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我们迎来秋季最后一个节气——霜降。
霜降,顾名思义,露水凝结成霜的意思。
看到这里,您发现没?秋天的进程,就写在水汽的变化里。您看这二十四节气中,秋的序列相连:白露、寒露、霜降,像不像一位严谨的匠人,在为我们演示“水”是如何一步步被寒冷雕琢的?
白露初凝,是秋的序言;寒露侵衣,是冬的预告;等到霜降大地,便是为万物盖上了一层薄薄的冬被。这不仅是自然的“天工开物”,更提醒着人们,天时已从凉转寒,气温,正一截截地往下掉,是时候添衣藏暖了。
生活在南方的朋友,可能没有那么直观的体验,北方地区的朋友,最能感受这种变化!
霜降到,是收获土豆、腌制蔬菜的时节。俗话说:
“霜降腌菜”、“霜降收山药(土豆)”;“霜降腌菜,立冬开缸”。
这是流传已久的习俗。
为什么是霜降腌菜呢?原因很好理解。
古代没有冰箱,在物质匮乏、也没有反季节蔬菜的年代。腌制食物,成为了重要的食物存储方法和手段。尤其是在冬季,它不仅解决了“有菜吃”的问题,更在缺乏新鲜蔬果的漫长冬天里,为人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食物供应。
如今,我们有了许多保鲜的技术,但是这种古老的食物保存方法和习俗,仍在延续,也成为了很多人,家乡的独特记忆和味道。
在东北等地,人们一般会在入冬前泡上一大缸酸菜, 那酸爽醇厚的味道,是猪肉炖粉条、酸菜饺子的灵魂所在。
在四川、重庆等地,则会准备“洗澡泡菜”或老坛泡菜,其清脆爽口、麻辣鲜香,是解腻开胃的利器。
在江浙一带,则会腌雪里蕻(雪菜),无论是雪菜炒毛豆,还是雪菜黄鱼汤,都是冬日里温暖的味道。
在读书君身处的华南地区,人们一般用芥菜来腌制酸菜,酸菜鱼是经典的菜式。
更具体来说,霜降腌菜的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霜降时节,气温显著下降,但尚未至严寒。这种凉爽的天气,恰好是乳酸菌(发酵的主力军)最活跃的温度区间,同时又能有效抑制其他杂菌的滋生,让腌菜能平稳启动发酵,不易腐败变酸。倘若温度过高,菜就容易发霉变臭;温度过低,发酵过程则会停滞。
第二,秋季天气干燥,北风渐起,空气中的湿度明显降低。这对于腌菜初期蔬菜的“晾晒”至关重要。古人腌菜前,往往要将新鲜蔬菜(如白菜、雪里蕻等)在通风处晾晒一两天,蒸发掉部分水分。这样既能使菜梗变得柔韧不易折断,又能让腌出的菜更爽脆,并且浓缩蔬菜的糖分,使成品风味更佳。
第三,霜降是秋收冬藏的最后冲刺阶段。此时,秋季播种的各类蔬菜正值收获旺季,产量大、品质佳且价格低廉。一如老话常说“霜降不起葱,越长越要空”,人们须赶在土地封冻前,将这些丰饶的物产,通过腌制的魔法,转化为可以长期储存的冬日美味。
所以,总的来看,“霜降腌菜”的本质,是在最佳的时空节点上,利用最理想的自然条件,来完成食物的保存工作。
对此,你又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我们一起聊聊。
图片来自网络及AI绘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