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塍传统糕点加工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吴越文化特色,历史悠久,品种丰富。
01
追溯起源
新塍传统糕点制作以米、面、豆等为主要原料,大多以手工成形,个别辅以特殊糕模,或蒸、或卤、或煮、或炸后成品,工艺独特,口感以甜为主。主要包括“蟹叉三”馄饨、新塍小月饼、 新塍糖糕、新塍雪饺、咸烧饼、定胜糕、新塍臭豆腐干等。而其中以新塍月饼最具代表性。
据记载新塍月饼始于明初,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新塍小月饼源于一名叫赵小裘的御厨,当时他是崇祯帝御膳房糕点厨师,善于做各色点心,备受赞誉。后来战乱后,辞官来到江南一带,在新塍开店制作各式糕点,取名为“怡明居”。他的糕点制作技艺也在此生根发芽,如今的新塍小月饼,就传承自其制作工艺。
02
风味特点
新塍月饼个头小,茶杯盖一般大小,皮脆馅糯、颗粒分明,入口又香甜爽口不沾牙。新塍月饼的灵魂,一半在酥到掉渣的皮,一半在真材实料的馅。每块饼要经过 28 层起酥,烤得金黄油亮,拿在手里得轻轻托着,十分易碎。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旅行途径新塍古镇时,曾用当时制作的小圆饼充饥,并在旅行日记中对此留下赞语:“但闻满街月饼香,入口酥皮纷纷下”。
新塍月饼常见的口味有黑芝麻馅、红豆馅、玫瑰馅、百果馅、椒盐馅等。黑芝麻馅最经典,黑芝麻带着焦香,混着酥皮,面和谷物的香味交融。红豆馅沙软绵密,甜中带点豆香,甜而不腻。玫瑰馅花香清幽,和酥皮的麦香缠在一起,清甜爽口。白果馅包含核桃、松子、杏仁碎,满满坚果香搭配冬瓜糖的清甜。椒盐馅麻香混合着咸香,让人回味无穷。
03
制作工艺
新塍小月饼继承发扬了“嘉湖细点”的精细生产技艺,在清末时就凭着独特的技艺,香酥的口感,成为当时的人气产品,人们中秋节纷纷争相采购。如今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发展,不仅新塍小月饼制作技艺入选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塍传统糕点加工技艺更是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塍月饼制作过程,分为备料、制皮、做馅、成饼、印模、烘烤等数道工序。选取面粉、芝麻等为原料。然后将油与热水化开和面,和好后便是“水油皮”,放置一边冷却,同时做月饼的酥,再用擀面杖摊平后折几折,再擀,然后卷成条状。然后将芝麻炒熟剁碎,按比例加入糖制成馅。将馅料包入之前做好的酥皮中,用印模做成圆饼状,最后放入烤箱中烘烤,温度控制在300摄氏度上下,烘烤八分钟左右即可。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