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宝清早市,各类摊位陆续支起,“倔老头老式油炸糕、粘耗子”的招牌下,67岁的刘大爷正将裹好豆沙馅的面团放进油锅,金黄的炸糕在热油中翻滚,香气瞬间漫开——这个带着烟火气的摊位,凭着30余年的“倔劲”,成为了堪比“哈市尹胖子油炸糕”的早市招牌。
这份让食客点赞的口感,藏在刘大爷30多年的“倔劲”里。每天凌晨两点,他和老伴准时起床忙活:豆馅要选颗粒饱满的红小豆,提前泡发4小时,再慢火熬煮,直至沙软香甜。揉面更是讲究,糯米粉加温水反复揉搓,直至面团光滑有韧劲,“机器揉的面没这嚼头,手工做才对得起老味道。”刘大爷手上的老茧,是岁月留下的匠心印记,他包的“粘耗子”皮薄如纸,咬开瞬间豆沙馅顺势流出,甜而不腻。
和“尹胖子”一样,“倔老头”的油炸糕以“新鲜”闻名。刘大爷有个铁规矩:当天做的当天卖,绝不出售隔夜食品。“顾客吃的是热乎劲,隔夜的东西口感差。”即便遇到早市人多,他也坚持现做现炸,宁愿让顾客多等一会儿,也不让他们买到不“新鲜”的油炸糕。
如今,不少老顾客赶早市,就为这口热乎劲。“吃了十几年,倔老头他家炸糕的酥、粘耗子的甜,老味道从来没变过。”家住附近的王阿姨捧着刚出锅的油炸糕,笑着说。"倔老头"刘大爷说:“只要还能动,就接着做,让大家每天都能吃上口放心的老味道。”
晨光渐亮,油锅滋滋声里,那股子香飘得老远——这是刘大爷用半生时光,守住的市井烟火,也是老手艺人坚守的“工匠精神”。
记者: 蔺佳琪、孙熠
编辑:于丽婷
校对:贾丽娜
审核:牟海彬
监制:潘杰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