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轻人举起的不再是父辈的酒杯,而是属于自己的“情绪容器”,白酒行业才能跨越代际断层,找到新的增长曲线。
撰稿氢小妹,全文4000字,欢迎点击文首订阅豹速科技财经。
2025年下半年,白酒行业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降度浪潮”。
五粮液推出29度“一见倾心”并邀请邓紫棋代言,舍得酒业发布29度“舍得自在”,古井贡酒推出26度“轻度古20”,泸州老窖甚至计划推出16度、6度超低度产品……
曾几何时,在传统酒桌文化中,低度酒被调侃为“小甜水”,一句“去坐小孩那桌”足以让任何想喝低度酒的人却步。
如今,面对业绩普遍下滑的困境,白酒企业集体转向,向年轻人举起了降度示好的旗帜。
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80.8%的经销商表示宴请及送礼需求减少,而年轻人对白酒的接受度远低于啤酒和果酒。
在一项对1000名20岁至35岁人群的酒类喜好调研中,喜爱白酒的仅占19%,超过60%的年轻人更偏好低度酒。
白酒行业这场声势浩大的降度运动,究竟是对未来消费主体的前瞻布局,还是面对结构性调整的慌乱应对?在数字背后,我们更需要审视的是:降低度数真的能降低年轻人与白酒之间的心理距离吗?
1
寒冬下的
集体焦虑与自救
2025年上半年白酒上市公司业绩数据令人担忧。
在 24 家白酒上市公司中,仅有 6 家维持营收利润正增长,多数企业均出现营收利润同步下滑。
即便是保持增长的6家酒企,如贵州茅台和五粮液,其增速也均已降至个位数。
岩石股份与青海春天更是被ST,行业分化加剧。
白酒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消费结构转型、库存高企与价格倒挂的多重压力叠加。
《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描绘了一幅严峻图景:白酒行业平均存货周转天数达900天,同比增加10%,存货量同比增长25%。
渠道库存泡沫已成为悬在行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白酒行业的困境源于宏观环境与消费代际更迭的双重冲击。
一方面,政策调整导致公务消费和高端宴请市场持续萎缩;另一方面,随着90后、0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体,传统的酒桌文化遭遇强烈排斥。
年轻人不仅排斥高度酒的辛辣口感,更抗拒其背后的服从性测试。
在深度调整期内,酒企纷纷寻找突破口。
从光瓶酒到啤酒,再到如今的低度酒,白酒企业试图通过产品创新打破增长瓶颈。
这背后,折射的是整个行业的集体焦虑。
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何勇指出:“中国酒业正在进入酒业消费的3.0时代,即品文化、品价值、品生活方式的新时代。”
白酒悦己消费的“轻时代”已来,但传统酒企是否做好了准备?
2
低度化不是简单勾兑
技术挑战与市场逻辑并存
低度酒并非新鲜事物。
上世纪70-90年代,30多度、20多度的产品曾一度流行,但近二十年来高度酒一直是市场主流。
技术瓶颈是制约低度酒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低度酒并非简单地将高度酒“加水稀释”,其对酒体质量、勾调水平要求更高。
江南大学教授、舍得酒业首席科学家徐岩指出,“低度酒风味易流失是行业性挑战”。
五粮液技术团队透露,低度酒要保证降度后依然有白酒的风味,对酒体的要求更高,需要特殊的陈酿工艺和勾调技术。
市场数据支撑了酒企低度化战略的合理性。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低度酒市场规模达到339亿元,到2025年预计将超过7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以上。
泸州老窖的管理层曾透露,38度国窖1573的销售额占整体国窖1573的比重已接近50%,这表明市场对低度酒的接受度正在提升。
然而,对年轻人而言,38度可能还不够低,因此酒企纷纷将度数进一步下探至20多度。
但是,低度化战略面临着一个关键矛盾:传统白酒消费者对低度酒的接受度有限。
一项2020-2024年白酒消费调研显示,2024年有40%消费者仍饮用50度以上白酒,这部分消费者多是70后、80后,他们是白酒消费的中坚力量。
酒企在追逐年轻人的过程中,如何不失去传统核心消费者,成为需要平衡的难题。
3
场景重构:
从商务宴请到个性表达的转型
白酒企业逐渐意识到,仅靠降度并不足以赢得年轻人青睐。
里斯战略定位咨询的调查报告显示,在“过去一年最常喝什么酒”的调查中,白酒仅占9%,远低于啤酒的40%、葡萄酒的20%和果酒16%。
更为关键的是,年轻人排斥的不仅是白酒的度数,还有其背后的酒桌文化。
后浪研究所的《2024年轻人喝酒报告》指出,啤酒、果酒、鸡尾酒占据年轻人酒饮偏好前三位置,占比分别为51.1%、44.9%和41.8%,白酒则以31.8%的占比位列第四。
这些数据揭示了白酒在年轻人市场中面临的严峻挑战。
面对这一挑战,白酒企业开始重构消费场景。
五粮液在宣传29度一见倾心时,特意提到了露营烧烤、姐妹聚会、酒吧特调等场景,与传统白酒的商务宴请形成鲜明对比。
舍得酒业则专门展示了舍得自在的多种喝法:可以加入冰块冰着喝。
2024年,白酒企业抢办演唱会成为一股浪潮。
洋河、五粮液、泸州老窖、稻花香等多家酒企均举办或赞助演唱会,打造“微醺音乐节”等年轻社交场景。
今世缘、郎酒等酒企也通过演唱会提振品牌影响力和开瓶率。
白酒的消费场景正在从传统的酒店包厢,走向户外露营、音乐节、闺蜜聚会等多元化场景。
这些尝试表明,白酒企业正在努力摆脱传统酒桌文化的束缚,寻找与年轻人对话的新空间。
4
跨界实验的成效与局限:
从酱香拿铁到精酿啤酒
茅台在年轻化方面的尝试为行业提供了参考案例。
从茅台冰淇淋到酱香拿铁,再到酒心巧克力,茅台通过一系列跨界产品成功吸引了年轻消费者的目光。
其中,酱香拿铁首日销量突破542万杯,销售金额破亿元。
2022年5月上市的茅台冰淇淋,被称为“年轻人的第一口茅台”,至2023年6月,其累计销量近1000万杯,销售额超6亿元。
然而,跨界产品多数只是热闹一时。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尝鲜过后,少有人问津。”
这种现象揭示了白酒年轻化面临的深层次挑战:如何将一时的好奇心转化为持续的消费习惯。
白酒企业的跨界尝试不仅限于饮料食品行业。
五粮液推出中式五粮精酿啤酒“风火轮”,珍酒也上新高端精酿啤酒“牛市-NEWS”,董事长亲自下场直播带货。
不过,一方面它们都主打高端,价格并不算亲民;另一方面,似乎缺乏对年轻人消费习惯和口味的深入调研。
高价策略可能成为年轻人接触低度白酒的障碍。
五粮液29度一见倾心500ml装定价399元,舍得自在指导价为329元,低度白酒的价格并不亲民。
白酒企业还面临来自其他酒类的激烈竞争。
在广东,江小白的果立方和菠萝啤、天地壹号并称“下班混饮三件套”。
年轻人习惯在便利店自制调饮,这种消费行为不仅是一种饮酒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表达。
对于年轻人而言,“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是朋友送的,而“人生的第一杯鸡尾酒”是自己调的,这代表着截然不同的满足感。
5
基因革命:
白酒年轻化的根本出路
白酒年轻化面临的根本挑战在于,需要从产品基因到文化密码进行全维度革新。
对于年轻人而言,喝酒追求的是“放松不尬酒”,而不是白酒绑定的“劝酒文化”和“应酬压力”。
年轻人与白酒的矛盾,本质上是两套价值观的冲突。
行业专家指出,低度化、年轻化不是赶潮流,而是“重新生长”。
传统白酒的年轻化不是一场“营销战役”,而是一次“基因重组”。
白酒企业需要放下“老大哥”的架子,真正去理解年轻人的需求。
传统白酒的口感偏于浓烈,想要赢得年轻消费者青睐,需要在口感风味上进行革新与调整。
渠道变革也是白酒年轻化的重要一环。
《2024年白酒行业营销趋势报告》显示,淘宝、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成为了解白酒资讯的主要渠道。
管理层的代际传承也在助推白酒行业变革。
2024年,越来越多的年轻白酒人担任重要职位,70后、80后高管人数不断上升。
贵州茅台的新任掌门人张德芹的回归备受关注,五粮液由华涛接任公司总经理也被寄予厚望。
此外,白酒“企二代”们已走向台前,如国台酒业闫凯境、华致酒行吴其融等。
管理层的新老交替,为白酒行业带来了新思维和新风气。
6
白酒年轻化的未来:
在传承与创新间寻找平衡
面对消费主力的代际更迭,白酒行业站在了十字路口。
是继续坚守传统高度酒市场,还是全力拥抱低度化年轻化?答案不在非此即彼的选择中,而在如何找到平衡。
白酒企业需要同时在两个战场上作战:一方面守住高度酒在商务宴请场景的根基,另一方面在低度化、利口化赛道开辟新战场。
白酒行业的这场“降度革命”,折射出传统行业在新时代的适应与挣扎。
真正的挑战不在于如何让年轻人喝白酒,而在于如何让白酒融入年轻人的生活。
当年轻人举起的不再是父辈的酒杯,而是属于自己的“情绪容器”,白酒行业才能跨越代际断层,找到新的增长曲线。
白酒年轻化不是简单的降度或跨界,而是需要从产品理念到品牌文化进行全面重构。
在推进白酒“年轻化”进程中,企业需在品牌营销时转变话语体系,运用新媒体工具、体验营销等手段。
成功的白酒年轻化策略应该包含三个维度:口感革新、场景重构和文化重塑。
在口感上,需要平衡传统风味与现代偏好;
在场景上,需要从正式场合延伸至休闲空间;
在文化上,需要从服从测试转变为情感纽带。
白酒行业的未来取决于能否将千年酿造技艺转化为Z世代的“文化社交货币”。
随着健康饮酒理念的进一步普及和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低度化”“年轻化”必然成为酒饮行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在这一过程中,那些通过产品创新契合消费者口味需求,找准场景、开创理念以贴近消费者情感需求的产品无疑将具有巨大的蓝海市场。
白酒企业应该认识到,年轻化不是一场简单的营销战役,而是一次全面的基因重组。
这需要企业从组织架构、产品研发、渠道建设到品牌传播进行系统性创新。
只有真正理解并尊重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白酒行业才能在代际更迭中赢得未来。
白酒行业的深度调整期可能比预期更长,但危机中也蕴藏着机遇。
降度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年轻化是必由之路,而非可选之举。
如果白酒企业能够真正放下身段,从年轻人真实的需求出发,完成从“酒桌文化”到“生活美学”的转型,那么这场看似被动的降度运动,或许能成为行业涅槃重生的起点。
当年轻人开始把白酒视为自我表达的方式而非社会规范的象征,当饮酒从一种社交义务变为一种生活享受,白酒行业才能真正跨越代际断层,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这场关乎存亡的攻心战,胜负手在于白酒企业能否实现从“父辈的酒杯”到“年轻人的情绪容器”的本质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