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男,1991年生于河南开封(河南作为面食之乡,深厚的面食文化为其埋下技艺伏笔),中国烹饪名师,2025 年凭借非凡实力成功入选《国家名厨》第七卷名录,荣膺“国家名厨”荣誉称号,此外还斩获“绿色星厨”等行业顶级荣誉,持有高级中式面点师职业资格认证。2023年11月,在ACE2023亚餐展烹饪、食品艺术大赛中,他荣获“亚洲昆仑金奖”,实力再获权威认可。深耕中式面点领域二十余载,张杰精通开酥、糖艺等核心技法,全面掌握北方面点(刀削面、拉面等)、北京宫廷“四小点”(驴打滚、艾窝窝、豌豆黄、芸豆卷)、广式点心制作精髓,现任印度新德里国际凯悦酒店中餐面点总厨,是兼具深厚传统功底与前沿国际视野的中式面点领军者。
“以面为媒,可纳中国南北百味之韵。”这是张杰对自身技艺的精准注解。自小在开封农村面点作坊浸润,耳濡目染间,他对“面”有着与生俱来的敏锐感知,从基础的揉、拉、削技法,到精细的控温、造型把控,二十余年潜心钻研,不仅铸就了覆盖多地域点心的“全能型”技艺体系,更将河南面食的质朴灵动融入创作,让家乡味道成为技艺底色。
职业成长路上,他的每一步都扎实而富有突破。2009年3月 - 2010年3月,在北京国二招宾馆任面点师,正式开启职业厨师生涯,为技艺打下坚实基础;2010年3月 - 2014年3月,升任北京国二招宾馆面点师主管,期间制定与完善面点食谱库,统筹团队工作调配与技能培训,全程监督从原料到成品的品质,保障出品稳定高质;2014年5月 - 2017年5月,于北京京瑞大厦担任面点主厨,全面负责面点房筹建、团队组建与日常管理,牵头制定标准化作业流程及成本控制体系,主导菜单设计与食谱研发,在此过程中,他深入研习北京宫廷“四小点”,对驴打滚的软糯香甜、艾窝窝的细腻柔韧、豌豆黄的清凉绵密、芸豆卷的爽口清甜,皆能精准还原宫廷风味。
2017年6月 - 2023年5月,张杰完成从专业厨师到经营者的角色跨越,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创办并独立运营私营点心店,创新性地将西式点心工艺与中式面点精髓结合,研发出多款广受欢迎的创新产品,在市场实践中进一步深化了对点心文化的理解与创新能力。
2024年10月至今,作为印度新德里国际凯悦酒店中餐面点总厨,他不仅负责酒店中餐厅所有面点的设计与制作,向国际宾客展示中华面点魅力,还带领多元化团队,以国际五星级标准严控出品,让中国点心成为跨文化交流的美味桥梁。
在技艺呈现上,他的“全能”尽显多元风采:北方面点中,精通刀削面、拉面等经典品类,精准呈现其劲道与爽滑;北京宫廷“四小点”里,驴打滚、艾窝窝、豌豆黄、芸豆卷等传统御点,经他手重现地道宫廷风味,从糯米的软糯到豆泥的绵密,每一口都复刻着老北京的饮食记忆;南方点心领域,深谙广式点心“鲜、嫩、滑”的精髓,虾饺、烧卖等出品尽显极致口感;更以一手堪称行业标杆的开酥技艺,打造出层层分明、入口即化的苏式月饼、蟹粉酥,诠释江南点心“酥、糯、雅”的特质。
尤为亮眼的是,张杰创新性地将糖艺融入点心创作,以晶莹剔透的糖艺造型为传统点心赋予现代美感,让北方点心的扎实、南方点心的精致与当代审美完美融合,打造出兼具颜值与风味的特色作品。
从国内后厨到国际五星酒店,张杰的“国家名厨”荣誉,不仅是对他多年匠心坚守与创新实践的高度认可,更印证了他对点心文化的深度解读与跨界融合能力。在印度新德里的后厨里,他巧妙将中国各地点心特色与当地饮食偏好结合,让北方面点的劲道、北京宫廷点心的雅致、广式点心的鲜甜、江南酥点的层次,以及河南面食的独特韵味,成为国际宾客领略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窗口。
“每一款点心,都是一方水土文化的缩影。”入选《国家名厨》后,张杰更坚定了传承与创新的方向,他表示,未来将继续以匠心为基,在坚守传统面点技艺的同时探索更多创新表达,让更多人通过点心读懂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厚底蕴,让中国味道持续香飘国际舞台。
北京宫廷四小点——驴打滚、艾窝窝、豌豆黄、芸豆卷,承载着老北京饮食文化记忆。
驴打滚:因最后撒黄豆粉如野驴打滚沾土得名。黄米面蒸熟擀薄,抹红豆沙卷切,撒黄豆粉制成。
艾窝窝:传明代小贩仿御膳,借艾草水调糯米,做形若窝窝的糕点,后成宫廷小点。糯米蒸熟捣成面团,包芝麻、花生等馅,揉球滚椰蓉或熟面粉。
豌豆黄:原是民间小吃,后入宫受喜爱。豌豆煮烂成泥,加糖等调味,凝固后切方块。
芸豆卷:清宫御膳房创制,受慈禧青睐。白芸豆煮软去皮压泥,铺枣泥卷成卷,切段即可。
莲藕酥是中式传统酥皮点心,常见于广式点心之列,也在江南等地颇受欢迎。
外观造型,以精湛的起酥工艺制作,外形高度还原莲藕形态,外皮层次丰富、纹理逼真,金黄酥脆,看着就令人垂涎。
内馅搭配
内馅多选用细腻香甜的豆沙、绵密的莲蓉等,咬下去,外皮的酥脆与内馅的软糯香甜完美融合,带来丰富的口感体验。
文化寓意
莲藕在传统文化中谐音 “青莲”,象征着清廉;其 “藕断丝连” 的特质,又寓意着情谊绵长、难舍难分,赋予了莲藕酥美好且深厚的文化内涵。
匠心蛋挞
品类属性:源于西方,经澳门传入后融入中式饮食场景,成为兼具中西风味的经典点心。
外观造型:酥皮层层分明,边缘微翘,顶部带自然焦斑,金黄饱满,兼具观赏性与食欲感。
内馅与工艺:以鸡蛋、淡奶等调制嫩滑内馅,填入起酥面皮;烤制时需控温180-200℃,中层烘烤,确保外皮酥脆不焦,内馅凝固且入口即化。
文化寓意:既承载西方烘焙的温馨感,也成为中式茶点文化的一部分,象征着饮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香肠时蔬披萨
披萨是经典的西式美食,起源于意大利那不勒斯。最初是当地百姓的家常食物,后来逐渐风靡全球。
外观造型
这款披萨饼底微微鼓起,边缘呈诱人的金黄色。表面铺满了丰富食材, 大片的香肠色泽红润,点缀其间的绿色葱花和蔬菜增添了色彩,拉丝的芝士更让人食欲大增。
馅料搭配
通常以番茄酱为基底,撒上马苏里拉芝士,再搭配肉类(如香肠、培根)、蔬菜(如青椒、洋葱)、海鲜等各种食材,能满足不同口味需求。
文化意义
在意大利,披萨是家庭团聚、朋友聚会时不可或缺的美食,象征着热情与分享。在全球,它代表着西式餐饮文化,是饮食文化交流融合的体现。
烤制技巧
制作时,面团需提前发酵,让饼底松软有嚼劲。烤箱要提前预热至220 - 250℃,将披萨放入中层,烤制10 - 15分钟,期间注意观察, 待芝士融化且表面金黄即可出炉。
蟹粉灌汤包
文化渊源:江南经典名点,源自江浙沪一带。因当地盛产大闸蟹,百姓善用蟹粉入馅,把对“鲜”的讲究融入面点,如今是非遗美食,也是高档宴席上的中式特色美味。
制作工艺:以蟹肉、蟹黄搭配猪肉馅,加入熬好的猪皮冻;用薄面皮包裹,捏出18道左右细褶封口;蒸制后皮冻化为汤汁,造就“皮薄馅足、汤鲜汁浓”的特点。
风味特点:夹起不塌,咬开爆汁,蟹的鲜香与肉的醇厚交织,需小口慢品,尽显江南饮食的精致。
油泼面
起源:核心起源于陕西,在山西广泛流传并融入本地风味,是北方面食文化代表之一。
面团特点:和面加少许盐(增筋),温水揉成软硬适中的面团,醒发后筋道弹牙,煮后不易烂。
辣椒搭配:常用“子弹头”辣椒(香辣浓郁)与秦椒(香而不烈,增色)按比例混合,碾碎后用,兼顾香气、辣味与色泽。
核心风味:热油泼香辣椒与蒜末,搭配生抽、香醋提味,面吸足油香,酸辣爽口,简单却极具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