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网箱起网金鲳鱼。
徐闻黑山羊。
徐闻香蕉。
角尾乡海域的生蚝十分肥美。
徐闻菠萝。
陈北跑 摄
小城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夜幕下的徐闻登云塔畔,各式各样的羊粥店挤满了人。现切的本土黑山羊搭配浓香羊粥,温暖了食客的夜。这不仅是徐闻人记忆中的家乡味,更是这座海滨小城以丰饶物产闻名全国的生动写照。
闻名全国的,不止是黑山羊。菠萝的酸甜、香蕉的甜蜜、良姜的辛香、对虾的生猛、金鲳鱼的鲜美……在徐闻,11项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形成强大品牌矩阵,如同散落在这片红土地上的珍珠,串起了从陆地到海洋的完整产业链。
推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是为了持续推进农产品质量提升,培育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及时指导生产和引导消费,满足公众需求。而今,徐闻借助优质土壤、农业科技和品牌战略的东风,让“国字号”农产品的名片愈发闪亮。
文:陈明维
图:陈欢(除署名外)
红土地上的美食密码
谈及徐闻农产品,菠萝永远是绕不开的话题。从拥有第一棵菠萝苗,到菠萝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徐闻这座县城用了不到100年的时间。数据表明,徐闻菠萝的糖酸比稳定在14:1,香气浓郁,纤维细腻且无硬心,鲜食与加工皆为上佳选择,是业内公认的高品质菠萝代表。
高品质正是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的题中之义。目前,徐闻入选的11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个个品质上佳。这背后,是徐闻这个农业大县良好的自然条件。
徐闻县地处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阳光充足,年光照超2000小时,年平均温度23.8℃。徐闻的红土地覆盖着火山灰,富含矿物质,酸碱度适宜,砖红土壤pH呈酸性,土层深厚,肥力较高,耕性良好,有机质含量平均2.79%,含氮0.13%。
值得一提的是,徐闻地势自北向东、西、南三面沿海倾斜,北部地势较高,错落有致的地形构造让徐闻的“名特优新产品地图”泾渭分明——东部、北部有菠萝,中部、北部有香蕉,西部、南部有甜玉米,沿海则以对虾、金鲳鱼等海水养殖为主。
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的徐闻,同样是种植北运菜的绝佳地。1998年起,徐闻开始大规模推广秋冬蔬菜种植,销往北方各大中城市。韭菜作为北运菜的代表于2022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仅在去年,徐闻县韭菜种植面积约6.9万亩,年产量超51万吨,预计每天约有100辆冷藏大货车,将徐闻韭菜供应到全国各地老百姓的餐桌上,外销总量占比高达94%。
硒元素则是徐闻这片土地的另一个隐藏“富矿”。徐闻县农业农村局相关数据显示,徐闻“硒中等”和“高硒”土壤面积达684.94平方公里。火龙果、荔枝等农产品借助这样的优质土壤,搭起了徐闻的富硒美食矩阵。
从陆地到海洋,名特优新产品版图还在扩展。徐闻海岸线长达372公里,拥有新寮岛、六极岛等众多岛屿和60多个天然港湾。多年来,徐闻金鲳鱼、徐闻生蚝、徐闻对虾这三大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带领徐闻海产品在各地市场“披荆斩棘”,供应到全国餐桌。
科技创新的田间实践
今年,新质生产力成了农业领域的高频词,围绕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全国各地下足了功夫。徐闻也不例外,从传统优势农产品到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正是当地政府企业以科技赋能的结果。
以良姜产业为例,2019年起,广东丰硒良姜有限公司率先探索精深加工,通过与多家院校产学研合作,成功开发出良姜温茶、精油、润肤露等药食同源产品,当前正计划向洗发水、牙膏等快消品领域拓展,同时联合高校优化良姜品种选育,助力土特产价值链跃升。
科技赋能让农民从“靠天吃饭”到“数字种地”,这在徐闻菠萝产业发展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在徐闻智慧农业示范基地,5G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光照强度,AI模型精准计算最佳采收期,将菠萝糖度稳定在黄金区间;在RCEP徐闻菠萝国际采购交易中心展示大厅,1.9万余户种植主体信息、1.24万个水果批发市场档口数据及超4000个电商平台销售数据被高效整合,通过智能算法生成采购商指数、供应热度等关键指标,帮助农户实现“以销定产”。
除了科技生产,科技培训也是生产一线的重点。“对虾蜕壳不遂怎么办?”“暴雨后水质如何快速改善?”……今年5月28日,徐闻县委组织部联合县科协、县人社局、县科工贸局举办对虾养殖技术专题培训。通过密集举办此类培训,推动农海产品种植、养殖向专业化、标准化迈进。
同时,徐闻大力实施“产业人才引进”工程,建立镇村人才实践服务点、科技小院和博士工作站,已引进产业人才25名,吸引数十名高校学子完成田间实验,让专家智慧直达田间地头。
科技赋能在核心产业难题的突破上更为关键。今年3月25日,针对困扰果农的菠萝黑腐病,徐闻县菠萝协会联合省、市权威专家展开联合攻关。专家团队带着“粤彤”“粤甜”等新品种和集一次性施肥、防寒防晒、“三减”种植于一体的“1223”优质高效技术体系来到地头,向百余位种植户授课推广。目前,该技术模式示范区面积已达5万多亩,稳稳托起徐闻菠萝的优质品质。
品牌赋能的突围路径
“种得好”是基础,“叫得响”“卖得好”才是农产品培育的终极目标。徐闻以品牌建设为抓手,推动优质农产品从“提篮小卖”走向国内外大市场。
市场开拓是品牌突围的先手棋。徐闻菠萝通过“12221”市场体系建设,不仅巩固了华北、华东等传统市场,更成功打入东北、西北乃至国际市场,出口至日本、俄罗斯、阿联酋等地。2023年,菠萝鲜果年销售产值约25亿元,带动近5万户农户,成为真正的“致富果”。徐闻香蕉同样表现不俗,年产值约16.8亿元。
文化赋能则为品牌注入了灵魂与传播力。今年菠萝季,南方周末出品的微电影《徐来梦千年,闻香识岭南》,巧妙地将苏东坡的故事与现代“菠萝的海”相连,为产业增添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此前,南方农村报也通过视频《湛品新军 徐闻良姜》,向全国网民讲述了徐闻良姜入选“湛品”的高质量发展故事,借助主流媒体平台显著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地理标志认证则是品牌价值的“身份证”。2005年,“愚公楼菠萝”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定,2024年入选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2025年6月,“徐闻菠萝”成功获批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名录,“双地标”加持让百年菠萝的“老字号”含金量十足,在产业振兴中“唱主角”。
节庆营销更为品牌注入了新魅力。徐闻积极推进农产品节庆化,连续三年举办先熟荔枝文化活动,多次举办菠萝文化嘉年华、“喊全球人民吃菠萝”等品牌活动,让游客在品尝甜美农产品时,沉浸式感受徐闻的烟火气息。
展望2026年,第三届徐闻马拉松恰逢菠萝种植百年,一场“体育+农业”的盛会,将进一步提升徐闻名特优新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城市影响力,让“国字号”名片更加闪亮。
■记者手记
规模化助力产品
做大做强
近日,笔者走进新寮镇后海,惊喜地发现多个深水网箱正在制作中。从当地镇政府了解到,今年8月,广东省港航集团海洋牧场装备制造基地落户该地,为徐闻县海洋经济发展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纵向帮扶与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共同努力下,省港航集团2025年在全省建设的600个加强型重力式网箱,将有370个建造任务放在徐闻。项目通过产业链延伸创造6000个就业岗位,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预计为徐闻创造税收超2400万元。
370个深水网箱制作好后,能为徐闻对虾、徐闻金鲳鱼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带来多大的产值?规模化养殖,正是当前徐闻不少名特优新农产品亟须突破的关键一环。
以徐闻黑山羊为例,尽管在多个乡镇仍常见牧民放牧的场景,但由于缺乏系统化、规模化的养殖体系,产业始终难以实现质的飞跃。如果长此以往,将出现品牌力瓦解的风险。
事实上,全国许多地区规模化养殖黑山羊的案例,都值得徐闻借鉴。如海南省东方市通过引进生态养殖龙头企业,通过基因选育、精准营养调控等技术,成功培育出适应热带气候的“金农黑山羊”品类,并构建起集良种繁育、生态养殖、精深加工、品牌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
要将分散的“珍珠”串成引领产业的“项链”,规模化培育或是关键的突破口。唯有推动特色产业从“小而美”迈向“大而强”,让“名特优新”的招牌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竞争力和农民获得感,徐闻的农产品才能真正完成从“地方名片”到“国家品牌”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