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层皮是以高山梯田优质稻米为主要原料,加以自然色素染色的传统美食,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深受群众喜爱、有文化底蕴的传统美食。2013年,经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2》推介后更是声名鹊起。
制作九层皮首先要将高山梯田稻米经过选米、清洗、浸泡一晚后,再把浸泡后的大米磨成米浆待用。
很多人认为九层皮便有九层、九个颜色,实则并非如此,九层皮确有九层,但一般由绿、红、黄、白四色组成,寓意“春夏秋冬”,四色均来自大自然的色彩,且取自当地食材。
绿色,是把当地种植的韭菜切碎;黄色,是将野生黄栀子用开水浸泡;再分别将韭菜碎和黄栀子汁水放入石磨与稻米一起磨成浆汁,便呈现出绿色和黄色的浆汁。白色,只需大米磨浆;红色,是将苋菜切成小段,加适量的清水煮开,煮出红色的汁液后将苋菜叶过滤,取汁水备用。四色浆汁备好后,分别装盆备用。
韭菜和稻米磨成的浆汁
蒸九层皮时,在簸箕中均匀地刷上一层油,放入锅中,待水烧开后,将磨好的浆倒入簸箕内,厚度要适中、均匀,再放入锅中,蒸透后将簸箕拿出,再倒一层浆,放入锅中蒸透,每层蒸5分钟左右。此外,在蒸米浆的过程中不能开盖,之后再依次将四色米浆分九次蒸熟起锅。待九层皮凉却后,用刀切成菱形块状装盘。
美味又喜庆的九层皮,蘸上不同的调料,吃出一番浓浓的乡愁和美好祝愿。
弘扬客家文化
传承客家精神
分享客家传统美食·人文
景观·风土人情·围屋古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