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的生活,总离不开诱人的美食,而秋日的姑苏,恰好把这份满足藏在了街巷的烟火里。烫手的糖炒栗子香气扑鼻,飘着桂香的鸡头米软糯清甜,肥瘦相间的焖肉躺在面碗里,鲜得人不自觉眯起眼……“姑苏早点来”系列继续带您挖掘市井里的美味早餐,一起尝遍古城吧!
从苏锦地铁站2号口出发,沿平河路向东步行60米,便有一家经营了16年的苏式汤包馆——大耳朵汤包馆。
迈上几节台阶进入店内,经营小店的夫妻俩,常会一边忙着制作早点,一边热情地招呼客人。若是遇到熟客,还会拉家常、聊往事,氛围格外亲切。
“我们用老面发酵,面皮会带着微酸的麦香。肉馅选的是前腿猪肉,手工剁馅能保留肉的颗粒感,里头还会加我们慢熬的皮冻,蒸的时候化在汤里才够鲜。”说起自家的招牌苏式汤包,夫妻俩满脸自豪。
只见他们取过擀好的面皮,先轻轻压扁托在左手手心,右手跟着顺势转皮、捏褶,说话的工夫,一只只圆鼓鼓的汤包就整齐码在了竹屉里。
夹起一只汤包,沉甸甸的。皮薄如纸却韧而不破,轻轻一提,透过光能看见里面晃动的汤汁。小心翼翼咬开小口,鲜甜汤汁便涌进口中,温暖醇厚。再蘸点醋,肉鲜与醋香在舌尖缠裹,吃得人腹间暖透,余味绵长。
还有眼尖的食客,能从店门口的木制招牌、蒸笼旁的大铁锅间看出端倪,这儿的生煎同样出彩。
说到店里的生煎,做法也透着讲究。夫妻俩用色拉油混菜籽油来煎,色拉油清透防焦,菜籽油提香够浓,两样搭着让底壳格外酥脆。先大火快煎,再借水煎气蒸,开盖时香气直扑过来。咬下时脆底轻裂,金黄壳子裹着软面皮,里头肉馅满是汁水,成了听觉与味觉的双重满足。
有人在这儿吃了十几年早餐,送完孙子总顺路再来几只汤包。有的上班族搬远了,周末仍特地来回味。这里不高档、不网红,却实实在在融进了邻里的日常,成了生活里自然而然的一部分。
(来源:苏州姑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