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盲目贴膘”,开启“精致进补”
秋风扫过,空气里都带着干爽的凉意。都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秋天的“燥”可是不动声色地消耗着我们的津液,一不小心就感觉口干舌燥、皮肤紧绷。这时候,很多朋友开始保温杯里泡枸杞,炖锅里煮银耳,这固然没错。但你知道吗?秋季进补,关键在于“润”和“补”,但要补得对,补得巧。
就像活动提示里提到的,韭菜、豆芽这类食物在秋季可能需要酌情控制。那秋天最该吃什么呢?答案就藏在泥土之下——山药。它被誉为“地下人参”,性味甘平,不燥不腻,是秋季平补脾胃、生津益肺的绝佳食材。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两道以山药为主角的家常美味,一道咸香下饭,一道甜润暖心,让你把秋天的“补”吃出花样,吃出健康!
养生知识——为什么秋天最该吃山药?
中医认为,山药(淮山)味甘性平,入脾、肺、肾经。它的好处多得说不完:
- 健脾益胃:秋天是调理脾胃的关键期。经过一夏的冷饮、瓜果,脾胃可能已有些虚弱。山药富含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是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
- 滋肾益精:山药含有多种营养素,有强健机体、滋肾益精的作用。
- 益肺止咳:秋季燥邪易伤肺,而山药含有皂甙、黏液质,有润滑、滋润的作用,故可益肺气、养肺阴,缓解秋燥引起的咳嗽。
- 高营养、低热量:山药富含膳食纤维,饱腹感强,同时热量不高,对于怕贴秋膘长胖的朋友来说,是非常友好的健康主食替代品。
选购小贴士:选择表皮光滑、须根少、无异常斑点的铁棍山药,其药用价值和口感更佳。
家常菜谱①——【咸香软糯:青椒木耳炒山药】
这道菜可以说是家常菜里的“养生高手”,口感层次丰富,山药清脆软糯,青椒鲜辣,木耳爽脆,完美复刻“下饭神器”的称号。
食材准备:
- 铁棍山药 1根
- 青椒 1个
- 干木耳 1小把
- 大蒜 2瓣
- 生抽 1勺
- 蚝油 1勺
- 盐、食用油 适量
制作步骤:
- 处理山药(关键步骤!):山药表面的黏液含有植物碱,会导致皮肤过敏发痒。小妙招:戴上一次性手套,将山药去皮,然后迅速切成菱形片或斜片,立即放入加了少许白醋的清水中浸泡,防止氧化变黑。
- 准备配菜:干木耳提前用温水泡发,洗净撕成小朵。青椒去籽切块,大蒜切片。
- 焯水:锅中烧水,水开后先下入木耳焯水1分钟,再下山药片焯水约30秒,捞出沥干。这一步能让山药保持脆嫩且缩短翻炒时间。
- 爆炒:热锅凉油,放入蒜片爆香。接着下入青椒,大火翻炒出香味。
- 混合翻炒:倒入焯好水的山药片和木耳,快速翻炒均匀。沿锅边淋入生抽和蚝油,根据口味加少许盐,快速颠勺炒匀,让每一片食材都裹上酱汁即可出锅。
成菜特点:山药片口感爽滑中带着粉糯,吸饱了酱汁的咸鲜,木耳脆爽,青椒提味。整道菜色泽清爽,营养均衡,绝对是米饭的“杀手锏”!
家常菜谱②——【甜润暖心:桂花酒酿山药小圆子】
如果说炒山药是满足味蕾,那这道甜品就是滋润身心。特别适合秋日午后或晚间,一碗下肚,暖胃又暖心,气血感瞬间拉满。
食材准备:
- 山药 半根
- 糯米粉 约100克
- 酒酿(醪糟) 3大勺
- 冰糖 适量
- 干桂花 少许
- 枸杞 10几粒
制作步骤:
- 制作山药小圆子:将山药去皮切段,上锅蒸熟至软烂(约15分钟)。取出后趁热用勺子压成细腻的山药泥。
- 和面:在山药泥中分次加入糯米粉,揉成一个光滑、不粘手的面团。然后搓成长条,切成小剂子,再搓成一颗颗小巧可爱的山药小圆子。
- 煮制:锅中烧水,水开后下入山药小圆子,用勺子轻轻推动防止粘底。煮至小圆子全部浮起,再煮1-2分钟即可。
- 调味:加入酒酿、冰糖和枸杞,煮至冰糖融化即可关火。
- 点睛之笔:将甜羹盛入碗中,在表面撒上一些干桂花。桂花的香气会随着热气蒸腾出来,与酒酿的醇香交织,瞬间营造出满满的秋日氛围感。
成菜特点:山药小圆子软糯Q弹,带着山药本身的清香。酒酿甘甜,桂花香醇,汤汁顺滑。这道甜品不仅美味,更能健脾暖中,滋阴润燥,堪称秋季养生甜品界的“顶流”。
进补,也可以很日常
你看,秋季进补并非一定要用名贵药材,也无需复杂的工序。像山药这样平凡而优质的食材,只要我们花点小心思,就能变成餐桌上的养生佳肴。这个秋天,别再emo了,让我们一起动起手来,用美食把身体“补”起来,精致地迎接冬天的到来吧!
互动话题:你还有哪些私藏的秋季养生美食呢?在评论区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