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早点来 | “吃客”都是16年的老街坊!
创始人
2025-10-15 14:45:03
0

向往的生活,总离不开诱人的美食,而秋日的姑苏,恰好把这份满足藏在了街巷的烟火里。烫手的糖炒栗子香气扑鼻,飘着桂香的鸡头米软糯清甜,肥瘦相间的焖肉躺在面碗里,鲜得人不自觉眯起眼……“姑苏早点来”系列继续带您挖掘市井里的美味早餐,一起尝遍古城吧!

从苏锦地铁站2号口出发,沿平河路向东步行60米,便有一家经营了16年的苏式汤包馆——大耳朵汤包馆。

迈上几节台阶进入店内,经营小店的夫妻俩,常会一边忙着制作早点,一边热情地招呼客人。若是遇到熟客,还会拉家常、聊往事,氛围格外亲切。

“我们用老面发酵,面皮会带着微酸的麦香。肉馅选的是前腿猪肉,手工剁馅能保留肉的颗粒感,里头还会加我们慢熬的皮冻,蒸的时候化在汤里才够鲜。”说起自家的招牌苏式汤包,夫妻俩满脸自豪。

只见他们取过擀好的面皮,先轻轻压扁托在左手手心,右手跟着顺势转皮、捏褶,说话的工夫,一只只圆鼓鼓的汤包就整齐码在了竹屉里。

夹起一只汤包,沉甸甸的。皮薄如纸却韧而不破,轻轻一提,透过光能看见里面晃动的汤汁。小心翼翼咬开小口,鲜甜汤汁便涌进口中,温暖醇厚。再蘸点醋,肉鲜与醋香在舌尖缠裹,吃得人腹间暖透,余味绵长。

还有眼尖的食客,能从店门口的木制招牌、蒸笼旁的大铁锅间看出端倪,这儿的生煎同样出彩。

说到店里的生煎,做法也透着讲究。夫妻俩用色拉油混菜籽油来煎,色拉油清透防焦,菜籽油提香够浓,两样搭着让底壳格外酥脆。先大火快煎,再借水煎气蒸,开盖时香气直扑过来。咬下时脆底轻裂,金黄壳子裹着软面皮,里头肉馅满是汁水,成了听觉与味觉的双重满足。

有人在这儿吃了十几年早餐,送完孙子总顺路再来几只汤包。有的上班族搬远了,周末仍特地来回味。这里不高档、不网红,却实实在在融进了邻里的日常,成了生活里自然而然的一部分。

(来源:苏州姑苏发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深秋多给家人吃这5道菜,滋补又... 第一道:腐竹砂锅鸡翅! 第二道:独脚金鸡肾汤! 第三道:酱香荷包蛋! 第四道:清炖...
原创 甜... 几个世纪以来,巧克力的魅力一直俘获着世界各地人们的心和味蕾。这种美味佳肴源自可可树的豆子,拥有与其风...
秋冬“养生经济”升温!成都有店... 随着冷空气“到货”,气温下滑,成都人的“养生开关”也逐渐开启。热腾腾的药膳汤锅、低糖滋补甜品、暖身养...
原创 自... 这几天气温降得厉害,身边咳嗽感冒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今天就来给大家推荐5种适合天冷常吃的蔬菜,还有简...
退役后卖面条,他加了“军营秘方... 战友,你会做面吗?在福建当地,有一种号称可以“无限繁殖”的面——线面。当地人笑称“精卫填海的时候就该...
原创 糖... 糖醋排骨作为一道经典的中式家常菜,以其酸甜适口、色泽红亮的特点深受大众喜爱。想要做出一道外酥里嫩、酱...
闻香识酒:解锁白酒品评的第一把... 白酒品鉴,是一场调动全身感官的精致艺术。而在这一系列精妙的体验中,闻香,无疑是最初、也最扣人心弦的序...
美食综艺扎堆涌现:更专业,更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刘雨涵 在《一饭封神》以专业姿态重塑美食综艺之后,近期更多的美食主题节目扎堆...
新华网三评之二:“仪式感”不是... 新华网北京10月15日电 题:“仪式感”不是浪费的遮羞布 新华网记者乌梦达 国庆中秋双节刚过,团圆喜...
创君子之新,习酒用“大模型”酿... 在“君子之品”与时代精神的同频共振中,习酒也正在书写一章跨越周期、照亮行业的君子新篇。 从“经验驱...
一间餐厅,不拿米其林或是 50... 2025 年的“台北餐厅周”,以 Define Taipei 为题。当我收到邀请时,看到由黄诗文主厨...
水果菜|白露吃三果,医生不用找... 把秋天的味道端上餐桌,每一口都是大自然的馈赠 白露时节,暑热消散,秋意渐浓。此时天干物燥,最易伤肺,...
这些爸妈眼中的“养生神器”,其... “多吃这个对身体好!”米油、骨头汤、鲜榨果汁、蜂蜜……这些爸妈眼中的健康食物,其实只是披着“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