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河,这条流淌在青岛大地上的“母亲河”,不仅是青岛重要的水源地,更是滋养两岸文明与产业的生命之河。当它蜿蜒流经平度市南村镇沙梁新村姜家埠自然村时,清冽甘甜的地下水源与这片土地的农耕文化碰撞交融,孕育出了一段“以水酿酒、以酒兴业”的动人故事——青岛晴天酒业有限公司,依托大沽河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匠心酿造的“沽畔春”高粱酒,正以醇厚酒香唤醒乡村活力,成为乡村振兴新名片。
酒香四溢
一汪“活泉”定根基,水源地酿出“生态佳酿”
“大沽河的水,是我们酿酒的底气。”站在公司的水源过滤车间,青岛晴天酒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兆邦看着潺潺流动的清水,眼中满是自豪。作为青岛市重要水源地,大沽河的地下水资源不仅水质纯净,还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经过层层过滤后,更是达到了纯净水标准,为酿酒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先天条件。
在晴天酒业的酿造车间里,一场与时间对话的“酿造艺术”正在上演。每年秋收后,颗粒饱满、色泽红润的上等高粱从四面八方运入厂区,这些优质高粱,是“沽畔春”酒的核心原料。“我们只选当年新收的优质高粱,每一粒都要经过人工筛选,确保无杂质、无霉变。”徐兆邦介绍,制作酒曲还需要大量的大麦、小麦、豌豆做原料。
酿酒工序的每一步都暗藏匠心。粉碎后的高粱与作为辅料的糠壳按精准比例混合,先经过“润粮”让高粱充分吸收水分,再进高温润糁的去醇环节,然后进入蒸粮锅高温蒸煮,蒸煮时间长达2个小时,蒸汽裹挟着粮食的清香弥漫整个车间;蒸煮后的粮醅被迅速摊凉至适宜温度,撒上由大麦、小麦、豌豆制成的低温大曲,工人们手持铁锹,将物料翻拌得均匀透彻;随后,拌好曲的粮醅被装入地缸,进行为期三十天的低温发酵,地缸的密封性与低温环境,让微生物缓慢代谢,酝酿出独特的风味物质。
“我们坚守‘清蒸二次清’的传统工艺,从原料到发酵再到蒸馏,每一个环节都追求‘一清到底’。”徐兆邦说,“沽畔春”作为大曲清香型白酒,核心就在于“清”——清蒸排杂、清洁发酵、清蒸流酒,最终形成以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为主体香的风味体系。酒液蒸馏而出时,晶莹剔透,初酿的酒香清冽淡雅;而要成为真正的“沽畔春”,还需经历陶坛陈酿的“蜕变”——酒液被灌入透气性极佳的陶坛中,密封后存入阴凉干燥处,在时光的沉淀中,酒体逐渐老熟,风味愈发醇厚,酸、酯等微量成分达到完美平衡。
“质量是生命之魂”。晴天酒业深知,质量是产品自信和品牌自信的最大底气。从细节见匠心,从一粒粒高粱到一瓶瓶白酒,每一个环节都严守质量关,以卓越品质树牢谋发展的根本优势。
把控品质
为了确保每一瓶酒的品质,公司还引进了先进的检测仪器,对酒中成分进行精准分析。“我们不仅要让酒的口感绵柔爽净,更要让它的品质经得起检验。”一位女工拿起一瓶刚检测合格的“沽畔春”,倒出少许,酒线细长,挂杯明显,轻嗅之下,清雅的酒香中带着一丝高粱的淡香,入口绵甜柔和,落口爽净,尾净香长,回味间满是大沽河畔的纯净与自然。
一人就业暖一家,小酒厂撑起“增收希望”
“在家门口打工,一天能挣150块,还能照看家里的3亩玉米地,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在酿酒车间的拌料岗位上,52岁的徐大哥正挥着铁锹,动作娴熟地翻拌着粮醅,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徐大哥是姜家埠自然村的村民,之前一直在外地打零工,不仅收入不稳定,还顾不上家里的农活和老人。晴天酒业招工时,他第一时间报了名,从此实现了“打工务农两不误”。
在晴天酒业本地员工,年龄集中在40至60岁之间,之前要么靠种地为生,要么外出打零工。“我们优先招聘本地村民,尤其是家庭困难、需要照顾家人的劳动力,让他们既能在家门口就业,又能兼顾家庭。”徐兆邦介绍,公司不仅足额发工资,还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从原料筛选到酿酒工艺,手把手教大家掌握技术,不少村民已经从“门外汉”变成了“酿酒能手”。
“以前种玉米、小麦,一年到头忙下来,除去成本也就挣几千块钱。现在在酒厂上班,一个月能挣4000多,加上种地的收入,一年能存下不少钱,去年还给儿子攒了点买房的首付。”说起现在的生活,徐大哥的语气里满是干劲。而在包装车间,负责贴标的李大姐也有着同样的感受:“我家孩子在上初中,之前天天为了接送孩子没法上班,现在酒厂离家近,每天下班能准时接孩子放学,工资也按时发,心里踏实!”
小小的酒厂,还带动了周边农业的发展。公司每年需要采购大量的高粱、小麦、豌豆等原料,优先从周边农户手中收购,为农户们开辟了稳定的销售渠道。
多元产品拓市场,酒香飘远“振兴乡村”
走进晴天酒业的产品展示厅,货架上整齐摆放着不同规格的“沽畔春”酒——从100毫升的小瓶装到5升的大坛装,从简约的纸盒包装到精美的礼盒包装,多种规格的产品让人目不暇接。“我们针对不同的消费场景,开发了不同的产品。比如这款小瓶装的‘沽畔春小酒’,适合年轻人聚会饮用;这款礼盒装的‘沽畔春’,则适合走亲访友和商务宴请。”徐兆邦拿起一款介绍道,“我们还要在包装上融入大沽河的文化元素,让消费者在品味美酒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大沽河畔的风土人情。”
开发新品
凭借着优质的品质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沽畔春”高粱酒逐渐打开了市场,不仅在本地的商超、酒店热销,还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国内各地。徐兆邦说,最让他欣慰的是,不少消费者在品尝过“沽畔春”后,都会主动联系回购,还有一些外地的经销商主动上门寻求合作。
“我是通过朋友推荐才知道‘沽畔春’的,第一次喝就被它的口感吸引了,清香不刺鼻,喝多了也不上头。现在我每次招待朋友,都会用这款酒。”来自辽宁的消费者张先生说,他还特意给亲戚寄了几瓶,亲戚们也都赞不绝口。
“沽畔春”的走红,不仅让晴天酒业实现了发展,也带动了当地产业振兴。“下一步,我们计划扩大生产规模,建设一个‘沽畔春’酒文化体验馆,让更多人了解大沽河的酿酒文化,同时开发一些与酒相关的文创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徐兆邦的眼中充满了期待。
大沽河的水依旧静静流淌,而河畔的酒香却越飘越远。“让世人爱上‘沽畔春’,让‘沽畔春’香飘国内”。“沽畔春”高粱酒,这杯凝结着大沽河生态之美与乡村匠心的佳酿,正以它独特的方式,让酒文化传播到各地,让大沽河畔的乡村,在酒香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书写出乡村产业振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