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一家广州小酒吧内,调酒师们正在往吧台上陈列面包,从风味夏巴塔到融合了酒风味的创意吐司,不同款式的面包与奶酪与吧台背后各式各样的烈酒摆在一起,看似怪异,却是当下酒吧经营业态扩展的全新写照。
◎图片源自小红书by棠宝宝真是太可爱辣
当酒吧开始卖面包,一场关于烘焙界的跨界生意又悄然诞生,再次验证了“烘焙+”生态的无限演变可能,当面包遇到酒精,给予消费者的不再是单纯的饱腹或买醉,而是从味蕾到精神的“多维体验”。
本文目录/ content
1: 吧台上的鸡尾酒与可颂
2: 第三空间的打破与重构
3: 漂亮酒&漂亮饭,微醺背后的情绪经济
4:未来战场:“烘焙+”的运营新思路
01
吧台上的鸡尾酒与可颂
当传统酒吧还在按照固定菜单销售酒水,苦于销量困境,如今崛起的一众新型小酒馆,已经开始探索更加多元的产品组合,组团跨界烘焙,甚至延伸出了不同的经营模式。
一种是酒吧基础上叠加面包小食的延展经营模式。比如北京朝阳区的“沁酒吧”,他们在特调酒水的基础上,限量推出不同口味的日式水果挞,让消费者在享受微醺口味的同时品鉴甜品,让消费者都疑问到“我真的是在酒吧吗?”
与此类似的还有重庆的持续发酵烘焙·酒吧艺术馆,这家店将酒吧+烘焙同时作为营销核心,不仅在门店装潢上大费功夫,还推出了一些高颜值的甜品与酒水,引发很多年轻消费者慕名打卡。
◎图片源自小红书by丢丢/凤凰
另一种则是白天面包房、夜间酒吧的分时段运营模式。以上海的“Bake no title”门店为例,这家门店主打烘焙经营,白天主推自家的主题面包和限时晚餐,但在夜间就会变身小酒吧,打造出“烘焙+西餐厅+酒吧”共存的新业态,充分利用较小的门店空间,提供不同时段的三重口味服务。
甚至餐饮巨头星巴克也顺应这一趋势,跨界打造了一个星巴克臻选的烘焙工坊,还在同一建筑的二层打造出酒吧特调空间,不同业态分时段运营,这家门店也是国内最大的星巴克门店,可以说是现实的“查理与巧克力工厂”,咖啡+精致甜品+精致特调酒水的多重组合,体验感直接拉满。
◎图片源自小红书by我的名字叫if/猪头饼的世界
从单纯的产品套餐创新到整体的经营模式延展,酒吧吧台上出现的面包小食,看似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变化,背后却是一场关于消费场景融合的新风暴。
02
第三空间的打破与重构
从酒吧加入烘焙产品的那一刻起,酒吧所承载的就不再是单纯的酒水生意,而是一种新的“饮”+“餐”的混合业态,也象征着一种全新的“第三空间”的再塑造。
第三空间的概念,最早源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当时主要指能为人们提供社交空间的咖啡馆,现在社会上普遍用“第三空间”的概念来形容能够为消费者提供社交活动的空间,一个在工作环境和日常生活环境之外的“第三空间”。
随着当下社会对多元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期待,餐饮行业纷纷开始追求第三空间的概念扩展,比如新式茶饮行业所打造的线下茶室,以及很多餐饮品牌跨界打造的线下空间,如海底捞、茶饮悦色所打造的线下烘焙门店等,其实都是通过线下实体空间的塑造来实现自身产业生态的扩展。
◎图片源自小红书by土土有一说一
而酒吧+烘焙的概念其实也是一种全新的空间重塑和业态重塑。一方面,酒吧天然的就具有空间属性,所以不需要额外的线下空间建设,酒吧跨界烘焙,只需要投入产品成本,是一种在既有第三空间基础上的产品生态扩容与升级。
另一方面,酒吧+烘焙也带来了时间共享的消费场景融合,传统酒吧的夜间黄金6小时原则,因为烘焙业务的加入延展为全天候18小时营业版图,从原有的只能覆盖深夜到现在可以覆盖早餐、中餐甚至晚餐场景,让原先时间受限的酒吧消费场景得以打破,形成了全新的“日咖夜酒”“全日微醺”的全时段消费场景。
◎图片源自小红书by莉莉安
酒吧+烘焙,不仅是一场简单的跨界融合,更是一场关于时间与空间的业态革命。
03
漂亮酒&漂亮饭,微醺背后的情绪经济
酒吧+烘焙的全新消费空间诞生背后,也揭示出消费者们对消费场景的多元化需求。红餐智库《烘焙品类发展报告2025》显示,Z世代在非传统场景消费烘焙意愿达68%,这也揭示出消费者们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门店场景购物,其实也在追求更加新颖、更加有趣的消费场景,
而酒吧加入烘焙甜品的产品套餐,恰恰为消费者们提供了绝佳的融合消费场景。对很多消费者来说,酒精特有的辛辣口感,在入口的一瞬间就能带来极致的感官享受,而当酒精遇上烘焙甜品,则为消费者们带来了另一种清甜的口味疗愈,当微醺松弛感叠加愉悦的口感体验,为消费者带来的就是双重的情绪价值叠加。
◎图片源自小红书by伊莎貝貝鲁多
与此同时,酒吧自带的夜间朦胧感,本身就是年轻消费者们的热衷打卡地,手持酒杯+虚化夜景,可以说是塑造“松弛人设”的绝佳场景,而当高颜值甜品遇上色彩丰富的甜品小蛋糕,更是为他们提供了绝佳的出片神器。
对于消费者来说,酒吧+烘焙的第三空间拓展,为他们提供的不仅是空间价值的附加,从也是口味需求到情绪价值的多重满足,好喝+好吃+好玩,第三空间的多重价值也在此时完成了圆满闭环。
04
未来战场:“烘焙+”的运营新思路
酒吧+烘焙的业态扩张,为酒吧带来了新的生意增长点,而对烘焙行业来说,也为从业者们提供了新的运营思路——积极探索全新的“烘焙+”模式。
一方面,烘焙行业可以借鉴酒吧+烘焙的第三空间模式,在已有空间上开拓新的产品生态融合,比如反向吸取酒吧的情绪属性,在门店增加一些匹配烘焙产品的饮料或酒水,目前北京的烘焙品牌“OKEY BAKERY”已经开始在门店加入一些便携装的精酿和威士忌产品,主打就是一个“面包配美酒”的精致社交美学,满足Z世代对情绪价值的高需求。
◎图片源自小红书byOKEY BAKERY
另一方面,对于烘焙行业来说,也可以深度挖掘品牌的社交基因,为消费者提供更广泛的社交空间,比如借助面包节、咖啡节、威士忌节等同行业甚至跨界线下IP活动,将门店空间无形中延展到线下空间。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烘焙品牌也必须拿出有创意、有口味的作品,才能充分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借助线下活动的平台充分赋予社交基因,有效提升品牌口味,促进产品复购与客群粘性。
酒吧+烘焙的本质是第三空间的重新开发,而对烘焙行业来讲,第三空间的发展远不止于此,永远都会有新的“烘焙+”思路诞生,烘焙行业未来发展究竟还会经历什么演变,掌握在每一位烘焙人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