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 子
日前,老伴问我晌午吃啥饭。说实话,如今女当家(女主人)问这话,我真的还一时半会儿答不上来。不像早些年过日子的粗茶淡饭,不用问,不是包谷糁面便是搅团,没一点点油水。杂粮唱主角戏,野菜糊糊充饥居多,且稀汤寡水,奈不叫吃饭,只能叫哄肚子,吃的瞎,做的扎(劳动强度大)。老伴的一句“吃啥饭”,问得我将陈年旧事浮在眼前。我稍作思忖,转过神来:“奈奏吃饺子吧!”随即老伴捋分(准备)包饺子的肉和菜,剁馅和面,忙个不亦乐乎。
奈时候人们常说一日三餐,家常便饭,但饺子绝不包括在内。还有包子、麻食、燃面等,这些都是逢年过节或家里来了非常重要的亲戚朋友才会做的。我记着六十年代一年只能吃一顿饺子,奏是年三十。买不起肉,买不起韭菜,更买不起韭黄,饺子馅的主料是农业社分的萝卜。母亲把萝卜切成片在开水锅里焯熟,然后用笼布滤去萝卜的水分,放在案板上用刀铡碎,加少许棉花籽油、葱花、生姜沫及调和面(五香粉),用勺勺从过年爛的三几斤肉中挖一点大油(猪油),这就算过年吃饺子动了荤了。虽然说是纯萝卜馅的,现在回想起来咋奈么香呢。
近日孙子要去他乡问知求学,老伴给我说:“今儿给咱娃包顿饺子。”乡间不是流传有“出门的饺子回家的面”吗?我随即满口符合。如今包饺子可不是我们小时候的饺子馅那么单一,除咧萝卜馅还是萝卜馅的。可如今有韭菜大肉、萝卜大肉、莲菜大肉、茴香大肉、大葱大肉、白菜大肉、包菜大肉、韭菜鸡蛋、牛肉韭黄,春季还有荠荠菜大肉等等。孙子上大学出远门,老伴也给娃做不了七碟子八碗,更不要说海鲜了,思来想去,还是给娃包最好的牛肉韭黄馅的饺子最拿手,饭虽简单点,但也是爷爷奶奶疼爱孙子的一片心意。
在我的记忆里,奈时候吃饺子是非常奢侈的行为,只能当作年节时的独特美食。小时候根本就不知道还有牛肉韭黄馅包的饺子,我二十岁前奏没吃过。母亲包的萝卜饺子偶尔多放一点油都香得不得了,因为那里面有太多的妈妈味道。
如今我已逾古稀,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最香的饺子,莫过于西安古城大南门外东南转角处的杨家水饺。端上来的水饺冒着热气,筋道的饺子皮透着光亮,咬开时油香混着肉鲜涌出来,葱姜的辛香缠在舌尖,热汤烫得人鼻尖冒汗,满屋子都是面香裹着馅料的暖乎气。还有八十年代过年时,我在老家亲手给一家子人秘制的含酱油、陈醋、精盐、味精、大油、紫菜、芝麻、虾皮、香油、蒜沫、葱花、油泼辣子、生姜沫的酸汤水饺,味浓汤鲜,陈醋的本酸勾着油香,辣子窜出辛烈,饺子咬开肉汁混着疏嫩,芝麻虾皮紫菜添鲜,一口下去从舌尖暖到胃里,我把它叫“香一天”,至今还记忆犹新。
奈时候一天出三晌工,放工后失急冒慌(忙的杂乱无章)地做啥吃啥;如今坐在空调下,挖空心思地想啥做啥。最好的是,一说起做饭,老伴总是不厌其烦地在三顿饭前征求我的意见:“咱早上吃啥呀?晌午吃啥呀?黑咧吃啥呀?”想法百计的做着吃,真是好舒坦的日子。
今儿个给孙子包饺子吃,不只是一顿饺子,而这顿饺子含有更亲更近的爷爷奶奶的味道,还有卫门李门一大家子人对爱孙的嘱托与希望。我偷眼望去,看到老伴眼角眉间都绽开了一朵久违的花……
撰文/卫旭峰
校对/任伯绳
编辑/卫旭峰
图片/卫旭峰
2025年08月13日于逸翠尚府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