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有时我不想做饭时候,就会带孩子们下馆子。
孩子小点时候,胃口较小,我只点两份,我们三个人一分,就都能吃得饱饱的。
后来,孩子长大一些,饭量也大了很多,他们不需要我帮忙就能够吃下整份饭,这时候如果我会单独点一份儿自己想吃的,我们三个人各自享用自己喜欢的美食,开心地渡过用餐时间。
当然如果对对方的食物感兴趣,我们也会大方分给彼此,一块感受不同美食带来的味觉刺激。
不光美食,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我们也尽可能尊重每个人的不同喜好。
比如,爱好方面。我闺女非常喜欢画画、手工和拼图,那只要她提出合理要求,我就会立马给他们买相关的材料。
而我儿子则不同,他喜欢踢足球、打羽毛球,我不会逼他跟姐姐一样,而是用行动积极支持他。
并且在他们沉醉在自己喜好的事情里面时候,我不去打扰,也会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积极响应。
我尊重和支持他们,他们也会在我做事情的时候全心全意辅助我。
比如,有时候需要拍照或拍视频,我会喊孩子们帮忙。这时,他们就会放下手头的事情,按照要求帮我完任务。
某些时候,一张照片或者一段视频要反复拍好多次才能达标,孩子们也不急不躁,而是非常有耐心地配合。
个别时候,我自己因为反复拍了好多次而选不出满意内容而流露出着急情绪,孩子们却不慌不忙劝我“妈妈越着急越做不好,所以你静下心来,慢慢来!”
在孩子们的配合下,我的任务总能完美达成。
在我看来,家长和孩子不止于养育和被养育的关系,更应该是平等互助的关系。
所谓平等互助,不只是物质上的平等,也是精神世界里的平等。
物质上,父母要用尽全力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的同时,也要好好爱自己。
比如,父母努力赚钱带孩子去全世界见世面的同时,也不要忘了自己要什么。
再比如,我们想要满足孩子某个愿望的同时,也不要不舍得买下自己喜欢了很久的衣服……
物质上,父母和孩子平等,既能让父母尽可能成为一个有能力保护子女的父母,也能够让子女看到父母的需求。这样大家才能够用的方式地互相付出。相互付出又能增进亲子关系。
而精神上的平等,主要指大人不要以为自己年长就认为自己做什么都对,也不要认为孩子吃过的米没有我们吃过的盐多,就以为孩子处处不如大人。
相反,大人们要在做一些决定,尤其是与孩子相关的决定的时候,一定要问问孩子们内心怎么想。
小孩子虽小,但他们心思单纯,看问题的时候要比深陷局中思绪纷乱的大人,更容易看到问题的本质。
而抓住问题本质,是高效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
从这方面看,很多时候孩子甚至比很多大人厉害。
因此,大人们不要以“老”自居,更不要因为孩子小而“藐视”他们,相反我们在遇到困扰的时候,有必要跟孩子聊一聊,孩子会给我们提供不一样的视角和角度,而这些视角和角度可能会成为问题破冰的关键。
记得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个坎,心里难过得不行,就跟我娃说了。
闺女摸着我的头说“妈妈我难过的时候睡一觉就好了,你也试试”。
儿子没说什么,但却用小手给我敲背和按摩。
我在孩子们的“伺候”下,舒舒服服睡了一觉,醒来以后问题真就解决了。
总之,父母与孩子之间虽然存在供养关系,但大家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所以,不管吃东西,还是其他方面都要保持平等,关系才有更大可能良性循环下去。
上一篇:潍坊诸城,建议重玩!
下一篇:《山东省葡萄采摘全攻略》.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