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小店活力“细胞” 点亮郑州发展“星河”
创始人
2025-10-13 08:47:10
0

小吃店人气爆棚

本报记者 陶然 文/图

清晨5点30分,郑州市金水区政七街一居民楼下的实惠小吃店前,队伍已排过百米;岗坡路的穆彦华胡辣汤店、南关街的徐阿姨爱心粥屋也陆续迎来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刻……这些散布在郑州街头巷尾的小店,近期因短视频传播扎堆走红。

近年来,藏身于郑州老街旧巷、门面朴素、装修简单的“小破店”风格餐馆越来越受欢迎。它们看似随意,却凭借独特魅力成为许多食客心中的宝藏小馆。

这些小店为何能在短时间内成为“顶流”?它们的走红又折射出当下人们怎样的生活需求?近日,记者走访了多家网红小店,探寻其背后的故事。

一碗一饭见真章 草根美食火出圈

“老板,再来一份!多加辣!”上午10点,政七街炒八掺店前,刚下班的建筑工人王师傅抹着嘴喊道。店内,掌勺老板正握着铁勺猛力翻炒,铁锅与灶台碰撞出清脆声响。

这家开了13年的车库小店,因食客“想把多种主食混在一起吃”的需求,意外催生出炒八掺这一特色。8种主食口感各异,米皮软糯、饼丝酥脆、米线筋道……在高温爆炒下相互吸收汤汁,形成层次丰富的味觉体验。如今,不仅本地人凌晨排队打卡,更有外地食客驱车数百公里专程而来。

“一天卖近1800碗,9点多牛肉盒就卖空了。”岗坡路穆彦华胡辣汤店的老板娘一边麻利地盛汤,一边向记者介绍。只见8块钱一碗的胡辣汤里,拇指大的黄牛腿肉清晰可见,搭配面筋、黄花菜等食材,胡椒香气柔和不冲喉。

“他家料多,是老味道,包子也皮薄馅大,经济实惠。”70岁的张大爷端着一碗热汤,喝得津津有味。

“素菜9块一斤,荤菜也实惠,10块钱能拼一大盆。”来到煤场北拐的地下室凉菜铺前,农民工李师傅端着刚拌好的凉菜笑着说。这家因早年开在地下室而得名的小店,一开就是20年,八成食客是附近的农民工。

进入店铺,只见80多种凉菜整齐码在柜台里,荤素色泽鲜亮。老板赵葱会先称重,再用秘制麻酱、蒜汁调味,称菜时总会多添一勺。即便食材涨价,素菜9块钱一斤的定价始终未变。

“都是出力挣钱的人,得让他们吃得起、吃得好。”老板朴实的话语里,藏着对劳动者的体谅。

特色美食让人安心

情感共鸣更暖人心

在走访中,最令记者感到特别的是近期很火的一家名为“人生的意义”的小吃店。据了解,初中时期,老板就在店门口写下灵魂暴击——“我们能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门口的金色牌子写着他的梦想:开一家百人餐厅,邀请品德高尚者分享人生。

走进店铺,这个不足13平方米的空间里没有华丽装潢,墙面贴满名人警句和年代歌曲歌词,调料盒擦得锃亮,铁锅干净得能当镜子照。

老板将原料成本、利润、进货电话全贴在墙上,每款产品还附了热量表。做饭上餐全过程,老板都带着一次性手套,12块钱一碗的肉块面分量十足,免费的胡萝卜丝爽口解腻。这里的每一处细节都传递着“透明与真诚”的价值观。

“来这里吃饭,感觉很安心。”常客李女士说,她是附近公司的白领,经常来这里吃午饭,“这里的环境很干净,老板人也实在,吃的不仅是面,更是一种心情。”

最近,由于店铺热度暴增,老板“任性”不营业了。他告诉记者,想歇几天是因为担心人多自己会慌乱,地方小,人多怕顾客站着会不舒适。“我想等热度过去再开业。”

清晨6点,金水金街的“百家姓爱心粥屋”已飘出米粥香气。身穿红马甲的张清凌晨3点30分就起来忙活,锅里小米大米红枣,营养均衡,粗细搭配,蒸汽模糊了他额角的汗珠。

记者上前时,他正搅拌着即将出锅的粥。“环卫工人凌晨3点就开始干活了,这一锅看着多,分了也就380碗。虽然来的就200多人,但这样每个人可以多打一些。”张清说。

张清告诉记者,现在郑州有21家分店,河南168家,全国400多家。“那覆盖范围很大呀!”记者惊叹。“也没多少,就十几万人。”张清害羞地低下头继续搅拌粥。

正说着,一位常来的农民工师傅端着碗走来:“张老师这粥暖得很,天不亮干活回来,能喝上这口太舒坦了。”

厨房里有好多志愿者,切菜、洗菜、分粥……“最多时候有100多位志愿者,之前还有一些学生来向环卫工人问好,这样会让他们感到更加暖心。”张清介绍。

特色小店“接地气”

成为便民“毛细血管”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这些小店的核心吸引力在于“平价不廉价”的品质坚守。他们打破了“便宜没好货”“小店不规范”的偏见,用难以复制的招牌菜来证明,“干净”“新鲜”“真诚”就是最好的名片。

作为情感出口,旧场景抚慰人心。多数“小破店”自带的年代感——砖墙、旧海报、老式桌椅——能瞬间唤醒集体记忆,营造出一种缓慢、简单的氛围,让人放松且感到亲切。

同时,大多“小破店”位于充满烟火气的老街区,店面小、桌距近,塑造出天然的亲近感。顾客多为好友家人,氛围轻松,彼此更容易畅快交谈。

在走访中,不少年轻食客表示,自己是通过网红美食博主“特别乌啦啦”、小红书、抖音视频等推荐前来打卡的。“通过短视频,大家看到了这些小店的‘独特性’和‘情感故事’。这些真实鲜活的细节自带传播力,经食客和博主分享后迅速破圈。网友的自发转发,本质是对‘温暖与真诚’的情感认同。”自媒体博主小乐在拍摄完胡辣汤现场视频后表示。

小店的人情味也是其走红的重要原因,如今,这份善意正朝着更系统、更持久的方向发展。比如,张清的爱心粥屋精准对接环卫工人的早班需求,凉菜铺紧邻工地成了农民工的首选。这种“接地气”的特性让小店成为城市便民服务的“毛细血管”。

共同守护城市温度

让小而美行稳致远

这些有故事、有温度的小店,是城市活力的毛细血管,也是郑州独特的文化名片。它们的蓬勃生长既需要自身的坚守与创新,更离不开阳光雨露的滋养。

小店要做好“修行者”。郑州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秘书长刘斌表示,为推动郑州特色小店实现可持续发展,店铺主理人依然要将重点放在坚守品质与真诚初心上。“唯有‘守正’与‘创新’并举,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行稳致远。”

小店的蓬勃生长,考验着城市治理的温度,政府层面要做好“服务员”。“在不影响交通和环境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放宽对街头小店的经营限制,推出租金补贴、技能培训等扶持政策,有助于守护这份独特的城市烟火。将特色小店纳入城市文化图谱,更能留住城市的味觉记忆和文化标识。”郑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贾玉巧认为。同时,她也提出一些思路:“这些有故事、有温度的小店,正是郑州文旅的鲜活素材。建议围绕炒八掺、胡辣汤等网红小吃打造街头美食体验区,开发特色伴手礼,联动周边民宿推出烟火体验套餐,让外来游客深度感受郑州的市井文化,实现‘流量’向‘留量’的转化。”

社会层面也要做好“宣传员”。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教授宋朝丽看来,媒体除了深度挖掘小店背后的文化故事与诚信经营事迹,还要讲好郑州的市井传奇,行业协会可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小店间的经验分享与资源整合。消费者则可以多给用心经营的小店一些支持、包容和耐心,让好口碑成为它们最好的通行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三商之源”,河南商丘美景打卡... 河南商丘,作为“三商之源”,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人文魅力。这份攻略带你解锁商丘的宝藏打卡地,感...
养生保健,从吃开始!健康饮食这... 老话常说“病从口入”,反过来,“健康也能从口入”。养生保健,并非要依赖昂贵的补品,而是藏在我们一日三...
我广东人,开车去江西吃网红鸡排... 作为一个爱吃的老广人,我的人生目标就是吃遍全国的美食,最近江西景德镇的“鸡排哥”很是火爆,听说他做的...
厨房小白秒变厨神?泡椒牛蛙给你... "老公,今晚吃啥呀?"小美瘫在沙发上刷着手机,"外卖都吃腻了,咱能不能整点新鲜的?" "要不试试泡椒...
原创 手... "老婆,我又把肉烤糊了!"听着老公的哀嚎,我知道该把我的"三步烤肉法"教给他了。这个方法连我五岁的侄...
原创 自... 自制山楂糕不粘牙,酸甜比例刚刚好,快来试试 「咬下去像咬着阳光,酸甜在舌尖跳舞」夏秋交替时节,正是...
喜报!荔枝庄园荔枝精醸白酒荣获... 为全面落实《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响应国家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原创 甜... 很多人有过这种经历:心情不好时吃点甜食(比如糖/巧克力/冰激淋/曲奇/小蛋糕/可乐/奶茶)得到了不少...
天眼新知 需求升级驱动养生保健... 随着世界保健日的临近,公众对健康的关注度持续升温,养生保健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从日常服用的保健...
懂吃还得苏州人,“二贵合一”炒... 鲃鱼肝在蟹黄蟹膏的佐助下,鲜味更加突出。 文 | 沈嘉禄 寻味江南,在太湖流域的收获往往出乎意料,不...
原创 这... 标题:这菜连续吃了2顿,一大盘三下两下被抢光,瘦子可不要多吃! 在这个追求健康饮食的时代,我们总是...
原创 这... 标题:过年必备小吃,大妈摆摊卖,便宜又好吃,根本不够卖! 在春节这个充满喜庆与团聚的节日里,有一种...
原创 鱼... 在美食的世界里,有一种味道能够瞬间唤醒味蕾的激情,那就是鱼的鲜香。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一道简单又美味...
美团试点新功能:外卖骑手也能“... 10月13日,美团向媒体确认在福建晋江、浙江绍兴等七个城市试点上线骑手评价和屏蔽用户功能,订单结束后...
“留香瓜月”“西梅月”接力亮相... 作为 2025 新疆喀什水果节美食节的核心延伸,“月月有主题” 系列活动正以每月聚焦一款喀什特色水果...
原创 应... 你们可别小瞧今天这一碗,它是五行蔬菜芙蓉羹! 是根据咱们老祖宗——五色入五脏的养生智慧搭配出来的,暖...
原创 深... 俗话说“春芽夏瓜秋果”,这是老辈人帮我们总结出来的经验,其告诉我们不同的季节中都有着相应的食物,遵循...
原创 这... 标题:这个面条的做法,和煮方便面一样简单,味道比煮方便面好吃百倍。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总是在...
台北举办牛肉面节 “2025台北牛肉面节”近日在台北市花博公园举办。活动邀请岛内知名牛肉面品牌与创意厨师,提供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