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粑 vs 豌豆饼!重庆雍溪,甜咸党大战
创始人
2025-09-11 16:09:51
0

在重庆铜梁雍溪古镇,一场跨越数十年的 “甜咸之争” 从未停歇,主角便是当地两大传统美食 —— 神仙粑与豌豆饼。神仙粑以糯米为基,分甜咸两派,甜馅多裹红糖芝麻,咸馅常包腊肉笋丁,软嫩黏糯间满是烟火气;豌豆饼则以新鲜豌豆为魂,咸口是经典,外酥里绵带着豆香,近年也衍生出甜味版本。本文将深入探寻这两种美食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与独特风味,走访镇上老匠人与年轻食客,还原甜咸党在雍溪的 “博弈” 日常,展现传统美食背后的地域文化与生活情怀,最终揭示这场 “大战” 并非对立,而是古镇饮食文化繁荣的生动写照。

一、古镇雍溪:藏着重庆最鲜活的 “甜咸江湖”

重庆铜梁区的雍溪古镇,距城区约 20 公里,青石板路蜿蜒穿镇而过,老茶馆的竹椅晒着暖阳,街边美食摊的香气能飘出半条街。在这里,没有山珍海味的奢华,却有着最勾人的家常滋味,而神仙粑与豌豆饼,便是镇上人早餐、茶点的 “心头好”,也成了甜咸党角力的 “主战场”。

雍溪人对这两种美食的偏爱,早已刻进生活细节。清晨六点,古镇的菜市场旁,李婆婆的神仙粑摊前已排起长队,蒸笼里冒出的白气裹着糯米香,甜馅的红糖味与咸馅的腊肉香交织;不远处,张大叔的豌豆饼油锅滋滋作响,金黄酥脆的饼子刚出锅,就被食客攥在手里,咬下时的 “咔嚓” 声格外悦耳。镇上人常说:“清晨没吃神仙粑或豌豆饼,这一天都不完整。” 而关于 “甜神仙粑好” 还是 “咸豌豆饼妙” 的争论,从茶馆里的老人到放学的孩子,几乎人人都能说上几句,成了古镇最鲜活的日常对话。

二、神仙粑:糯米裹馅,甜咸各有 “拥趸”

(一)百年传承:从农家宴席到街头美食

神仙粑的历史,在雍溪能追溯到清末民初。最初,它是当地农家办宴席时的 “硬菜”,因制作时需 “敬神祈福”,寓意 “神仙都爱吃”,故而得名。过去,只有逢年过节或婚丧嫁娶,农户才会全家动手做神仙粑:老人泡糯米,主妇调馅料,年轻人揉面团,蒸好后先敬祖先与神灵,再分给亲友,象征团圆与吉祥。

随着时代变迁,神仙粑从宴席走向街头。上世纪 80 年代,雍溪镇上开始有摊贩推着小推车卖神仙粑,用竹蒸笼保温,一块钱能买两个,成了上班族与学生的早餐首选。如今,镇上做神仙粑的摊贩虽只剩四五家,但每一家都坚守着传统工艺,其中以李婆婆的摊位最有名 —— 她做神仙粑已有 40 年,从跟着母亲学手艺,到如今带着儿媳做,手艺传了两代人,摊位前的长队从未断过。

(二)传统工艺:每一步都藏着 “讲究”

做神仙粑,最关键的是 “选料” 与 “揉面”。李婆婆说,糯米要选本地产的 “珍珠糯”,颗粒饱满、黏性足,提前泡够 8 小时,再用石磨磨成米浆 ——“机器磨的米浆太细,少了糯米的颗粒感,石磨磨的才香”。米浆挤干水分后,要加入少量籼米粉,“光用糯米太黏,加籼米粉能让粑体更有嚼劲,蒸的时候也不容易变形”。

揉面是个力气活,需将米浆团反复揉压,直到表面光滑、软硬适中,“揉得越久,神仙粑越筋道”。馅料则分甜咸两派:甜馅是 “经典款”,用本地红糖、白芝麻、花生碎混合,还会加少许猪油,“猪油能让红糖更顺滑,冷了也不发硬”;咸馅是 “创新款”,上世纪 90 年代才流行起来,用腊肉丁、春笋丁、豆腐干丁加豆瓣酱翻炒,腊肉要选农家熏制的,春笋得是春季的鲜笋,“腊肉香、春笋嫩,一口下去满是咸鲜”。

包神仙粑时,手法也有讲究:取一块米面团,捏成碗状,放入馅料,再慢慢收口,捏出花边 —— 甜粑的花边是 “圆形”,象征团圆;咸粑的花边是 “三角形”,方便区分。最后放入竹蒸笼,大火蒸 15 分钟,蒸好的神仙粑白胖软嫩,甜粑咬开流心,红糖裹着芝麻香;咸粑咬下,腊肉的油香与笋丁的脆嫩交织,让人回味无穷。

(三)甜咸 “对决”:各有各的 “死忠粉”

在雍溪,喜欢甜神仙粑的多是老人与孩子。镇上 70 岁的王爷爷,每天清晨都要去李婆婆的摊位买两个甜粑,配一杯热茶,“年轻时爱吃咸的,老了牙口不好,甜粑软乎,红糖也能补气血”。孩子们则爱甜粑的 “流心”,咬一口时小心翼翼,怕红糖烫嘴,却又忍不住快点吃完,嘴角沾着红糖渣也不在意,模样格外可爱。

偏爱咸神仙粑的则以年轻人为主。28 岁的雍溪姑娘小周,在重庆市区工作,每次回镇上,第一顿必吃咸神仙粑,“市区没有这个味道,腊肉和笋丁的搭配太绝了,咸香不腻,吃两个都不够”。她还会打包十几个带回去,分给同事,“同事们都问在哪买的,说比市区的糯米糕好吃多了”。

李婆婆的摊位上,甜咸神仙粑的销量几乎持平,“旺季时一天能卖 300 多个,甜的略多一点,但咸的回头客更多”。她笑着说:“甜的有甜的香,咸的有咸的鲜,不用争,爱吃啥就买啥。”

三、豌豆饼:豌豆为魂,咸口经典,甜口创新

(一)街头 “新星”:从零食到早餐

相比有百年历史的神仙粑,豌豆饼在雍溪的 “资历” 稍浅,却凭借酥脆的口感迅速 “圈粉”。它起源于上世纪 90 年代,最初是镇上小贩做的零食,用新鲜豌豆磨成泥,加面粉做成饼,油炸后酥脆可口,五毛钱一个,深受孩子喜欢。

后来,随着食客需求变化,豌豆饼从零食变成早餐 —— 搭配一碗豆浆或稀饭,咸香酥脆,解饿又美味。如今,雍溪镇上做豌豆饼的摊贩有七八家,其中张大叔的摊位最火,他做豌豆饼已有 25 年,每天能卖 500 多个,“周末人多,要从清晨卖到下午,油都要换两锅”。

(二)制作秘诀:新鲜豌豆是 “灵魂”

张大叔说,做豌豆饼的关键是 “新鲜”—— 豌豆必须是当天从菜市场买的新鲜青豌豆,“放久了的豌豆不甜,磨成泥也没香味”。制作时,先将豌豆剥壳,洗净后煮 10 分钟,煮到软烂但不烂成泥,再用料理机磨成豌豆泥,加入面粉、盐、胡椒粉调味,“面粉不能多,多了会硬,要让饼子吃得出豌豆的颗粒感”。

揉成面团后,取一小块搓圆,压成薄饼,边缘捏出波浪纹,“这样炸的时候受热均匀,也更美观”。油锅温度要控制在 160℃左右,“温度太高会炸焦,太低会吸油,咬着腻”。饼子下锅后,要用筷子轻轻翻动,直到两面金黄,捞出沥干油,趁热吃最香 —— 外酥里绵,豌豆的清香混合着盐的咸鲜,咬下去 “咔嚓” 一声,酥脆的外壳里是柔软的豌豆泥,口感层次丰富。

(三)甜口创新:挑战经典,收获新 “粉丝”

过去,雍溪的豌豆饼只有咸口,但近几年,为了满足不同食客需求,张大叔率先推出了甜口豌豆饼 —— 在豌豆泥中加入白糖、桂花糖,不加盐和胡椒粉,油炸后外酥里甜,带着桂花的清香。

甜口豌豆饼刚推出时,不少老食客不接受,“豌豆饼就该是咸的,甜的太奇怪了”。但没想到,很快就吸引了年轻食客与孩子。10 岁的小宇是甜口豌豆饼的 “忠实粉丝”,每天放学都要让妈妈买一个,“甜的比咸的好吃,咬下去有桂花味,像吃小蛋糕”。如今,张大叔的甜口豌豆饼销量已占总销量的三成,“周末时甜的卖得更好,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买”。

不过,在老食客心中,咸口豌豆饼仍是 “正统”。镇上 60 岁的刘大爷说:“甜豌豆饼太腻,还是咸的香,配稀饭吃最舒服,这是老雍溪的味道。”

四、甜咸党 “大战”:不是对立,而是文化的鲜活表达

在雍溪,甜咸党之间的 “争论” 从未停止,却从未有过 “胜负”。茶馆里,老人们常为 “神仙粑该吃甜的” 还是 “豌豆饼该吃咸的” 争得面红耳赤,但争完后,又会互相分享自己的美食 —— 爱吃甜神仙粑的王爷爷,会把甜粑分给爱吃咸豌豆饼的刘大爷;刘大爷也会把刚买的咸豌豆饼递给王爷爷,“尝尝,今天的饼子炸得特别酥”。

年轻人之间的 “争论” 则更显轻松。小周和闺蜜每次回镇上,都会一人买甜神仙粑,一人买咸豌豆饼,然后交换着吃,“甜的软乎,咸的酥脆,都好吃,不用分高下”。甚至有摊贩开始 “创新融合”—— 李婆婆的摊位旁,偶尔会摆上张大叔的豌豆饼;张大叔也会在摊位上放几笼神仙粑,“食客想买啥就买啥,不用跑两个地方”。

其实,这场 “甜咸大战”,早已超越了美食本身。它是雍溪人对生活的热爱 —— 在简单的饮食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味道;也是古镇文化的鲜活表达 —— 传统美食在传承中创新,甜咸口味的碰撞,让饮食文化更丰富。正如雍溪文化站的工作人员所说:“没有哪种口味更好,甜咸都有人爱,这才是雍溪美食的魅力,也是古镇生活的烟火气。”

五、总结:美食里的雍溪情怀

神仙粑与豌豆饼,是重庆雍溪古镇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美食。它们从历史中走来,在传承中创新:神仙粑坚守糯米裹馅的传统,甜咸两派各有拥趸;豌豆饼以新鲜豌豆为魂,从经典咸口衍生出甜口新味。而围绕它们的 “甜咸之争”,并非对立,而是古镇人对美食的热爱,是饮食文化繁荣的生动体现。

在雍溪,吃神仙粑与豌豆饼,吃的不仅是味道,更是情怀 —— 是老人记忆中逢年过节的团圆,是年轻人离家后牵挂的乡愁,是孩子童年里香甜的时光。如今,随着雍溪古镇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外地游客来到这里,品尝神仙粑与豌豆饼,感受甜咸党 “大战” 的热闹,也爱上了这座古镇的烟火气。

或许,未来还会有更多新的口味出现,但神仙粑与豌豆饼的传统味道,以及它们背后的雍溪情怀,永远会是这座古镇最珍贵的记忆。毕竟,美食的意义,从来不是 “分胜负”,而是让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滋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你... 成都,这座钟灵毓秀的巴蜀古城,以麻辣鲜香织就人间至味。在这里,每一缕炊烟都飘散着诱人的香气,每一条街...
9月14日 第三届辽疆美食文化... 为深化辽疆两地文化交融与经贸合作,“味留石城·爱满辽疆”第三届辽疆美食文化市集将于9月14日至17日...
中秋美味“饼”纷登场 花样月饼...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作为中秋必不可少的传统美食,月饼市场十分热闹。虽然距离佳节还有大半个月,...
罗永浩再次质疑西贝使用预制菜 北京商报讯(记者 张天元)9月11日,继西贝餐饮集团创始人贾国龙否认门店使用预制菜之后,罗永浩通过社...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 “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馕。”一句新疆谚语,道出馕在新疆各族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在新疆2...
延吉荞麦冷面:冰碗里的酸甜山河 六月清晨的降温信号 延吉的六月,太阳刚爬过帽儿山的轮廓,街边的冷面店就飘起了冷气。玻璃门被推开时,总...
豆沙馅也能塌房啊,我接受不了豆... 什么?板栗饼也是土豆???快来个人告诉我不是真的!
原创 白... “白露吃应季,解乏不用急”,一到白露,不少人总觉得腿脚发沉、浑身没劲儿,爬两层楼就喘。老辈人说 “秋...
30款融合新菜品,口味丰富味型... 30款融合新菜品,口味丰富味型多样,总有几款属于你的菜。 麻辣豆棒,既可以当解馋零食,又可以当素肉...
万万没想到,楂片竟是帕金森患者... 提到山楂片,多数人只把它当助消化的零食,却没料到对帕金森患者而言,这不起眼的食材竟能发挥不小的辅助治...
爆炒鳝鱼片的做法:总有你喜欢的 鳝鱼被誉为 “水中人参”,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尤其适合春夏滋补。而爆炒鳝鱼片更是家常菜中的 “下饭王...
福建十大名面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是一个隐藏的吃面大省。明明地处南方,为何福建人偏偏爱吃面呢? 早在秦汉以前,...
河马精酿荣膺2025酒业金盛奖... 近日,在济南举办的GHA2025酒业家·中国酒业金盛奖颁奖典礼上,联合优品(安徽)供应链有限公司旗下...
今日菜肴(辣椒炒肉,红烧鲈鱼,... 辣椒炒肉 一、 历史渊源:一碗镬气十足的江湖气 辣椒炒肉,顾名思义,主角是辣椒和猪肉。但要追溯它...
江苏麻婆豆腐的家常做法,麻辣鲜... 麻婆豆腐作为经典川菜,在江苏家常做法中融入本地口味偏好,以麻辣鲜香、嫩滑入味著称,搭配米饭堪称一绝。...
从“分散发展”向“生态共荣”,... 文 | 杨雯 2017年,川酒集团肩负“整合酒企、壮大川酒”的使命应运而生。七年来,川酒集团成为中国...
苏州奥灶面:一碗入魂的江南烟火 清晨的第一缕面香 平江路上的老面馆总是亮得最早。凌晨五点半,王记面馆的木锅盖被蒸汽顶得咯咯响,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