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路过小区门口的烧烤摊,那股香味儿简直是勾魂摄魄。本来只想买瓶水,结果脚像粘了胶水似的挪不动,眼睁睁看着老板翻烤五花肉,油星子滋滋蹦,烟气裹着香味直往鼻子里钻,最后还是没忍住买了两串。
你别说,生肉摆在那儿的时候毫无吸引力,一烤就彻底变了样。焦黄的外皮看着就馋人,咬下去先是脆壳崩开的声响,接着肉汁儿在嘴里爆开,那香味儿能在舌尖绕半天。以前总琢磨这香味儿到底从哪儿来,难道真是老板的秘方特别灵?
后来才知道,哪是什么神秘配方,根本是肉里的蛋白质和糖在高温下 “跳圆舞曲” 呢。有个叫美拉德反应的说法,听着挺唬人,其实就是肉里的糖分和蛋白质遇热后手拉手起变化。温度够高的时候,比如烤炉那种一百五十多度的火候,这俩就开始折腾,变出各种有香味的东西。
我记得上次在家烤鸡胸肉,没腌直接烤,香味特别淡。后来跟着教程用蜂蜜腌了会儿,再烤的时候整个厨房都香炸了。这大概就是额外加了糖,让那俩 “舞者” 更有劲儿跳了。而且烤肉比炖肉香多了,炖的时候香味好像都融进汤里了,烤肉的香味却直往外跑,大老远就能闻着。
烧烤摊老板估计都摸透这门道了。你看他们烤之前,要么刷点糖水,要么用料酒腌一下,不光去味儿,还能让香味更浓。那些烤得外焦里嫩的肉,表面那层焦壳就是反应最充分的地方,香味全在这儿藏着呢。
不过以前哪懂这些啊,就知道闻着香、吃着美。直到上次看科普才明白,原来不是调料多就香,是肉本身的成分在高温下耍了个 “魔术”。这反应还特挑温度,太低了根本不启动,非得够劲儿才行。
有时候路过面包房也会被香味勾住,后来才发现,烤面包那股焦香居然也是一个道理。看来这蛋白质和糖的 “圆舞曲”,在厨房里到处都在上演。只是烤肉的香味尤其勾人,大概是因为还混着油脂烤出来的香气,几种味道裹在一起,想不馋都难。
昨天吃那两串五花肉,现在想起来还流口水。表皮焦脆,咬开全是油香,这大概就是蛋白质和糖跳得最尽兴的样子。以后再吃烤肉,总算知道该夸啥了,夸那俩 “舞者” 跳得好,比夸老板手艺高还在点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