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涨是涨了,但中老登们并不开心。因为白酒等消费还在跌。
1 白酒下跌的终极原因
现在的市场主要是质疑白酒的未来,认为年轻人不喝白酒了。
但其实吧,不少年轻人早就不喝白酒了。中国的人均白酒消费量从2016年起就开始下行了,但这并不妨碍白酒2016年后的大牛市。
准确地说,白酒的下行跟经济发展阶段关系更大。从欧美和日本等海外市场看,在经济转型后,烈酒的消费占比都会有所下行。
下行到后面也都会复苏,但是下行的时长也许会超出你的想象。烈酒的下行周期一般在10~20年。就算中国白酒的消费是从2016年开始下行的,那么2026年后也许才会复苏。
但是,这里有但是。还有些事情,比行业的发展趋势更重要。
2 也有白酒股能涨
白酒里的古井贡酒在A股和B股都有上市。
当年开设B股主要是为了方便歪果仁炒股,后来有了港股通等其他渠道,B股逐渐无人问津。
但B股只是老了,而不是死了。古井贡B的股价表现如何呢?
从2021年2月白酒的最高点算起,古井贡B和其他白酒的走势如下图。
从上到下分别是:古井贡B(黑线)、古井贡A(紫线)、茅台(蓝线)和白酒指数(浅蓝线)。
从2021年2月的最高点算起,古井贡B的收益率为5%;
茅台和古井贡A的收益率为-40%~-30%;
而白酒指数的收益率为-55%。
市场所说的行业寒冬是真的,白酒利润增速下行是真的,估值压缩也是真的。但这些都不妨碍古井贡B的最新股价比2021年最高点还要高
原因是什么呢,是估值。
2021年最高点,古井贡B的市盈率PE为27倍,远远低于白酒整体的70倍PE。
过去几年,古井贡B的估值也从27倍跌到了10倍,同样是大幅收缩的。
但白酒是从70倍的超级大泡沫跌下来的,而古井贡B是从30倍的相对高估跌下来的,最终导致了股价涨幅上的巨大差异。
以上是5年的时间维度。
从更长的时间维度看,在较低估值下,古井贡B的股息率更高。投资者在拿到股息分红后可以买入更多的公司股份,进而实现收益的滚雪球。
事实上,从1996年上市开始,古井贡B和古井贡A的走势如下图。
在30年时间里,古井贡A上涨了24倍,但古井贡B上涨了72倍。
明明是同一家公司,但由于长期的高股息和低估值滚雪球,古井贡B在30年时间里竟然实现了古井贡A的3倍收益
由此可见,无论行业的未来如何,低估值永远是对投资者最好的保护。
3 消费还能买吗
其实,白酒在内的消费股股价低迷,不仅出现在A股,更是个全球性现象。
2021年以来,全球高端消费品指数(主要是美股和欧股公司,下图黑线)也明显跑输标普500和欧洲区股票指数(下图紫线和绿线)。
在AI浪潮的当下,各国股市的资金或多或少都被科技股吸走了。消费愈加落魄。
但这也是个好事——随着消费股估值的走低,未来赚钱的概率反而在提升。
对于很多朋友而言,关键在于心态。最大的风险不是下跌的风险,而是拿不住的风险,是低位不敢投的风险。
你去单吊白酒特别是个股,心态很容易因为持续跑输市场而崩溃。
我的建议很简单,就是在看好消费的前提下适度做些分散。
A股这边,中证消费指数的市盈率PE在19倍,股息率已经高达3.5%。
不过,在其成分里有40%的白酒,然后是18%的养殖业(猪肉)和14%的饮料乳品。行业相对分散,但白酒依然是重仓。
港股消费股那边,前十大成分股如下: 行业更为分散,包括家电、玩具、服装、饮料、牛奶和餐饮,是没有白酒的。如果你要分散A股白酒的风险,那么在A股消费之外,可以多考虑港股消费。(港股消费ETF易方达513070)
港股消费的市盈率PE在18倍,表面的股息率为3.5%。由于部分公司是有回购的,真实股息率会更高一些。像百胜中国,股息率看着只有2%,但每年还有4~5%的回购,实际股息率在6~7%。
如果到这,你还缺点信心,那可以买入香港的科技股。因为港股的科技股本质上也是消费股。
在老美的股市分类里,港股科技的阿里、京东和小米等都属于消费股。腾讯算半个消费股。事实上,在港股消费里,上述香港科技股也是其成分股。
在极致分散之后,你的风险就会小很多。
毕竟,不喝白酒可以,那总不能也不喝饮料、不穿衣服、不用家电、不下馆子、不刷手机吧?
最后,我一直有个疑问。
如今人类发展AI、大量投资服务器和大模型,终极目的究竟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让技术本身无限迭代、让生产力一味狂奔,陷入「发展AI→提升生产力→再发展 AI」的无限循环吗?
别忘了,生产和消费是经济的一体两面。
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不会是孤立的。长期看,它必会推动消费力的同步增长。毕竟,若没有消费端的有效承接,再先进的生产力、再庞大的产能,最终也只会沦为「空转」。
报下格指1.97,投资机会B+(投资机会从好到差为S、A、B、C、D)。原创不易、干货更难,还望大家多点赞、在看和分享支持。你的支持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