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越来越少,两三天就干净了?很多女性还在暗自庆幸,殊不知,月经量过少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背后隐藏着不孕的风险。
月经量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南昌贡方堂国医馆中医妇科医生万倩雯指出,中医认为,月经是女子气血水平的“晴雨表”。正常的经量在20-80毫升之间(大概湿透4-10片日用卫生巾)。若每次经量明显少于20毫升,或点滴即净,则属于“月经过少”。
其根本病机在于“血海空虚,源流不足”或“冲任瘀阻,血行不畅”。具体可分为以下常见类型:
1.血虚(最常见):现代女性思虑过多、熬夜成瘾,最易耗伤阴血。加之节食减肥、脾胃功能不佳,导致气血生化无源。“无血可下”,自然经量稀少,色淡质稀,常伴有面色萎黄、头晕心悸。
2.肾虚:“肾主生殖”,藏精,精能化血。若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房劳多产,会导致肾精亏虚,“根基不固”,经血源头枯竭。表现为经少色黯,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3.血瘀:宫寒、情绪抑郁、流产手术等都可能导致瘀血内停,“通道堵塞”,血行不畅。表现为经量少,色紫黑有块,伴有小腹刺痛。
4.痰湿:肥胖之人多痰湿,痰湿阻滞冲任经脉,“湿阻经络”,气血运行受阻。表现为经量少,质粘稠,形体肥胖,胸闷脘痞。
月经量少会影响怀孕吗?
答案是:非常有可能!万医师强调,月经与生育能力密切相关。子宫内膜就像是孕育生命的“土壤”,而月经量直接反映了这片“土壤”的厚度与肥沃程度。
若因 “气血亏虚”“肝肾不足” 导致量少,会直接影响卵子质量(气血不足无法滋养卵子)、子宫内膜厚度(内膜薄则胚胎难以着床),容易出现备孕难、着床失败,甚至早期流产;
若因 “血瘀阻滞”“痰湿内阻” 导致量少,瘀血、痰湿会阻碍精子与卵子结合,或影响受精卵在子宫内的正常发育,同样增加不孕风险。
月经量少中医怎么调理?
面对血虚所致的月经量少,万倩雯医师在临床中常以“滋血汤”为基础方,根据患者体质加减调理,达到补气血、滋肝肾、养经血的效果,从根源改善月经量少。
滋血汤由人参、黄芪、山药、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组成。
方解
君药:人参、黄芪——大补元气,气足则能生血,从源头助力气血生化。
臣药:山药、茯苓——健脾益气,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强健脾胃才能源源不断地制造气血。
佐使:当归、川芎、白芍、熟地——这正是千古名方“四物汤”的组成,是养血、活血的黄金搭档,直接补充血海。
全方配伍,气血双补,健脾养血,使血海充盈,经水自能如期满溢。
加减妙用:若患者偏肝肾不足,会在滋血汤基础上加枸杞子、菟丝子补肝肾;若有血瘀,会加桃仁、红花活血通络。
医案
患者:李女士,25岁。
主诉:近半年月经量逐渐减少,每次经期仅2天,经量约 3-4 片卫生巾(量少),经血颜色淡、无血块,伴随头晕乏力、手脚冰凉、经期腰酸。此前尝试过红枣、阿胶食疗,效果不明显。
初诊:舌苔薄白、脉细弱。
辨证:气血亏虚兼肝肾不足型月经量少。
治法:益气健脾,养血调经。
开方:滋血汤为基础方加减。
方药:人参 10g(另煎)、黄芪 15g、当归 12g、白芍 10g、熟地黄 15g、川芎 8g、白术 12g、茯苓 12g、甘草 6g,加枸杞子 15g(补肝肾)、菟丝子 12g(滋肾益精)、鸡血藤 15g(补血通络)。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温服,经期暂停。
医嘱:饮食忌节食,多吃瘦肉、菠菜、黑豆、核桃等补气血、补肝肾的食物,避免冰饮、甜腻食品;不要熬夜。每天快走30分钟,促进气血运行,改善手脚冰凉。
二诊:患者服药两周后,自觉精神、气色好转,稍微调整药方,巩固治疗。
结果:服用1个月后李女士反馈头晕乏力、手脚冰凉症状减轻,经期经量略有增多(约5片卫生巾);服用2个月后:经期延长至5天,经量恢复正常,腰酸症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