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安慧吃鱼,嘴很“刁”。早年在外打工,她总觉得哪里的鱼都没有家乡的鱼好吃:“我们堕秧村的鱼,一点腥味都没有。”
堕秧村地处贵阳开阳县冯三镇,世代与红岩口瀑布相伴,拥有充沛的地下水,配合底层中的石灰岩,能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水温最低为17℃,每年的出水量能达900万吨,且水质清甜甘洌,成了冷水性鱼类的理想养殖场所。
贵州红岩口生态渔业有限公司正是被这片丰泽的山泉水所吸引,于2021年在此投资发展鲟鱼养殖。目前,已建成梯级鱼池72个,可年产中华鲟鱼20余万斤,产值逾190万元。“我们的鲟鱼不仅供应贵阳、毕节、遵义等省内区域,还销往湖南、重庆。”该公司鲟鱼养殖基地负责人张伟介绍,鲟鱼属于冷水鱼,对水温水质很是挑剔,“水温低了,影响它的生长,水温高了,容易引起它生病。”
“而这里的山泉水,水温常年稳定在17℃至19.5℃之间,不仅适合鲟鱼生长,降低养殖成本,而且能保证鲟鱼的品质。”善厨艺的张伟还反馈,“我试过清蒸、炖汤,还做过刺身。相比鲤鱼等淡水鱼类,这山泉水养出来的鲟鱼,肉质、口感都要更胜一筹。”
不只是口腹之欲的满足。在现代农业视角下,山泉水和鲟鱼的组合还将激发出更大的产业想象空间。“我们正计划以‘瀑布+’模式发展乡村旅游,通过‘瀑布+露营基地’‘瀑布+水上项目’等业态,对红岩口瀑布进行保护性开发,鼓励村民开办‘鱼家乐’、乡村民宿,实现基础设施完善和配套服务提升。”堕秧村党支部书记宿飞阳介绍道。
在交通不便的过去,堕秧村就像一枚深藏在开阳县北部的瑰宝,这里不仅拥有百米高的二级瀑布红岩口瀑布,还生长着一棵600多岁的楠木古树。如今,随着路网建设的完善,这里紧邻开州湖大桥,距离瓮开高速开阳北收费站仅有2公里路程,吸引了不少客商前来投资,形成了包含鲟鱼养殖、蜂糖李种植、生猪养殖在内的产业链条。
“生态好水赋予的生机不止于鲟鱼。我们还希望借梯登高,把‘水文章’做活做透。”宿飞阳看着鲟鱼游动的身姿,对未来报以憧憬。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唯
编辑 罗昌
二审 谌思宇
三审 胡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