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官渡古镇的烟火深处,“留焕美食”的招牌下,活跃着一群特殊的“奶奶”——她们平均年龄62岁,最短的已在这里坚守20年,带头人是留焕官渡特色小吃非遗传承人张留焕。这群被街坊亲切地统称为“留焕奶奶”的老手艺人,用半生光阴守护官渡小吃的老味道,更用集体的智慧让传统小吃与文旅融合碰撞出新火花,让“官渡味道”成为古镇最动人的名片。
接力守艺
握紧老官渡味道的“接力棒”
“留焕小吃”的手艺始于第一代创始人张樟氏。经过传承和不断创新,手艺传到张留焕时,她创立了“留焕风味小吃”品牌,带着几个街坊姐妹做起官渡小吃,从摆摊设点到门店经营,把小锅米线、炒饵块、豌豆粉、米凉虾、官渡粑粑这些家常吃食做出了名气。
“留焕奶奶”们每人都有一手“绝活”:李琼芳奶奶的米凉虾最正宗,毕燕芳奶奶的炒饵块堪称一绝,昌云秀奶奶守着官渡粑粑的烤锅,火候全凭“听声辨熟”,多一分会焦,少一分不香。
二十多年来,“留焕奶奶”们记不清教过多少徒弟,但一直坚守一条规矩:学手艺先学做人,食材差一点、工序少一步,都不能出店门。有次新徒弟磨豌豆粉时少筛了一遍,李琼芳奶奶当场倒掉整盆浆糊:“留焕师傅传下来的不是方子,是让食客放心的底气。”正是这份较真,让“留焕”的味道成了官渡古镇的“味觉地标”,老昆明人带着孙辈来,外地游客跟着导航找,都说“这才是官渡该有的味儿”。
破圈创新
老手艺撞上“新玩法”
小吃店变“文旅打卡点”
“光守着老味道不够,得让年轻人也爱上官渡小吃。”随着官渡古镇成了网红景区,“留焕奶奶”们也跟着“赶时髦”。王学芝奶奶是团队里的“新潮派”,她发现游客喜欢“拍照发圈”,就和姐妹们琢磨出官渡小吃“簸箕餐”、“九宫格”,成了年轻人喜爱的“必点款”。
为了让小吃讲出官渡故事,她们在店里设置了“老物件展示角”和用面塑捏成的官渡荫丹蓝生活日常,外地游客看到这些老物件就拉着奶奶们问当年的故事,奶奶们总笑着说:“你吃的不只是小吃,是我们官渡人的日子啊!”
抱团传香
从一家店到一条街
让官渡味道走得更远
“一家火不算火,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是“留焕奶奶”团队常说的话。看到古镇里不少年轻人想做小吃却没经验,她们主动开起“免费培训班”,带着大家炒饵块、煮小锅米线,手把手教做官渡粑粑。古镇里10多家小吃店的店主都受过她们的指点,大家约定:“用料要真,价格要实,不能砸了官渡小吃的招牌。”
如今,“留焕小吃”已开到了大型商超、机场、车站等地方,不仅本地人爱吃,外地游客也慕名前来,品昆明传统小吃,来“留焕”就够了,“留焕小吃”成为昆明传统小吃的“活招牌”。
从街头小吃摊到文旅名片,从一人坚守到众人接力,“留焕奶奶”团队用二十载匠心证明:传统不是守旧,而是在坚守中创新,在传承中生长。或许未来某天,当游客说起官渡,会想起那碗滚烫的小锅米线,想起“留焕奶奶”们围坐在一起的笑脸——那是官渡最动人的烟火,也是最绵长的乡愁。
来源:唯美官渡 官渡区融媒体中心 栗莉,云南樟留焕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编辑:庞玉珍
上一篇:马尚龙:乐惠,乐胃,落位
下一篇:「雪王」卖啤酒,靠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