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老家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最先撞进鼻子的永远是一股混合着柴火和饭菜的香味。尤其是冬天,外面的风跟刀子似的刮脸,一脚踏进厨房,眼睛先被白汽糊住,等看清了就会发现奶奶正站在土灶台前,围裙上沾着星星点点的油渍,手里的锅铲叮叮当当地敲着铁锅。
我记得那时候书包都来不及放下,就扒着门框看。灶台上的铜壶咕嘟咕嘟冒着泡,壶嘴儿时不时喷出一小股白汽。奶奶总说我像只小馋猫,一边说一边从灶膛里掏出埋着的红薯,烫得在手里来回倒腾,最后塞给我时还不忘叮嘱 "慢点吃,别烫着"。灶膛里的火光映着她的脸,皱纹里都像是藏着暖意。
你别说,奶奶的厨房从来没有钟,但她总能掐准我到家的时间。有次学校组织春游,说好中午不回家吃饭。结果玩到一半下起大雨,提前散了场。我淋得像只落汤鸡跑回家,推开门就看见奶奶正把最后一盘菜端上桌。"就知道你会回来," 她擦着手笑,"你妈说不用等,我偏要热着,你看这不就赶上了?" 那天的米饭有点硬,大概是热了好几次的缘故,但我吃得比任何时候都香。
厨房左手边堆着码得整整齐齐的柴禾,有松针有劈好的硬木。冬天烧火最费劲,湿柴禾总爱冒烟,奶奶就得蹲在灶门前用嘴吹,常常被呛得咳嗽不止,眼泪直流。我那时候不懂事,还笑她眼睛红得像兔子。她也不恼,只是拉过我的手放在灶台上:"你摸,这灶台永远是热的,人的心就不会凉。"
其实吧,奶奶的记性早就不好了。木柜上的搪瓷碗换了好几个,因为她总不记得已经盛过饭,结果碗摞得老高。但她永远记得我爱吃带锅巴的米饭,每次都特意多焖一会儿。有次我趴在桌边写作业,迷迷糊糊听见她跟来串门的邻居说:"孩子学习累,得吃热乎的才有劲。"
后来我去镇上读中学,得住校。每周五放学一路小跑回家,远远看见厨房烟囱冒烟就浑身是劲。奶奶的厨房好像有魔法,不管多晚回去,总有一碗热汤在锅里温着。揭开锅盖时蒸汽扑得满脸都是,奶奶就站在旁边笑,手里拿着毛巾等着给我擦脸。那时候总觉得奶奶的厨房特别小,两个人转个身都费劲,现在却觉得那是全世界最宽敞的地方。
上次回老家,厨房已经翻新过了。土灶台换成了亮闪闪的燃气灶,奶奶再也不用烧柴禾呛得咳嗽了。可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摸了摸冰凉的灶台瓷砖,突然鼻子一酸。奶奶从柜子里端出保温盒,打开来还是热气腾腾的饭菜:"知道你要回来,刚热好的。"
原来热饭的不是灶台,是人心啊。
现在在城里租房子住,外卖软件里的选项再多,也找不到奶奶厨房的味道。有时候加班到深夜,闻到楼道里别人家飘来的饭菜香,就会突然想起那个永远有热饭等着我的小厨房。
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时刻?不管走多远,总有个人在厨房守着一锅热饭,等你回家。评论区跟我说说你们的故事吧,让我也听听那些藏在烟火里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