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河南手机报记者 许光琳
岐黄新势力破圈而来!《生活中的医养脉动》以“五官五味”解码中医智慧,打造全民健康“新国潮”!8月21日,《生活中的医养脉动》中医主题系列健康科普视频项目发布会在河南省科技馆新馆顺利举行。
河南省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为帮助大众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更透彻地理解《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四十二条,在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局的指导下,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河南手机报特别策划制作了《生活中的医养脉动》中医主题系列健康科普视频。
让中医文化“活”在日常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副所长张强在发布词中介绍,自2022年起,省疾控中心联合多家媒体已成功推出多部健康科普系列短视频,全网累计触达用户超亿人次,有效营造了健康科普的良好社会氛围。《生活中的医养脉动》系列是进一步推动河南健康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举措。
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生活中的医养脉动》系列视频共13期,以《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四十二条为蓝本,结合河南中医药文化特色,创新呈现三大主题:
开窍季:五官与五脏的“对话”
聚焦“运目法”“叩齿法”“凝耳法”等趣味养生法,通过五官与五脏的关联,解读中医“内调外养”理念。例如,通过眼部运动养护肝脏、叩齿刺激唾液分泌以健脾等,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日常习惯。
调味季:五味入五经的养生密码
以酸、苦、甘、辛、咸五味为切入点,解析食物味道与脏腑功能的对应关系。例如,酸味入肝可疏泄肝火,苦味入心可清心降火。通过科学搭配饮食,实现阴阳平衡。
疏穴季:家庭理疗的“指尖艺术”
选取拔罐、刮痧、艾灸等常见疗法,通过动画演示与真人示范,科普穴位选择、操作手法及适用场景,帮助公众掌握基础理疗技能,缓解亚健康问题。
让科普“零门槛”触达大众
项目特邀河南省中医院专家吕沛宛、河南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专家娄政驰、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家王晨晓参与内容制作与出镜讲解。专家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传播经验,将传统中医智慧与现代生活场景相结合,打破传统科普的说教模式,赋予中医药文化新的生机与吸引力。
吕沛宛表示,传统中医科普常因术语堆砌而陷入“说教困境”,而《生活中的医养脉动》通过生活化场景、趣味化表达,让中医知识“零门槛”触达大众。中医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体现在我们的行走坐卧中、吃喝拉撒上。因此,中医理论科普化、养生语言通俗化、养生方法便利化是中医科普的群众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在发布会现场,娄政驰对视频内容进行了“小剧透”:随时随地都可做,男女老少都能学,一个小器官代表大健康。他希望每个人通过眼、耳、鼻、口动起来,从而带动五脏六腑来跳一场“广场舞”。
据了解,《生活中的医养脉动》系列视频将于近日陆续通过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局、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视频号,以及河南日报社全媒体平台同步推送。让我们共同开启这场“零距离”的中医养生之旅,为河南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