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新论】要“尝鲜”更要“常赞”
创始人
2025-08-20 20:04:05
0

“千山百味小吃荟”开在“入黔首站”多彩贵州城,把肠旺面、丝娃娃、安顺裹卷等百来种贵州小吃集中呈现,确实方便了游客。“一站式”的模式,让刚下飞机或行程紧张的游客能快速、高效地尝到贵州特色,省去了奔波寻觅的麻烦,想法挺好,确实切中了旅游餐饮的核心需求点。

不过,要让游客“尝鲜”之后还“常念”,甚至主动推荐给朋友,形成口碑传播,还得再下功夫。游客反馈提到,有些小吃分量对部分游客来说偏少,比如一份糯米饭可能不够成年男性吃饱;菜单选择虽精但有限,未能完全覆盖所有游客期待的“贵州味道”,和游客心中“应有尽有”的期待有点差距。这些问题看似细小,恰恰是提升服务满意度和重游率的关键所在。

小吃荟萃要真正成为贵州旅游餐饮拿得出手的好招牌,光有集纳还不够,还得往深里做。其一,就是要保证味道稳,选择活。风味地道是根本,必须守住,还可考虑分量大小能选或搞点组合套餐,比如“尝鲜小份装”或“管饱标准份”,灵活满足不同胃口和尝鲜需求。其二,要把数据用得更巧。多彩贵州城的“智慧大脑”平台本身不错,要是能更精细地分析不同时段、不同客源地游客的口味偏好和客流规律,据此动态调整备货种类、数量和人员服务,这样既能减少食材浪费、控制成本,也能精准提升服务效率,让游客感觉更“懂我”。其三,体验得再丰富点。在现有基础上,加点小吃背后的故事介绍或简单的制作技艺展示,让“吃”的过程更有看头、更有记忆点,自然就能把一顿饭升级为贵州风物文化体验的一部分。

从“尝鲜”到“常赞”,得精准把握游客不断变化的需求,持续优化细节,把体验价值做深、做透。把每份小吃都做得用心用情,游客记住的就不仅是舌尖的味道,更是贵州待客的诚意和周到。这样,才能真让游客“吃得好,记得住,还想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金妮

编辑 李海钦

二审 伍少安

三审 蒋叶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闺... 深夜十一点,手机屏幕亮起,闺蜜小雅发来一张照片:一杯浓稠的奶茶里,几颗枸杞孤零零地沉在杯底,像几个溺...
原创 她... 今天下午四点多钟,正坐在店里玩手机,突然听到店外有人喊:“没有人吗?”我抬头一看,是一个老婆子正在摊...
当流量枯竭,白酒出路何在?亚麟... 亚麟酒友会,中国茶酒文化深度社交生态平台。以「喝好酒·交挚友·创未来」为核心理念,构建严选高净值圈层...
外酥里嫩!椒盐玉米粒,金黄脆皮... 1. 准备材料主料:新鲜玉米粒辅料:鸡蛋一个、淀粉适量调料:辣椒面、孜然粉、椒盐粉、葱花2. 制作步...
长沙黄兴广场刮起“雪糕热” 怀... 华声在线8月20日讯(全媒体记者 邹伟瑜)8月19日晚,“相约三湘四水 畅游神韵雪峰”2025雪峰山...
腌鹅蛋的秘诀!外婆用了50年的... 清明回老家,看见外婆腌的鹅蛋个个冒油,蛋黄红得跟落日似的。我死缠烂打要来了她的祖传配方,原来让鹅蛋流...
文化做魂、香型立身、生态为翼—... 纯粮固态,春开窖散酒的底线,也是您的起点。浓墨清溪,酱彩芝魂,醉美不过春开窖!春开窖·中国香——浓清...
鲜嫩肉片邂逅脆爽榨菜!爆炒出锅... 材料准备瘦肉:切成薄片。榨菜:准备好适量的榨菜。调料:生抽、蚝油、淀粉、盐、黑胡椒粉。 辅料:香蒜...
鹅蛋的百变吃法!从早餐到宵夜全... 上周乡下二姨送来一筐鹅蛋,个个比拳头还大。正发愁怎么吃时,邻居李奶奶拄着拐杖来串门,看见鹅蛋眼睛都亮...
漕运美食串起古今南北东西 看“... 主讲人、图片提供/秦丰庆 文字整理/孙阳 山东临清,京杭大运河畔的千年古城,五百年前已是商贾云集的漕...
“重庆令人难以置信!” 库里夜... “重庆令人难以置信!” 库里夜游重庆盛赞美食和非遗 8月19日晚,NBA巨星、安德玛旗下库里品牌总...
Michter's推出... -Michter's延续其烘烤桶陈酿系列,推出2025年Michter's US*1烘烤桶陈酿酸麦芽...
原创 “... 家长的爱本不应分贵贱,然而有时一些有钱的家长可能为了炫耀或体现自身的才气,特意花天价给孩子报考特别贵...
原创 水... 导语:水煮带壳花生,只放盐就错了,教你一招,软糯入味,不发黑不发干,太香了! 新鲜花生上市啦!每年这...
不踩雷必收藏!披萨试一“夏” 8月的午后,上海气温升到37℃,暑假在家的邢徐然在刷视频时看到新·10寸手作薄底披萨的推送广告,她随...
铜仁:农产品精深加工“接二连三... 近年来,铜仁市立足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促进产业融合发...
痛风专家黄川云:国医大师推荐3... 关节隐痛、身体沉重,精神状态也不好 降酸不要只靠喝药 从日常饮水入手既排酸又养肾 今天给大家带来3款...
原创 土... [下雨]民以食为天,吃饭对中国人来说,不只是填饱肚子,更是一种文化,几千年来,米饭一直稳稳地站在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