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而育之
清晨六点的校园湖畔,雾气还未散尽,渔网破水的哗啦声已惊醒了沉睡的校园。当第一缕阳光洒在跃动的鱼鳞上,这场惊动全网的高校全鱼宴正式拉开序幕。山东外事职业大学的师生们最近正沉浸式体验着吃鱼自由的快乐,8万斤鲜鱼从湖面到餐桌,连吃10天不重样,把秋日的校园变成了欢乐的渔场和美食天堂。
如今的校园湖畔,早已不是往日安静的晨读地,而是变成了热闹的高校渔港。师生们沉浸式体验着吃鱼自由的快乐:8万斤鲜鱼从湖面到餐桌,连吃10天不重样,红烧、清蒸、糖醋、麻辣轮番上阵,连鱼头豆腐汤都熬得奶白醇厚。秋日的风里混着鱼肉的香气,走在校园里,连空气都变得下饭起来。
想象一下这场面,平日里温文尔雅的教授们,西装外套一脱,袖口一挽,手持渔网在湖边严阵以待;莘莘学子们放下书本,眼巴巴望着湖面,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学术氛围和鱼腥味的奇特气息。这哪里是高校,分明是走进了高校渔港大型实景现场。
据不可靠小道消息(其实就是我瞎猜),捕鱼行动总指挥可能是水产学院的院长,专业绝对对口。捕捞团队则由生物系教授进行物种鉴定(确保不把观赏锦鲤给捞上来)、物流管理专业同学负责运输路线规划、食品科学系师生研究最佳烹饪方案、人文学院才子们负责给每道鱼菜起个文艺的名字(比如糖醋学术鱼清蒸求知鲤),而传媒学院的同学们则架起长枪短炮,现场直播。这简直是一场跨学科、多维度的大型实践教学现场。不得不说,这80000斤鱼,捞得实在是高明。
这80000斤鱼,堪称一份硬核招生简章。试问,哪位准大学生能拒绝一所好吃又好玩,有颜又有料的大学呢?建议明年招生季,直接把这全鱼宴的照片印在宣传册首页,标语我都想好了:来我校,实现真正的‘求知(鱼)’自由!
试问,哪位准大学生能拒绝这样好吃又好玩,有颜又有料的大学?孩子在这儿上学,连伙食都让人放心!
当其他高校还在卷食堂菜系,比谁的麻辣烫更正宗、谁的奶茶更好喝时,这些捕鱼大学早已把劳动教育融入了美食狂欢,玩出了新花样。
温州大学每年秋天都会办捕鱼节,两百多名师生赤脚下水,挽着裤腿、拿着网兜在浅滩里追鱼。武汉科技大学的沁湖鱼宴更是坚持了十年,从春天投放鱼苗,到平时喂鱼、护鱼,再到冬天捕鱼,学生全程参与。宁波大学把捕鱼节办成了校庆献礼,用阳明湖鱼宴致敬荣休教师,退休的老教授们坐在湖边,看着学生们捕鱼、唱歌,吃着熟悉的鱼肉,眼眶都红了:没想到退休了还能吃到学校的鱼宴,感觉自己从没离开过这里。长沙民政职院则赋予鱼宴锦鲤上岸的美好寓意,考研季时,食堂会特意给考研学子加送锦鲤套餐,一条清蒸鱼、一碗鱼汤,配上手写的祝你成功上岸小卡片。
如今高校强调五育并举,劳动教育如何避免流于形式,让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让学生们亲身参与捕鱼、吃鱼,体验从湖底到舌尖的全过程,比上一百堂理论课都来得生动。这鱼吃进嘴里,不仅有蛋白质和DHA,还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成就感。
回头想想,高校的神操作又何止捞鱼?有高校发苹果、发月饼,有高校在校园内种水稻、收麦子,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锄禾日当午的艰辛。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活动,恰恰是最鲜活、最接地气的育人方式。它打破了象牙塔的壁垒,让教育充满了烟火气和生命力。 当一所高校慷慨地请全校吃鱼时,它其实是在无声地传递着这样的信息,我们这,有渊博的知识,也有鲜美的鱼肉;有厚重的历史,也有活泼的生活;我们关心你的学业,也关怀你的胃。
或许,这就是教育最本真的样子:不只是传授知识,更是传递温暖;不只是培养人才,更是滋养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