期,积极性更高。

在奇台,这一种业模式在农业一线结出硕果。种植户李俊山表示,今年他首次为汾酒种上了1300亩大麦,“大麦耐旱耐瘠薄,只要价格稳定大家就愿意种,人家给了定金,这就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看到长势喜人的麦田,李俊山话语中充满喜悦与期盼。“种子质量好,播种也顺利,老天给力,预期收成应该挺好。”他还希望能带动更多乡亲一起种,让大家都挣钱。

从“第一车间”的田野,到千万农户的笑脸,再到区域产业的兴旺,一条围绕汾酒品质打造、互利共赢的价值链已然清晰呈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促进产业发展,为汾酒带来优质原粮,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

粮为酒之本,持续酿造至纯、至清、至净的品质汾酒,需要从源头的涓涓细流开始。汾酒自2009年起,就在行业率先将粮食基地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并在10多年间,持续强化“第一车间”布局。

当下,站在“汾酒第一车间”IP第五个年头的里程碑上,回望汾酒由品质驱动的原粮征程,更显其格局与价值:其源于对自然的敬畏,成于科技的赋能,终于与家国情怀、时代担当的同频共振。不止于酿好酒,更是中国白酒行业构建现代化供应链、探索“品质立基、担当立命、科技赋能、绿色护航”发展路径的先行示范,为行业贡献了极具价值的“汾酒方案”。

期待未来,汾酒沿着这条已被实践检验的道路,以不变的初心、永恒的粮心,发出清香白酒的品质宣言,开启中国白酒的黄金时代,在浩荡山河间厚植家国情怀,交出时代答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秋... 导语:秋天,少吃猪肉多吃它!营养极高,晒干后囤起来,随吃随取,营养解馋,特省事! 秋高气爽,天蓝得晃...
2025(第一届)酒类质量安全... 美酒飘香,承载千年文明;匠心守护,共筑安全防线。自古以来,酒便与人类文明相伴相生。酒不仅是饮食文化的...
白酒企业,开始亏钱了 老登们,喝不动白酒,或者是不准喝了。 年轻人,又不太爱喝。 结果...白酒企业们,开始亏损了。 x0...
【舌尖上的非遗】伊顺康牛羊肉水... 【环球卫视 曲信平 吴秀新 报道】走进伊顺康食品有限公司,仿佛踏入了一段跨越时空的旅程。这里的每一枚...
中国五大名腿炖汤测评:这口汤鲜... 去年为了找到最配冬瓜的火腿,我特意跑了五个省实地考察。从云南的深山老窖到浙江的百年作坊,终于总结出这...
原创 1... 标题:一颗“草莓”售价高达800元,制作过程复杂,有钱人才能吃得起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奢侈品已...
焦香油润一口爆汁!五花肉虾卷教... 五花肉虾卷——把海洋的清甜锁进陆地的丰腴,一口下去,先是五花肉的焦香油润,紧接着虾仁在齿间“咔嚓”弹...
又丑又奇怪的蔬菜,却被各大餐饮... 越丑越好卖? 作者:餐饮供应链指南 有没有发现,像皱叶甘蓝、板蓝根青菜……以前都没听过的蔬菜,现...
来内蒙古炫碳水?一站吃遍三省风... 原创 风物菌 地道风物 草原上的碳水之城 赤(chǐ)峰,可能是北方美食之城中格外特别的一个...
立秋不忌嘴,郎中跑断腿,入秋后...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立秋标志着秋天的开始,虽说立秋时暑气一时难消,但饮食却需要逐渐做出调整。...
别心疼钱了,多吃8种碱性菜,排... 在追求健康生活的道路上,饮食无疑是关键的一环。别再心疼钱啦,多吃这 8 种碱性菜,它们就像身体的小卫...
秋天,8种“秋菜”放心吃,补充... 秋天,是大自然慷慨馈赠的季节,各种美味的秋菜纷纷上市。这些秋菜不仅营养丰富,还能帮助我们补充水分,缓...
知名品牌一地集体闭店,曾是“排... 近日, 知名火锅品牌“朱光玉火锅馆”长沙所有门店暂停营业。这家火锅店被誉为“重庆火锅排队王”“火锅界...
原创 参... 在一场名叫“谁能吃得最多”的趣味比赛里,不少人揣着“吃回本”的心思,走进了一家新开的自助餐厅。可结果...
夏日甜点新宠儿!水蜜桃塔,一口... 水蜜桃塔风味清新甜美的风味,将酥脆的塔皮与香甜多汁的水蜜桃完美结合,口感层次丰富,制作过程也并不复杂...
秋天养生怎么吃?记住这4字口诀 秋天养生怎么吃?记住“少辛增酸”4个字,抓住“调和五味、滋养肺阴”的关键,既能顺应节气变化,又能为冬...
“立秋啃秋,百病不愁”,立秋之... “立秋啃秋,百病不愁”,立秋作为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立秋之后,秋老虎仍时不时...
这个季节,云南人都在干一件事:... 本文转自《吃货研究所》 每年一到夏季,就到了云南吃菌(蘑菇)的季节。这几年,能让人见“小人”,陷入魔...
原创 5... 在人潮涌动的广州东站便利店里,一个看似寻常的周末午后,李阿姨熟练地拖着略显老旧的行李箱,直奔记忆中堆...
奶油南瓜上市 颜值口感双在线 奶油南瓜上市 颜值口感双在线 糖度比普通南瓜高出近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