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老字号的优势在于“老”,深厚的历史积淀、成熟的工艺体系、广泛的品牌认知;而其劣势,某种程度上也源于“老”,体制僵化、创新不足、与现代市场脱节的风险始终存在。如何在“老”的基础上焕发“新”的生机,是所有中华老字号企业必须面对的深层命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民族品牌和传统文化的重视持续提升,“中华老字号”的认定标准也日益突出对传承能力、文化价值与可持续发展机制的综合考察。在这一背景下,一批底蕴深厚、管理规范、注重传承的企业脱颖而出,东圣酒业便是其中之一。东圣酒业早前获授“中华老字号”称号,不仅是对其过往实践的肯定,更引发外界对其发展路径的审视:一家传统酿造企业,如何在坚守本源的同时,回应时代的挑战?
百年传承不断 讲述老牌“定力”
据记载,东圣酒业源头可追溯至1667年钟氏先祖创立的“东圣源”酒坊,而钟氏家族在绵竹设坊酿酒的历史更可上溯至宋代。清末民初时期,钟氏家族开设的多家酒坊已成为当地酒业的中坚力量,其中“东圣源”“长乐春”等名号在川西地区享有盛誉。家族式技艺传承,确保了酿酒技艺的原汁原味,为后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传统酿造技艺是酒类老字号的核心资产。东圣酒业在长期发展中,始终将传统工艺的保护与传承作为酒业运营的基础环节。其东圣酒传统酿酒技艺更被列入“德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生产流程在关键节点上也延续了具有地域特征的古法技艺,涵盖制曲、发酵、蒸馏、陈酿等全过程。而这种延续并非形式上的复刻,而是建立在对工艺原理深入理解基础上的系统性实践。
其次,东圣酒业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技艺传承机制,通过师徒制、内部培训、技艺档案整理等方式,确保核心工艺的代际传递。同时,对老窖池、酿造环境等物质载体的保护也被纳入常态化管理,体现了对“活态遗产”的尊重。将“人”“技”“物”三者结合的保护模式,为传统技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如今,作为绵竹地区重要的酒类生产企业,东圣酒业的发展轨迹已成为地方酒业发展史的缩影。
守正与创新 在古今之间寻求平衡
“老字号”之“老”,不等于故步自封。东圣酒业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亦注重引入现代管理理念与技术手段。在质量控制、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建立了符合现代产业要求的管理体系。技术改进多集中于辅助环节,如检测手段、设备维护、能源利用等,而核心酿造工艺则保持相对稳定。避免了因过度现代化而导致品牌特质弱化,也为其他传统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其创新并未脱离传统根基。其在民俗活动和文化传承上亦下足功夫,精心打造的民俗年酒节已成为地方文化盛事,通过腊八打酒、新年祈福等活动,将传统酒文化与民俗节庆深度融合。这项连续举办多年的文化活动,既保留了“过了腊八就是年”的传统记忆,又通过线上互动等现代形式扩大参与范围,让更多人感受传统酒文化的魅力。
在产品文化表达上,东圣酒业推出的系列产品各具文化内涵。“道生一”系列将中华哲学思想融入酒体设计,体现了“天人合一”的酿造理念;“中华年画酒”则以绵竹年画为创意源泉,通过传统图案与现代包装的结合,使产品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丰富产品体系的同时,更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生,实现了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统一。
继往开来 擦亮中华老字号招牌
守正创新,是一些中华老字号企业构筑新优势、实现长远发展的“不二法门”。未来,东圣酒业将继续秉承这一理念,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强化技艺传承体系,提升产品与服务的内在价值。在时代变迁的浪潮中,以稳健的步伐探索传统酿造工艺的现代表达,努力实现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延续。
东圣酒业旧中求新,固中求变,从一家区域性酒企,上升为具有国家文化标识意义的企业品牌。未来,如何在传承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在坚守中推动可持续发展,将是其必须持续面对的课题。东圣酒业中华老字号的价值,最终体现在时代变迁中,持续为社会提供兼具文化内涵与品质保障的产品,并赢得了公众的长久信赖。
下一篇:喝白酒的三种境界,你在哪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