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暨第四届丹寨非遗周上,一位身着蜡染民族服饰的姑娘格外引人注目。清脆的笑声与浓郁的酒香交织,她穿梭于展台之间,热情地向来往人群介绍面前的酸汤米酒。
她叫唐明倩,来自贵州省台江县排羊乡,熟悉的朋友都亲切地叫她“春花”。
苗族女孩唐明倩在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暨第四届丹寨非遗周上展示自己的酒类产品
春花的展台上,精致的玻璃瓶整齐排列。从酸汤米酒、重阳酒到苗家米酒,每一款都承载着苗家世代相传的酿酒智慧。她一边斟酒,一边讲述家乡的习俗:“酸汤米酒是我们过节必酿的,入口微酸,回甘绵长;重阳酒要酿满整整两年才能出缸。”客商们驻足品尝,有人被酸汤米酒的清爽触动,有人为重阳酒的醇厚点头赞叹。
“从小我就看着外婆用木甑蒸米、拌曲,整个寨子都飘着酒香。现在我把这份味道带出大山,就是想让更多人尝到我们苗家的酒。”春花与酒的故事,要从她在江西南昌读大学时讲起。
熟悉的朋友都亲切地称呼唐明倩为“春花”
当时春花就读环境设计专业,大三那年的写生课程,需要先后走访安徽宏村、江西婺源和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最后一站的西江千户苗寨离家仅几十公里。
望着近在眼前的故乡,春花的老师主动提出让她回家看看。她连忙联系家人,舅舅开车接上她和同学一同返回。父母早已备好一桌丰盛饭菜,大家边吃边聊,满屋洋溢着欢声笑语。
准备返程时,母亲从里屋拿出四瓶酒——没有精致礼盒,而是用干净的矿泉水瓶仔细装好的重阳酒。“这是我们家自己酿的酒,老师们没来过苗寨,家里也没什么贵重东西,这点心意不管喝不喝都请带上。”母亲的话语朴实真诚。春花接过酒,带着这份心意踏上归途。那时的她还不知道,这几瓶酒正悄悄为她推开一扇连起家乡味道的门。
大四上学期的一个平常日子,春花突然收到一条消息,来自当年收下米酒的老师。字里行间满是掩不住的惊喜:“你家的重阳酒太好喝了!现在还有吗?我想再订200斤!”突如其来的反馈让她又惊又喜——从未想过母亲随手送出的米酒,竟让老师记挂了这么久。
春花立刻拨通母亲的电话,仔细说明老师订酒的意愿,还特意询问家里是否有足够存货。电话那头,母亲的声音带着苗家人特有的实在:“家里哪来这么多现成的酒,你也知道重阳酒得靠时间慢慢酿,最少要等两年才能出味;要想口感醇厚,至少得陈上三年。”
春花在家中进行酿酒准备
挂了电话,春花把母亲的话原原本本转告老师,心里还悄悄嘀咕:要等这么久,老师也许会打退堂鼓。没想到老师的回复又快又干脆:“等!别说两年,三年我也等!”不仅如此,老师还当即转来两百斤酒的订金,用行动落实了这份跨越时光的“酒约”。
两年时光倏忽而过,家里的米酒终于酿成。如何安全寄出成了新难题——那时的物流远不如现在发达,山路崎岖、快递网点稀少,要稳妥寄送易碎的米酒需费不少周折。
春花和家人小心翼翼将酒运出寨子,辗转送到凯里市,特意找来厚实泡沫箱,将酒瓶一一裹紧固定,外层再套上结实木箱,层层加固。打包妥当后,又四处打听靠谱的快递,反复与快递员确认防护细节。几经周折,总算将这份承载心意的米酒成功寄出。
看到老师收到酒后发来的感谢信息,想到外乡人对家乡米酒的认可,春花心中悄然埋下一颗种子:“也许,我能让更多人尝到家乡的味道。”
大学毕业后,春花赴杭州从事品牌营销工作。在打磨各类营销方案的过程中,一个“私心”逐渐萌芽:她不再满足于为他人做推广,开始构想打造属于自己的产品,而灵感的核心,始终是家乡的米酒。
在杭州期间,春花对家乡米酒的惦念从未消减。她一边学习产品营销策划知识,细致记录市场推广要点,为未来积累“硬实力”;一边在社交媒体上化身家乡“宣传员”,用文字和图片分享台江风土人情和米酒故事。在与网友的互动中,她更加坚定了把家乡米酒推向更广阔市场的想法。
这份决心,也源于家族酿酒手艺早已获得认可——在台江,外婆和母亲的酿酒技艺广受好评,不仅本地人喜爱,外地朋友尝过也赞不绝口。这一切让春花看到了其中蕴藏的机遇。
2020年,怀着对家乡米酒的热爱与创业决心,春花作出重要选择:辞去工作,回到家乡台江县排羊乡,正式开启米酒创业之路。
但返乡后首个挑战接踵而至。排羊乡独特的地形与气候孕育出的优质大米,是酿好酒的天然优势,但也因地形限制,大米无法大规模种植。为守住品质底线,春花没有外购大米,而是和母亲挨家挨户走访,收购原生稻米——每一粒米都承载着家乡水土的气息,为后续创立的“展喜”米酒奠定了品质基础。
解决原料问题后,春花将目光聚焦年轻消费群体。她知道,传统米酒要摆脱“小众”标签,必须契合年轻人的口味和审美。凭借在杭州积累的营销经验,她在产品和包装上大胆创新:研发出度数更低、口感更清爽的酸汤米酒,既保留苗族米酒传统风味,又符合现代人对低度健康饮品的需求;包装采用简约时尚设计,打破传统米酒“老气”的刻板印象,令人眼前一亮。
春花的酒品牌——“展喜”
创新之余,春花始终牢记“传承”的使命。苗族酿酒技艺是祖辈留下的珍贵遗产,她不仅跟随母亲深入学习每一个酿造环节,熟记步骤与火候,还积极申请成为米酒酿造的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在不久前的第十四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上,春花带着她的“展喜”米酒亮相。一身吸睛的民族服饰,加上活泼开朗的性格,让她成为展区中一道别致的风景。来自湖北的陈先生在品尝酸汤米酒后赞不绝口:“这酒口感清爽,酸香独特,喝过一次就忘不了!”不少合作商也纷纷向她抛出橄榄枝,希望建立合作。
春花带着她的“展喜”米酒亮相第十四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
面对众多邀约,春花却礼貌而坚定地婉拒了。“我们的米酒一直坚持纯手工酿造,生产周期长,目前产量有限。现阶段我最看重的还是夯实品质,真正把‘台江米酒’这个品牌做出口碑。等到基础稳固,再逐步考虑扩大规模。”酒博会上,春花不仅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让更多人领略到苗族米酒深厚的文化魅力。
春花在村里办起了民宿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苗族酿酒文化,春花还在村里开办特色民宿,推出一系列民俗体验活动。游客可以亲手体验苗族米酒的酿造工艺,聆听背后的文化故事。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古老的苗族酿酒文化成了可触摸、可感受、可品味的鲜活记忆。
春花与米酒的故事仍在继续。这位始终坚守初心的苗族姑娘,正带着家乡的非遗酒香,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踏实前行——她希望透过这一杯醇酿,让更多人品味到贵州的风土人情,感受到苗族文化的深厚魅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阳萌
编辑 杨羽
二审 杨韬
三审 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