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方便面图的就是“方便”,可拆调料包却成了公认的“麻烦事”:齿口难撕、用嘴咬喷一脸油、挤酱料沾得满手黏糊糊,吃完还得专门洗手。明明30年前相声里就提过“糯米纸包装”的解决方案,现在科技更发达,却没人愿意升级调料包。是厂家舍不得成本,还是压根没把消费者体验和环保当回事?本文结合网友吐槽和可行性分析,聊聊这“小包装里的大问题”。
一、拆调料包的痛,谁没经历过?
吃方便面的流程里,最让人崩溃的绝对是拆调料包!本来饿到不行,想速战速决,结果跟调料包斗智斗勇十分钟,最后还得收拾“烂摊子”。
先说这撕口设计,纯纯是“摆设”。标注的齿口要么找不到,要么用力扯半天只撕个小口子,酱料挤不出来还得硬抠;要是身边没剪刀,只能用嘴咬——这一咬更惨,油包“噗”地一下就滋进嘴里,又烫又腻,有时候还溅到衣服上,瞬间没了吃饭的胃口。
再说说挤酱料的“后遗症”。不管是油包还是酱包,挤的时候准会顺着包装袋流到手上,黏糊糊的还洗不掉,闻着一股香精味。要么用纸巾擦半天,手上还留怪味;要么就得专门跑去洗手,本来“5分钟搞定一餐”,硬生生拖成十几分钟。
关键是,这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吃了几十年方便面,调料包还是老样子,塑料包装、难撕的口、沾手的酱,一点改进都没有。明明叫“方便面”,却因为这小小的调料包,把“方便”变成了“麻烦”,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二、不是没方案,是厂家不想改?
有人说“可能技术达不到”,但这根本站不住脚——30年前就有好办法了,现在科技更没问题!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牛群和冯巩的相声里就提过:把调料包换成糯米纸,泡方便面时直接把糯米纸包丢进热水里,纸会自己融化,调料也能均匀散开,不用拆不用挤,多方便!
就算糯米纸有啥局限,现在替代方案也一大堆。比如用土豆淀粉、海藻提取物做包装,这些材料溶于水还环保,不会像塑料包装那样污染环境,技术上早就能实现了。市面上也有现成的例子,像开杯乐、合味道,人家直接把调料封在杯盖里,没有单独的塑料袋,拆的时候又快又干净,网友都说“这才叫真方便”。
那为啥多数厂家就是不改?说到底,还是成本和惰性在作祟。换新型包装可能要调整生产线,初期投入多一点;而现在的塑料包装便宜又成熟,厂家觉得“消费者忍忍就过去了”,没必要花心思升级。可他们忘了,现在大家不仅要“方便”,还要“体验好”“够环保”,总拿“成本”当借口,其实是没把用户需求放在眼里。
三、网友吵翻了:除了改包装,这些问题也得管!
事件一发酵,网友们的吐槽根本停不下来,除了骂调料包难拆,还揪出了方便面的其他“槽点”:
支持“简化派”:“开杯乐和合味道就很懂!没有一堆塑料袋,拆开杯盖直接倒热水,这才叫方便食品该有的样子,厂家都学学!”
吐槽“图文不符”:“最该改的是包装上的图!图片里有大块肉、蔬菜,实际只有碎渣,‘图片仅供参考’不是欺骗消费者吗?这算不算虚假宣传?”
建议“一步到位”:“既然要方便,直接把调料混进面饼里不行吗?分重、中、轻三种口味,想吃啥味买啥,省得拆一堆包,多省事!”
还有网友翻出30年前的相声截图:“那时候都能想到糯米纸方案,现在技术这么发达,反而退步了?不是做不到,是不想做!”
结论:3个问题问厂家,也问大家——方便面到底该为谁“方便”?
最后想替消费者问厂家3个问题,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聊聊:
1. 方便面的“方便”,到底是为了厂家省成本,还是为了消费者省时间?连拆包都这么麻烦,还算“方便食品”吗?
2. 30年前的糯米纸方案、现在的淀粉包装技术,明明都能实现,为啥多数厂家宁愿让消费者“忍”,也不愿升级?
3. 如果以后有品牌把调料包改成“免拆款”,你会愿意为这种“好体验”多花一点钱吗?
其实消费者要的不多,只是不想再跟调料包较劲,不想吃碗面还得洗手、擦衣服。厂家别再盯着眼前的小成本了,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再便宜的包装也救不了销量——你觉得呢?
上一篇:王宝强被举报,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