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已至,昼夜均分,寒暑相平。此时阴阳交替,燥气渐盛,这个季节既是调养身心的好时机,也需警惕温差与环境变化带来的健康风险。
正如《伤寒论》所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对于肿瘤患者而言,秋季燥邪当令,最易耗伤津液,加重治疗期间的不适症状,更需注重养生调护,以防机体失衡导致病情波动。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二科邓天好主任结合中医智慧与现代医学,为肿瘤患者探寻秋季调养之道,助力其安稳度过这一节气,守护身心健康。
秋分后,气温 “跳水”,病毒活跃度上升,对因治疗导致免疫力偏低的肿瘤患者而言,防感染是守护治疗节奏的“头等大事”。
1.疫苗接种需谨慎:流感高发季前接种疫苗可降低感染风险,但需经主治医生评估治疗阶段(如化疗期间白细胞偏低者暂缓接种)、血常规指标后决定。
(▲AI图)
2.环境防护三要点:外出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避开菜市场、地铁等人群密集场所;接触公共设施后严格执行“七步洗手法”(肥皂+流动水洗20秒);随身携带75%酒精免洗消毒液应急。
3.保暖细节防受凉:采用“洋葱式穿搭”(内薄外厚)应对温差,重点保护颈部(戴薄围巾)、腹部(避免腹泻)和脚部(睡前温水泡脚10~15分钟,水温38-40℃)。
秋分时节气候干燥,加上治疗可能导致的食欲差、消化弱,饮食上要以 “温润、易消化、补营养” 为原则:
1. 多吃 “润秋燥” 的食物:比如银耳、百合、梨(可蒸熟吃,避免生冷)、山药等,煮成粥或汤更易吸收,还能缓解口干、便秘等不适。
2. 保证优质蛋白:化疗后患者需要补充蛋白来修复身体,可选择清蒸鱼、鸡蛋羹、瘦肉末等,做得软烂一些,减轻肠胃负担。
(▲AI图)
3. 坚决避开三类食物:生冷的水果、沙拉,过硬的坚果、油炸食品,以及辛辣刺激的调料 —— 这些可能刺激黏膜,诱发恶心或加重腹泻。
1. 早睡不熬夜:尽量在晚上 11 点前入睡,保证 7-8 小时睡眠。睡眠不足会降低免疫力,影响治疗耐受性,若失眠可睡前喝温牛奶、听轻音乐,别依赖安眠药。
2. 午后适当 “小补觉”:化疗后患者容易疲劳,中午可闭目养神 20-30 分钟,既能缓解乏力,又不会影响夜间睡眠。
(▲AI图)
秋季容易让人情绪低落,而不良情绪会间接影响身体状态。
1. 做点 “轻松的小事”:比如在病房或阳台晒晒太阳(上午9-10点的阳光,避免暴晒)、看几页喜欢的书,和家人聊聊天,哪怕只是发呆放空,也是一种放松。
2. “不舒服就说出来”:治疗中若有疼痛、恶心或情绪低落,别憋着,及时告知医务人员——解决身体不适,才能减少心理负担。
适当活动有助于改善疲劳、增强食欲和提高免疫力,建议:
1. 选择温和运动:散步、太极拳、八段锦都是不错的选择。
(▲AI图)
2. 运动时间:上午10点后或下午日照充足时。
3. 监测强度:以运动后不觉疲劳为宜。
4. 血象低时:应以休息为主,避免外出活动。
1. 规范治疗,定期复查,不要因天气转凉而推迟就诊。
2. 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重要指标。
3. 如出现不适或指标波动,应及时就医,切勿自行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连续性与安全性。
(▲AI图)
专家提醒:
肿瘤二科邓天好主任提醒:秋分既是大自然的收获季,也为人体养护提供了契机。秋分节气“阴阳相半”,肿瘤患者免疫力相对脆弱,更要稳住体温、稳住饮食、稳住作息、稳住心情,做好科学防护、合理饮食、规律作息和保持良好心态四方面综合管理。这既是对治疗最有力的配合,也能更好地顺应时节,守护健康。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二科 邓雪花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