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周末做手工包子,不用酵母!外婆的发面技巧,松软劲道、肉馅多汁,香到邻居家问
创始人
2025-10-13 08:47:24
0

周六早上揉着眼睛爬起来,盯着冰箱里的猪肉和白菜发呆——上周试着用酵母发面做包子,结果面团要么发得像发糕,要么蒸出来硬得能砸核桃,孩子啃了一口吐出来:“妈妈,这个包子像石头!”

正对着厨房台面叹气,忽然翻出抽屉里外婆的旧布包。布角磨得发亮,里面裹着半本皱巴巴的笔记本,纸页上歪歪扭扭写着“包子经”:“不用酵母,老面引子最香”“肉馅要搅到胳膊酸”“蒸的时候别着急揭盖”。

哦对了,外婆的包子!小时候住在老弄堂里,外婆的竹蒸笼总摆在弄堂口,蒸汽裹着麦香飘出半条街,邻居阿姨端着碗来换包子,小孩扒着竹筐踮脚望,外婆笑着塞给我们刚出锅的热包子,烫得我们直搓手,咬开皮“噗”地冒汁,肉香混着葱香在嘴里炸开。

现在终于明白,我想念的不是包子,是外婆蹲在煤炉前揉面的背影,是她捏着我的手教我“要顺时针搅馅”的温度,是弄堂里飘着包子香的清晨。

按照外婆的笔记试了一次,结果—— 蒸好的包子堆在竹匾里,皮薄得能看见里面的肉馅,轻轻一捏会回弹,咬一口先是麦香,接着是爆汁的肉鲜,连我家猫都蹲在脚边翘尾巴。邻居张阿姨闻着味儿来敲门:“你这包子咋这么香?比早餐店的还鲜!”

不用酵母的秘密:外婆的“老面引子”,藏着最原始的发酵力

我之前总觉得“发面必须用酵母”,直到外婆的笔记拍在我面前:“ 不用酵母,老面引子最养人。”

老面是什么?就是上次发面剩下的面肥——外婆说那是“活的酵母”,比干酵母更有“面香”。如果家里没有老面,也别急,外婆教了个替代法: 用温水和面,加一小勺酒酿

具体步骤要记牢:

选对面粉:别用低筋粉,要挑高筋面粉——外婆说“高筋粉有劲儿,揉出来的皮不会塌”。

和面加“引子”:500克面粉加250克温水(30度左右),再挖一勺酒酿(连米带汁),或者放一块老面(大概50克)。

揉成光滑面团:下手揉,像给面团“做推拿”,揉到没有干粉,面团变成圆滚滚的球——外婆说“这叫‘面光’,是发酵的基础”。

温暖处醒发:面团盖湿布,放在暖气旁或者裹在被子里,醒1-2小时。等面团发到原来的1.5倍大,戳个洞不回缩,就发好了。

我第一次用酒酿发面,盯着面团慢慢变大,像吹了气的气球,外婆坐在旁边笑:“你瞧,这面在‘呼吸’呢。”揉开面团,里面有细细的蜂窝状,闻着有股淡淡的酒酿香—— 这就是老面/酒酿的功劳,天然的酵母菌把面粉变成了松软的云

揉面要“揉透”:外婆说“皮劲道,全靠揉”

发好的面要揉“排气”——外婆说“不揉透,皮会坑坑洼洼,蒸的时候会裂”。

我学着外婆的样子,把面团倒在撒了粉的案板上,双手按住面团往前推,再折叠回来,反复揉。外婆站在旁边指导:“ 要揉到面团光滑得能照见人,这样皮才会有嚼劲。”

揉了10分钟,面团果然变得光滑细腻,捏一下能弹回来。接下来擀皮——外婆教我用“摔打法”:把面团分成小剂子,按扁,用擀面杖从中心往边上擀,一边擀一边转,很快就能擀出薄厚均匀的小圆片,边缘薄中间厚,刚好包包子。

肉馅多汁的魔法:外婆的“搅肉经”,搅到胳膊酸才香

之前买现成馅总嫌干,外婆说“ 现成馅没魂儿,自己搅的肉馅才有汁”。

她的肉馅法子超讲究:

选对肉:一定要三分肥七分瘦的五花肉——外婆说“肥的出油润馅,瘦的有嚼劲,这样才不会柴”。

剁肉要“带劲”:别用绞肉机,要亲手剁——外婆举着菜刀示范:“剁的时候要轻重交替,这样肉泥有颗粒感,吃起来香。”

搅肉要“上劲”:剁好的肉泥加姜末、葱花、两勺生抽、一勺老抽、一点点盐, 顺时针不停搅——外婆说“要搅到胳膊酸,肉馅能拉出丝,这样煮的时候才不会散,才会爆汁”。

加“葱姜水”:搅好的肉馅加小半碗葱姜水(葱姜泡温水),继续搅——外婆说“这叫‘吃水’,肉馅吸饱水,才会多汁”。

最后加蔬菜:我喜欢加白菜,剁碎后加一小勺盐腌10分钟,挤干水分,倒进肉馅,加两勺香油拌匀——外婆叮嘱:“ 最后加蔬菜!不然提前出水,馅就稀了。”

第一次搅肉搅了15分钟,胳膊酸得抬不起来,可肉馅真的能拉出丝,闻着香得咽口水—— 原来“多汁”的秘密,是愿意花时间“搅”

包包子和蒸制:外婆的“最后一步”,决定包子好不好吃

包包子要捏“褶子”——外婆教我“用拇指和食指捏,轻轻推,别太用力,不然会破”。包好的包子要“醒15分钟”——放在竹匾里,盖湿布,让皮再松弛一下,蒸的时候不会塌。

蒸的关键是“冷水下锅”——外婆说“冷水慢慢加热,皮和馅一起熟,才会松软”。水开后转中火蒸15分钟,关火别急着揭盖,焖3分钟——这样包子不会塌陷,皮更光滑。

掀开锅盖的瞬间,蒸汽裹着麦香扑出来,包子个个圆滚滚的,皮薄得透光。咬一口—— 先是皮的劲道,接着是肉的香,然后是白菜的鲜,汁儿在嘴里爆开来,连下巴都沾着油香。孩子举着包子蹦:“妈妈,这个包子比外婆做的还香!”

晚上坐在客厅吃包子,老公说:“下次还做。”我摸着笔记本上的皱痕,突然懂了: 手工包子的味道,从来不是面粉和肉的功劳,是外婆的老面引子,是她揉面时的耐心,是她搅肉时的胳膊酸,是弄堂里飘了一辈子的包子香

你家有没有外婆的“独家包子技巧”?比如用酸奶发面,或者肉馅加花椒水?评论区聊聊,下次我试着做一次,给大家汇报成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三商之源”,河南商丘美景打卡... 河南商丘,作为“三商之源”,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人文魅力。这份攻略带你解锁商丘的宝藏打卡地,感...
养生保健,从吃开始!健康饮食这... 老话常说“病从口入”,反过来,“健康也能从口入”。养生保健,并非要依赖昂贵的补品,而是藏在我们一日三...
我广东人,开车去江西吃网红鸡排... 作为一个爱吃的老广人,我的人生目标就是吃遍全国的美食,最近江西景德镇的“鸡排哥”很是火爆,听说他做的...
厨房小白秒变厨神?泡椒牛蛙给你... "老公,今晚吃啥呀?"小美瘫在沙发上刷着手机,"外卖都吃腻了,咱能不能整点新鲜的?" "要不试试泡椒...
原创 手... "老婆,我又把肉烤糊了!"听着老公的哀嚎,我知道该把我的"三步烤肉法"教给他了。这个方法连我五岁的侄...
原创 自... 自制山楂糕不粘牙,酸甜比例刚刚好,快来试试 「咬下去像咬着阳光,酸甜在舌尖跳舞」夏秋交替时节,正是...
喜报!荔枝庄园荔枝精醸白酒荣获... 为全面落实《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响应国家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原创 甜... 很多人有过这种经历:心情不好时吃点甜食(比如糖/巧克力/冰激淋/曲奇/小蛋糕/可乐/奶茶)得到了不少...
天眼新知 需求升级驱动养生保健... 随着世界保健日的临近,公众对健康的关注度持续升温,养生保健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从日常服用的保健...
懂吃还得苏州人,“二贵合一”炒... 鲃鱼肝在蟹黄蟹膏的佐助下,鲜味更加突出。 文 | 沈嘉禄 寻味江南,在太湖流域的收获往往出乎意料,不...
原创 这... 标题:这菜连续吃了2顿,一大盘三下两下被抢光,瘦子可不要多吃! 在这个追求健康饮食的时代,我们总是...
原创 这... 标题:过年必备小吃,大妈摆摊卖,便宜又好吃,根本不够卖! 在春节这个充满喜庆与团聚的节日里,有一种...
原创 鱼... 在美食的世界里,有一种味道能够瞬间唤醒味蕾的激情,那就是鱼的鲜香。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一道简单又美味...
美团试点新功能:外卖骑手也能“... 10月13日,美团向媒体确认在福建晋江、浙江绍兴等七个城市试点上线骑手评价和屏蔽用户功能,订单结束后...
“留香瓜月”“西梅月”接力亮相... 作为 2025 新疆喀什水果节美食节的核心延伸,“月月有主题” 系列活动正以每月聚焦一款喀什特色水果...
原创 应... 你们可别小瞧今天这一碗,它是五行蔬菜芙蓉羹! 是根据咱们老祖宗——五色入五脏的养生智慧搭配出来的,暖...
原创 深... 俗话说“春芽夏瓜秋果”,这是老辈人帮我们总结出来的经验,其告诉我们不同的季节中都有着相应的食物,遵循...
原创 这... 标题:这个面条的做法,和煮方便面一样简单,味道比煮方便面好吃百倍。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总是在...
台北举办牛肉面节 “2025台北牛肉面节”近日在台北市花博公园举办。活动邀请岛内知名牛肉面品牌与创意厨师,提供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