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秋冬,如果你走进任何一家茶饮店,都会发现菜单上多了不少"养生"新品。
沪上阿姨推出"五色慢养"计划,茶百道、百分茶接连上新桃胶系列,放哈、小金金手作瞄准黑芝麻、黑糯米,一只酸奶牛直接打出"五黑""五红"养生酸奶的旗号。
这些动作背后,是一个正在快速膨胀的市场。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中国养生茶饮市场规模将达642.7亿元,同比增长25.3%,到2028年更是要突破千亿元大关。
这个增速相当惊人,说明"养生"已经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话题,而是实实在在渗透进了年轻人的日常消费。
个人觉得,这波养生热潮的本质,其实是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升级。
以前大家对养生的理解是"重调理"——得去中医馆开药方、煲汤,门槛高、麻烦多。
但现在年轻人更倾向"轻融入",也就是在不改变生活方式的前提下,通过日常饮食来实现健康管理。
一杯加了红枣枸杞的奶茶,既满足了口腹之欲,又能给自己一个"我在养生"的心理安慰,何乐而不为?
但问题来了:当红枣、枸杞、桃胶成为各家标配,品牌们到底该怎么讲出差异化的健康故事?这可能是整个行业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
从食材堆砌到价值输出:供应链如何重塑养生饮品
观察今年茶饮品牌的养生新品,会发现一个明显趋势:行业正从"推出一款养生饮品",转向"提供一个健康解决方案"。
这背后,其实是供应链企业在推动整个行业的升级。
伽那食品的案例很有代表性。作为盼盼食品集团旗下子公司,它没有简单地做"食材供应商",而是基于《黄帝内经》"五色入五脏"的传统养生智慧,开发出五黑乳、五黄乳、五绿乳、五红乳、七白水的产品矩阵。
拿"五黑乳"来说,它选用黑米、黑芝麻、黑豆、黑桑葚、黑枸杞五种黑色食材,对应"黑色主肾"的传统理念,传递固本培元、补肾益气的养生价值。
"五黄乳"则集结玉米、玉米须、黄豆、南瓜、小米五种黄色食材,主打温润舒养,呼应"黄色入脾"。
这种做法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把抽象的"养生"概念,转化成了消费者可感知、易理解的健康功效。
更关键的是解决了"养生饮品不好喝"这个老大难问题。
长期以来,消费者对养生饮品的刻板印象就是"良药苦口",但伽那通过工艺创新改变了这一点。
比如五黑乳采用酶解与萃取双重工艺处理食材,既保留营养又提升细腻口感,再结合UHT杀菌与无菌冷灌技术,减少营养物质损失。
五黄乳选用超甜903全粒玉米,搭配四种天然食材经热萃熬煮,激发食材本身的天然甜香,同时做到"0植脂末、0色素、0防腐剂、0反式脂肪酸"。
说实话,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品创新。
以前很多品牌做养生产品,就是简单地往里加红枣枸杞,既没有系统化的健康逻辑,口感也不太行,消费者喝完一次就不想复购了。
但像伽那这样的供应链企业,从原料选择、工艺优化到应用场景,都做了深度思考,才能真正帮品牌打造出既健康又好喝的产品。
除了口感,产品的"传播力"也很重要。伽那在原料开发中特别注重为品牌预留"传播锚点"。
五色乳系列一方面紧扣"五色入五脏"的养生理念赋予文化厚度,另一方面通过黑、黄、红、绿、白五种鲜明的色彩差异构建视觉记忆点,让消费者一眼可辨。
这种"原料即内容"的开发思路,让产品自带话题性,品牌也更容易设计卖点。
值得一提的是,伽那还携手童涵春堂共同研发传统经方,开发符合茶饮赛道的经方基底类产品。
这个动作挺有意思,说明养生饮品不再停留在"添加点养生食材"的表面层次,而是在尝试将传统中医药智慧真正融入现代饮品。
当然,这背后需要强大的研发能力支撑。伽那依托盼盼食品集团的科研资源,联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协会、江南大学、海南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等机构,精准破解药食同源原料的开发痛点,让健康属性和适口性不再矛盾。
从行业视角看,轻养生的兴起,本质上是茶饮从"拼食材、拼概念"到"拼体系、拼价值"的升级。
过去品牌们习惯"推一款忘一款",缺乏统一逻辑,既难形成品牌特色,也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
现在越来越多品牌开始借助成熟的供应链思路,围绕清晰的养生框架进行产品布局,这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
预计未来几年,养生茶饮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但那些能把"轻养"做深、做出品牌特色的玩家,不仅能抢占市场份额,更能推动整个行业向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
毕竟,消费者需要的不是一堆养生食材的简单堆砌,而是真正有效、好喝、能融入日常生活的健康饮品。
这才是这场千亿狂欢真正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