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几十年前,河蚌曾是解馋菜,为啥现在没人吃了?是难吃还是难做?
创始人
2025-09-30 01:22:35
0

就在四五十年前,一锅炖得软烂的河蚌汤,可是东北、华北、江南不少农村家庭饭桌上的“硬菜”。那时候油水少,荤腥金贵,能捞上几只河蚌,全家都像过年。可现在呢?菜市场里难觅踪影,餐馆菜单上更像是绝了迹。

这到底是是咋回事呢?

过去吃河蚌,那真是实打实的“穷讲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中国大多数老百姓家里油水不足,蛋白质摄入严重匮乏。猪肉凭票供应,鱼虾更是稀罕物。这时候,河里的“免费资源”就成了重要补充。

河蚌,俗称“歪歪”,壳厚肉少,但胜在容易获取。河边走一圈,掀开石头、扒拉泥沙,顺手就能捞上来几个。拿回家洗干净,剁碎了炖汤、煮粥,甚至和白菜一起乱炖,都能让寡淡的饭菜多点滋味。

尤其在长江中下游、黄淮流域的农村地区,河蚌是常见的“野味”,《中国水产志》记载,20世纪50年代,江苏、安徽、湖北等地均有群众性采捕河蚌的习惯,部分还用于加工成动物饲料或肥料。那

时候的人不怕脏、不嫌麻烦,只要能填饱肚子,啥都敢下嘴。而且当时的河流污染少,水质相对清澈,河蚌体内寄生虫和重金属积累的问题远没有今天这么突出。所以吃河蚌虽算不上美味,但也算安全。

可时代变了,河也变了。现在的河,早不是当年那条“清粼粼”的河了。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农业化肥、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大量排入江河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2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全国地表水监测断面中,仍有近15%为Ⅳ类及以下水质,意味着不适合人类直接接触,更别说食用其中的水生生物。

而河蚌这种底栖生物,恰恰是最容易富集污染物的“活滤器”。它们靠过滤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颗粒为生,每天要过滤几十升水。这个过程听起来挺环保,可问题就出在这儿,水里有什么,它就吸进去什么。

研究表明河蚌对镉、铅、汞等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一项调查发现,太湖流域部分野生河蚌体内镉含量超标达国家标准的3倍以上。

这些重金属一旦进入人体,会在肝脏、肾脏中长期蓄积,引发慢性中毒,损伤神经系统和骨骼系统,尤其是对儿童发育影响更大。这不是危言耸听,是有明确科学依据的。

河蚌本身不是寄生虫宿主,但它生活的环境往往是多种寄生虫的温床。比如它可能携带或吸附肝吸虫(华支睾吸虫)、肺吸虫(并殖吸虫)的囊蚴。这些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复杂,常通过螺类、鱼类、甲壳类传播。

如果你吃的河蚌来自污染水域,又没彻底煮熟,风险极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多次发布食品安全提示:淡水水产品必须充分加热,否则存在感染寄生虫的风险。

而河蚌肉质紧实,中心不易熟透,家庭烹饪很难保证完全杀灭所有病原体。

曾有医学期刊报道过因食用未煮熟的淡水螺类或贝类导致肝吸虫病的病例,患者出现腹痛、腹泻、肝区不适,严重者发展为肝硬化。

想想看为了吃一口“野味”,换来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健康隐患,值吗?更何况,现在谁家还缺这点蛋白质?鸡鸭鱼肉随便买,价格也不贵。相比之下,冒着风险去吃个来路不明的河蚌,纯属给自己找麻烦。

还有个现实问题是,河蚌确实不好做,这玩意儿壳硬、肉少、筋多,处理起来费时费力。光是清洗就得折腾半天,得用刷子刷掉外壳的青苔和泥垢,还得泡盐水吐沙。

开壳后,内脏部分要一点点剔除,尤其是那根黑色的“肠线”,又腥又脏,必须去干净。

然后焯水、再冲洗,最后才能下锅。要是火候掌握不好,炖轻了不入味还带腥,炖重了肉全缩成橡皮块,咬都咬不动。

老一辈人能耐得住性子,现在年轻人谁愿意花一个小时折腾几两肉?再加上城市生活节奏快,买菜都去超市净菜区,谁还跑去河边摸蚌?

就算有人想尝鲜,市面上也基本买不到正规渠道销售的食用级河蚌。为什么?因为目前我国没有建立针对野生河蚌的规模化养殖和食品安全检测体系。

不像蛤蜊、扇贝有专门的海水养殖基地和检疫流程,河蚌大多是野生采集,来源不明,无法追溯,市场监管部门自然不敢放开销售。

你在正规农贸市场和大型商超,根本看不到合法合规的河蚌产品。偶尔有小贩在路边卖,那也是“灰色地带”,安全性毫无保障。

在一些地方,它反而以另一种方式“翻身”了,比如珍珠养殖业就离不开它,三角帆蚌、褶纹冠蚌是我国主要的育珠蚌种,浙江诸暨、湖南汉寿、江苏苏州等地形成了完整的珍珠产业链。

这些蚌是人工养殖的,生长环境可控,主要用于培育淡水珍珠,而不是作为食品上市。另外在生态修复领域,河蚌也被视为“水质哨兵”。由于它们对污染物敏感,科研人员常通过监测其体内重金属含量来评估水体污染程度。

有些环保项目还会投放人工培育的河蚌,帮助净化水体。可以说,河蚌从“餐桌食材”转型为“生态工具”,完成了角色的华丽转身。但这恰恰说明,作为食物,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那是不是所有淡水贝类都不能吃了?也不是。关键看来源和处理方式。现在市场上合法销售的田螺、石螺,大多来自人工养殖池塘,经过检验检疫,相对安全。

但即便如此,也必须彻底煮熟煮透,水温达到100℃并持续加热15分钟以上,才能有效杀灭可能存在的寄生虫。而野生的、自采的,一律不建议食用。

河蚌的命运变迁其实映射的是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从“能吃饱就行”到“吃得安全、吃得健康”,人们的饮食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过去是生存需求驱动,现在是健康意识主导。

我们不再需要靠捡河蚌来补充蛋白,也不愿为了一点口腹之欲冒健康风险。这不是退步,而是进步。就像没人再喝井水直饮一样,时代前进了,生活方式自然要跟着升级,所以吃河蚌的人少了,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匠心非遗拥抱“苏超”,这对CP... 中秋临近,空气里开始弥漫着月饼的甜蜜香气。9月26日,走进江苏九如食品有限公司的现代化车间,14条全...
大沽河畔文化流淌 酿出美酒馥郁... 大沽河,这条流淌在青岛大地上的“母亲河”,不仅是青岛重要的水源地,更是滋养两岸文明与产业的生命之河。...
安牧乳业:以匠心品质守护团圆滋... 中秋佳节将至,一轮明月照见的不仅是万家团圆,更是城市跳动的文化脉搏。今年中秋,2025淮安市首届中秋...
老公把凉拌菜盘成花了,7道经典... 大家好呀~最近这天儿真是热得让人没胃口,是不是总觉得厨房像个蒸笼,根本不想开火?别急,今天我就来给大...
上市首月热销百余吨,关谷庄晶球... 作者:阿狸@宠业家 在当前宠物食品行业的发展进程中,琳琅满目的宠物食品包装各异,却难掩内在的同质化窘...
夫妻学厨绝了!他练红烧我专凉拌... 傍晚的厨房不再是单一的忙碌场景,一对夫妻正借助科技之力,开启一场 “红烧与凉拌” 的互补学厨之旅。丈...
原创 明... 明日国庆节,家宴吃什么好?推荐5菜1汤,有荤有素,老人孩子都爱吃! 随着国庆佳节的临近,家庭团聚的...
原创 明... 明天国庆节了,我家菜谱已备好,3汤3炒4点心,十全十美团圆喜乐!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随着大街小巷...
原创 几... 就在四五十年前,一锅炖得软烂的河蚌汤,可是东北、华北、江南不少农村家庭饭桌上的“硬菜”。那时候油水少...
国庆打卡南屏街,一场关于云南咖... 想知道一颗来自云南山野的咖啡豆,如何历经百年风雨,最终在你的杯中绽放风味吗?这个国庆,来昆明五华区南...
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为动物定制...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9月29日电(刘晓密)金风送爽五花山层林尽染。中秋节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里一派热闹景...
麻辣鸡丁:香辣过瘾,鸡肉鲜嫩,... . 准备食材主料:鸡腿辅料:葱、姜、干辣椒、花椒、蒜末调料:生抽、蚝油、料酒、黑胡椒粉、淀粉、食用油...
葱油莴笋:脆嫩与葱香的完美邂逅 编辑 在忙碌的生活中,总有一道菜能让我们放慢脚步,感受食物最本真的味道。这道葱油莴笋,便是餐桌上的一...
匠心传承三十载:王斌荣膺202... 尊敬的各位领导以及匠心者们: 在这洋溢着创新活力与匠心情怀的美好时节,我们怀着无比激动与自豪的心情隆...
AISL哈罗美食优膳计划 国内五校先行,推动健康与美味兼具的食育新风尚 校园餐食的质量与营养均衡日益成为家长与社会关注的焦点。...
饭店红烧牛排的家常做法,关键两... “这牛排骨软得能用筷子夹出‘波浪纹’!”上周六家庭聚餐,我端出那锅红亮油润的红烧牛排骨,瞬间被“哄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