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苗乡餐桌走向全国市场:锅圈贵州酸汤项目助力苗乡酸汤产业化发展
创始人
2025-09-20 14:02:42
0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张金炎】“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这句流传于贵州黔东南地区的俗语,生动道出了酸汤在当地饮食中不可替代的灵魂地位。

9月17日,大河财立方记者实地探访了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的台江县苗苗酸汤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苗苗食品”)。一幢银白色外观的新厂房简约而气派,生产车间内,红辣椒、木姜子、毛辣果等原料正在被清洗、榨汁,各类设备全速运转,工序衔接有条不紊。伴随着机器轰鸣声,一袋袋酸汤火锅底料产品源源不断下线。

如今,苗苗食品与台江县政府正通力合作,从产业顶层设计、企业资源导入、品牌渠道打造与技术产品研发等多方面发力,推动酸汤产业化迈上新台阶,让这项非遗美食焕发新生,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政企研协同发力,打造乡村振兴产业新标杆

自2021年12月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便深入台江县开展科技帮扶。2024年,锅圈食品与该研究所携手成立苗苗食品,成为台江县首个成功落地的产业实践项目。

2025年1月,聚焦“酸汤+N”产业的现代化工厂——苗苗食品正式竣工。厂房与办公用房总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一期年产能可达1.2万吨。该生产线的投产,为台江县注入了崭新的产业活力,也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最直观的成效体现在农民收入的提升。

2025年5月,在台江县委、县政府的推动下,苗苗食品与县级平台企业签署保底收购协议,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农户参与”的模式,推动农产品规模化种植,帮助农户在酸汤产业链中实现稳定增收。

“过去农民种辣椒,3亩地只敢种1亩,主要担心卖不出去。现在有了稳定销路,大家都愿意多种。”革一镇分管农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订单式种植”让农户“种有所销、销有所得”,彻底打消了销售顾虑。

据了解,在上游原料端,苗苗食品已与全县9个乡镇(街道)的农户签订西红柿、辣椒、生姜、大蒜等原料采购协议,覆盖常年种植面积21000余亩。此外,还争取衔接资金建设酸汤原料种植基地2600余亩,其中包括900余亩示范种植基地,覆盖超5000户农户,不仅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更实现亩均收入4000元以上。

苗苗食品的落地投产也持续带动了当地就业。

目前,工厂已吸纳台盘周边村镇劳动力70余人。除直接岗位外,苗苗食品还通过原料采购等方式联农带农,促进农民季节性就业。作为核心原料供应地的革一镇,在种植、管护、采摘高峰期,辣椒基地日均用工可达30人,人均日劳务费120元,带动季节性就业超2000人次,帮助40余名村民实现就业增收5000元以上。

科技赋能非遗风味,标准化引领产业升级

这碗承载“非遗”技艺的酸汤能够从苗乡走向全国,关键在于发酵技术的突破。

“我们从26份农家酸汤样本中分离出700多株菌株,以pH、酸度、风味、营养、功能与安全等指标作为评价体系,历经三个月筛选出优势发酵菌种,最终确定2个菌种并开发出三代复合菌剂。”中国农科院加工所研究员李淑英介绍。通过驯化优势菌群,苗苗食品酸汤可以在还原传统苗家风味的基础上,将发酵周期从传统的3—6个月缩短至7天,并彻底祛除了潜在致病菌,从源头保障食品安全。

除此之外,苗苗食品还建设了定制化的现代酸汤生产线,实现标准化、高品质量产。

在生产环节,采用药品级不锈钢发酵设备,配合动态监测系统,以确保洁净稳定的发酵环境、对关键指标的实时追踪与精准调控,实现数值化可控发酵。在包装阶段,依托无菌灌装和82℃—85℃热灌装工艺,产品可在不添加防腐剂的情况下获得更长保质期,最终达成零添加、快节奏、标准化量产。

目前,苗苗食品推出的酸汤产品包括供应锅圈食汇的“贵州苗家红酸汤”,以及自有线上品牌“黔桂人”和线下品牌“秘山冲”。依托锅圈全国19座数字化中央仓及超万家门店,苗苗食品生产的产品正从贵州走向全国。

值得关注的是,苗苗食品的产业实践是锅圈“三二一产联动”模式的又一成功案例。锅圈以消费数据驱动生产,将门店销售实时反馈至工厂,工厂以订单农业引导农户定向种植,从而实现三产带动二产、二产促进一产的良性循环。

从深山苗乡到全国市场,从非遗技艺到标准化生产,这碗酸汤不仅飘散出浓郁的“贵州酸香”,更探索出一条以政企研联动为基石、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未来,随着“酸汤+N”产业链持续深化,苗苗食品将继续以科技守护传统风味,以产业反哺农业,让苗家酸汤飘香更远。

责编:陈玉尧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传统月饼工艺坚守与创新——五寨... 在山西忻州西部,有一片承载着中原与草原文化交融记忆的土地——五寨县。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更让这里盛...
茄子新做法,好吃下饭,简单快捷 肉末蒸茄子 1.嫩圆茄子洗净,改刀切成拇指粗的条装盘,上锅蒸七分钟,篦出多余的汤汁备用。 2.起锅烧...
豆豉蒸排骨:解锁厨房小白的“蒸... 厨房里飘着豆豉的咸香,混着排骨的肉香,我蹲在蒸锅前数着倒计时——还有五分钟就能开盖了!这道菜是我家“...
原创 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我们的日常饮食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三餐,甜点和零食也逐渐成为不少人日常必...
原创 南... 各位厨房小能手们,最近菜市场的南瓜价格简直太亲民了!这么实惠又营养的食材,不做点好吃的实在说不过去。...
潮汕粿条汤随“侨”而安 海内外... 中新社汕头9月20日电 题:潮汕粿条汤随“侨”而安 海内外弥漫氤氲乡情 中新社记者 李怡青 “老板,...
兴宁人一天光吃腌面就要吃掉几十... 据不完全统计,兴宁有400家面馆,按每家一天接待50-100位客人,每碗面人均7元。兴宁人一天光吃面...
盱眙县农副产品展销会暨黄花塘老... 9 月19日,为期三日的盱眙县农副产品展销会暨黄花塘老鹅美食品鉴活动在众人的不舍与赞誉中落下帷幕。闭...
主题书架 | “书载同心志・文... 浩瀚典籍,沉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智慧结晶,铭刻各族交往交融的历史印记。为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
医院食堂做月饼 打败月饼厂 近日,有网友发文称,在贵州一家大型超市里,发现销售榜排名第一的月饼,竟是贵州省人民医院职工食堂制作的...
原创 五... 好的,我已根据你的要求改写了文章,保持中心思想不变,同时进行了顺序调整、同义词替换和原创度提升,并在...
双品补位破边界:伊力特兼香酱香... 2025 年 9 月 19 日,新疆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伊力特”)“多香并举,酝领未来”...
湘潭灯芯糕细如发丝:百年手艺拉... 湘潭灯芯糕,作为湖南湘潭的传统名点,以 “细如发丝” 的独特形态和甜糯化渣的口感闻名遐迩。这一美食背...
50块钱不到,一家四口日常晚餐... 今天又把买菜钱控制在 50 块内啦!一家四口的午餐刚端上桌,老公孩子都吃得乐呵呵。其实过日子嘛,不用...
线上奶茶节来啦!奈雪的茶、爷爷...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线上奶茶节来啦!静安区联合奈雪的茶、爷爷不泡茶、cococe...
中秋“亲选”好礼!月饼礼盒、秋... 流心月饼迸发奶黄香醇,沙埠芋头透着山水清甜,老菱煨汤沉淀水乡厚味……中秋国庆将至,“新民亲选”好礼已...
为什么是“江西小炒”,而不是“... “浙江特产是‘江西小炒’。” 这句起初略带调侃的网络热梗,正逐渐成为现实。走在杭州、宁波、义乌的街头...
“必吃深夜食堂”第一季活动圆满... 新华社客户端联合美团、大众点评“必吃榜”推出“必吃深夜食堂”第一季活动已圆满收官。,一同回味那些打动...
我家一周轮着做的菜谱,百吃不厌... 我家一周轮着做的菜谱,百吃不厌,孩子一回家就说香,缺点费米饭。 家常菜一直都是百吃不厌的做法,这次分...
包子油条都不如它,10分钟早餐... 我家的上学早餐,最近都在宠幸这个食谱。 小思竟然一点都没吃腻歪,一定要分享给大家。 更主要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