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
节气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其核心意义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与水汽凝结现象,标志着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
气温层面: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地面辐射散热加快,昼夜温差显著增大,白天尚热,夜晚已凉。
物候层面:由于夜间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附着在地面、植物叶片或岩石上,清晨可见白色露珠,“白露”由此得名。此时节也意味着农作物即将成熟,进入秋收的准备阶段。
白
节气
露
白
露
白露节气即将来临我们应该怎么做?
1. 穿搭:防凉护阳,避免“秋冻”过度
古谚云:“白露勿露身”,要遵循“上薄下厚”原则,重点保护腹部、背部和脚部,避免夜间受凉引发腹泻或感冒。早晚外出时可搭配薄外套(如针织衫、薄风衣),午后升温再适时增减,不盲目追求“秋冻”,尤其老人、儿童及体质较弱人群需提前保暖,避免受凉。
2. 饮食:滋阴润燥,少辛多润
白露时节的养生应当以养阴防燥为主,日常饮食可适当多食清润、温润的食物,如百合、银耳、山药、芝麻、蜂蜜、葡萄、核桃、梨、藕等,可煮成汤羹(如银耳百合汤、雪梨炖川贝),缓解口干、皮肤干燥等问题。同时,要注意少吃羊肉、辣椒、花椒等性热、辛辣刺激之物,以免加重秋燥;尽量少食海鲜、西瓜、冰激凌等寒凉食物,避免损伤阳气,或刺激肠胃引发不适。
3. 作息:早睡养阳,顺应秋气
要尽量做到早睡早起,与秋季相应。《黄帝内经》中提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建议22:30前入睡,早晨6:30-7:00起床,保证7-8小时睡眠,帮助恢复体力,增强免疫力。此外,可以从白露开始坚持晚上泡脚,用温水泡,水要没过脚踝,坚持15-30分钟,泡至身体微微发热最好。同时要避免熬夜,熬夜易导致津液耗损,加重秋燥症状(如眼干、咽痛)。
4. 运动:温和锻炼,避免大汗
白露时节,秋高气爽,正是户外锻炼的好时机。选择平缓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等,亦可以选择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避免高强度运动导致大汗淋漓(中医认为“汗出伤阳”,也会加速津液流失)。运动时间建议选在上午9-10点或下午4-5点,此时气温适宜,避开早晚低温时段。运动后应及时擦干汗水,更换衣物,避免受风。
5. 防护:应对秋燥与过敏
室内可放置加湿器(湿度保持在40%-60%),每日饮水1500-2000ml,也可适当涂抹保湿护肤品,预防皮肤干裂。白露节气后花粉、落叶增多,过敏体质人群外出需戴口罩,回家后及时清洗面部和衣物,减少过敏发作。
结语
从晨露凝白到晚风渐凉,白露藏着秋天对生活的温柔提醒。做好穿衣、饮食、作息的细微调整,把健康防护融入日常,便能在这“一夜凉一夜”的时节里,既赏得了秋叶静美,也护得住身心安康。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运动功能重建病区
护士
孙一鸣
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擅长与患者沟通交流。
温馨提示
北京小汤山医院为医保A类定点医院,无需选择定点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