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距离中秋佳节还有十余天时间,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以下简称“广以”)的校园里就已经飘来了阵阵饼香、充溢着节日的喜庆氛围。9月17日晚,一场暖意融融的中秋节主题活动在广以南校区举行,170多名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师生欢聚一堂,在校园大家庭里通过共制广式月饼、巧绘潮式油纸灯笼等形式体验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共制月饼,香甜中传承文化
羊城晚报记者在当晚的活动现场看到,馅料、饼皮和饼印等月饼制作材料在长桌上一字排开,空气里弥漫着甜香。活动开始后,点心师傅们首先为广以的师生细致讲解了广式月饼的文化渊源与制作技艺要领。师生们听得专注,不时举起手机记录要点。
点心师傅们示范后,中外师生纷纷“撸起袖子”上手实践。捏、压、卷、包……不一会儿,一个个饱满的月饼便在巧手中诞生。尽管都是学术领域的佼佼者,但做月饼对他们来说却是个新挑战,不少人在多次摸索中才终于完成制作出满意的月饼。
广式月饼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承载着团圆的美好寓意。当一个个印着“中秋快乐”“大吉大利”字样的月饼交给工作人员送入烤箱烘焙时,大家脸上都洋溢着期待与喜悦。
广以生物技术专业的大一学生王曼伊告诉记者,来自安徽的她是第一次参加学校的迎中秋活动,“安徽的月饼是咸口和甜口都有,甚至还有梅菜扣肉口味的,算是比较大杂烩。”王曼伊笑着说,“学校组织的这种活动特别有意思,可以体验自己亲手做月饼,在增进大家感情的同时还能体验地道的广式中秋传统。”
巧绘灯笼,欢笑中交流文化
在月饼烤制的间隙,一场妙趣横生的潮汕油纸灯笼DIY绘制活动火热开场。广以的中外师生们在潮汕油纸灯笼制作老师的细致讲解和悉心指导下,沉浸式探寻潮汕油纸灯笼背后的文化内涵、学习其制作技艺的关键要点。
据悉,潮汕油纸灯笼作为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宛如一座桥梁,一头连接着潮汕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另一头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许。与此同时,它还生动展现了潮汕地区独树一帜的传统手工艺技术。
记者在现场看到,经过“速成”教学后,师生们拿起“迷你版”空白灯笼,用画笔蘸琪颜料,自由发挥创意,将对中秋的想象与祝福融入笔尖,一边创作,一边交流家乡的节日习俗。欢声笑语中,巧手翻转间,一只只精巧美观的灯笼便呈现眼前。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灯笼,广以师生们乐在心头、喜在眉梢。
来自希腊的广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副教授埃利萨伊奥斯·斯塔夫鲁已经是第四次参加广以的中秋活动了。“这是一项新颖的活动,所以想来这里体验一下这里的活动氛围,”他表示,“在希腊没有喜迎中秋的活动,每一年都能感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带给他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据悉,广以自建校起便秉承百年理工学府的基因,并通过融入丰厚的中国文化内涵,致力于培养有智慧、有勇气、有激情的综合性人才。近年来,该校积极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剪纸、写福字、编中国结、冲泡潮汕工夫茶,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等,拉近了外籍教师与青年学子之间的距离,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外师生心底生根开花。
文、图 | 记者 赵映光 通讯员 李敏 施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