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超市货架上的乐事薯片悄然换上新包装,那枚熟悉的红黄标志里,藏着一个经典品牌的自我回归 —— 金色光球更明亮,红色丝带更舒展,连字母末端都带着自然的曲线弧度。
这场乐事自 2019 年以来最大规模的视觉焕新,远不止 “换个 LOGO” 那么简单,而是一次以 “真实” 为核心的品牌信仰重塑。
在零食行业高速迭代的今天,乐事遭遇了一个看似悖论的困境:作为全球推出过 200 余种口味的薯片巨头,其红黄标志早已成为休闲零食的全球符号,但品牌与核心原料的连接却在逐渐弱化。百事公司的调查数据揭示了残酷现实:42% 的乐事薯片爱好者竟不知道产品源自真实的农场土豆。
这一认知断层的背后,是消费市场的深刻变革。随着健康饮食理念普及,消费者对 “超加工食品” 的警惕心日益增强,“配料干净”“原料天然” 成为选购零食的核心考量。尼尔森数据显示,清洁标签食品近五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6.5%,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624.3 亿美元。当年轻消费者开始认真研读配料表,乐事意识到:若不能证明自己 “源于真实”,再经典的品牌也可能被贴上 “工业零食” 的标签。
于是,历时两年打造的「Rooted in Real(回归真实)」计划应运而生。这场由百事旗下 Frito-Lay 内部设计团队主导的变革,从视觉到理念,从产品到体验,全方位重建品牌与 “真实” 的联结。
自 1995 年沿用至今的经典标志,曾因金色圆球与红色飘带的组合,被消费者误读为 “薯片” 或 “土豆”。而设计师的巧思在于,不推翻历史记忆,而是唤醒其原始内核 ——那个金色圆球本就是 “太阳” 的象征。
新版标志强化了这一意象:更饱满的金色光球如同正午阳光,红色丝带环绕其间,隐喻 “来自农民的馈赠”;球心射出的光芒尤为特别,并非电脑绘制,而是用切片土豆蘸墨水手工印制而成。每一道不规则的纹路里,都藏着土豆的天然肌理,让标志与土地产生了可感知的情感联结。搭配全新字体 —— 笔画末端的曲线与红色丝带遥相呼应,摒弃了旧版的花哨阴影,用有机感传递自然本真。
如果说旧包装是 “口味的告示牌”,新包装就是 “真实的展示窗”。设计团队彻底打破了 “鲜有真实食材影像” 的行业惯性,让包装成为原料的 “代言人”:
色彩源于自然:泡菜绿、山核桃棕、咸味红等色调,直接取自对应口味的食材本身,替代了工业感的合成色;
细节放大质感:高清摄影镜头捕捉到薯片的金黄色泽与酥脆纹路,甚至能看到调味粉附着的自然状态;
货架辨识度升级:通过眼动追踪测试优化的标签设计,让新包装在超市货架上的识别速度显著提升,而全球 80% 的零食购买正发生在这些实体场景中。
更巧妙的是传承与创新的平衡:经典红色丝带被完整保留,作为品质传承的符号,让老顾客一眼识得,新顾客感受底蕴。不同语言市场的字标风格统一,确保 “真实” 的理念全球同步传递。
视觉只是敲门砖,乐事的 “真实革命” 早已延伸到产品与体验的深层。新包装的焕新,实则是品牌长期品质升级的视觉总结。
乐事用产品实力支撑起 “回归真实” 的宣言。今年 3 月推出的 “24 小时春收马铃薯” 系列,将广东湛江自有农场的当季土豆,在 24 小时内完成收获、加工、装袋,甚至在包装上加设溯源二维码,从田间到舌尖的全过程。这种 “透明化” 操作,正是对新视觉理念的最佳注解。
在更广阔的品类布局中,“真实” 同样是核心逻辑。从 2024 年引爆市场的裸米饼,到 2025 年推出的裸鲜贝系列,乐事将 “清洁标签” 理念贯穿始终 —— 配料表简洁易懂,大米产自东北且含量不低于 70%,用玉米发酵粉替代味精增鲜,彻底告别复杂添加剂。这些产品的成功,印证了消费者对 “真实” 的迫切需求。
百事国际食品事业群首席营销官 Jonnie Cahill 的话点明了变革的深层野心:“让品牌不仅作为一种零食,更成为社交、娱乐与休闲时刻的陪伴。” 新视觉传递的温暖感,正与这一目标高度契合 —— 阳光、土地、真实食材的意象,天然适配野餐、聚会、办公等多元场景。
这种场景延伸在本土化创新中尤为明显:连续五年推出的川香辣子鸡、淄博烤肉等区域限定口味,2023 年完成的 “减少 50% 饱和脂肪” 配方升级,以及《一颗土豆的伟大梦想》溯源宣传片,都让 “真实” 从抽象概念,变成了可品尝、可感知的生活体验。
乐事的换标,本质上是一场 “返璞归真” 的品牌觉醒。当很多品牌在追逐花哨的设计潮流时,乐事却选择慢下来,回到自己的根 —— 那颗来自农场的土豆,那片滋养生长的阳光。
从手工印制的光芒到溯源可见的供应链,从食材原色的包装到清洁纯粹的配方,这场变革证明:对食品品牌而言,最好的 “设计” 就是真实本身。它不需要复杂的符号堆砌,只需让消费者相信:每一口美味的背后,都有土地的馈赠与阳光的温度。
对我们而言,下次拿起乐事薯片时,看到的或许不只是一枚标志,而是一个品牌与真实的郑重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