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旭診室故事|房顫頻作苦心悸,化痰瀉火煥神明
admin
2022-05-19 22:48:52
0

原標題:鄒旭診室故事|房顫頻作苦心悸,化痰瀉火煥神明

<!---->

< span>開欄語:【鄒旭診室故事】欄目是廣東省中醫院重症醫學科大科主任鄒旭教授帶領團隊開辦的專刊欄目,將圍繞鄒旭診室裏發生的真實案例,有故事,有醫生的建議和指導,有專業的醫學剖析,同時介紹一些效果確切、操作性强、簡便廉驗的日常調理小妙招,以達到養神健體、 培育正氣、提高抗邪能力的作用。 ‍

< img height="214"width="444"data-src="http://www.sohu.com/a/8MY9RGaCWaBsd6kkgG/pScmJ5ULT+qz1crB9Zo+mUNMSgVCrj05/4lcIhpABh5l6MXIKsdNjWORcrWP/nkbu3x2hKrmvPfi8dkfpCbBd1OM="/>

診室故事

56歲的葉先生,已確診為"心房顫動"10多年,2013年、2018年分別做了兩次房顫射頻消融術,但是術後幾個月房顫又再次復發,一直沒有得到妥善解决。2021年7月,葉先生第三次住院治療,行房顫射頻消融術及Marshall靜脈無水酒精化學消融術,11月房顫再度復發。10餘年的房顫讓葉先生苦不堪言,伴隨而來的失眠、心悸已經嚴重影響到了葉先生的日常工作和生活。2021年12月,葉先生經朋友介紹來到了廣東省中醫院鄒旭教授門診處就診。

初診時症見:心慌心悸,煩躁,失眠易醒,胃脹納呆,皮膚油膩瘙癢,口幹口苦,大便偏硬,一至兩日1次。 舌嫩紅,苔薄白偏幹。 脈結代,雙側寸上脈。

< strong>鄒教授通過經臟腑辨證,考慮其病屬六經之少陰虛火、少陽鬱火、太陰脾虛、陽明痰阻,病在脾虛痰阻、氣血虧虛、虛火擾心、小腸熱盛。遂予觀複湯收藏元氣,小柴胡湯和解少陽、清解鬱熱,桂甘龍牡湯溫通心陽、安神定悸,另予蒼術、法半夏健脾化痰,大黃通腑瀉濁,關黃柏清下焦虛熱,小補腎湯補益陰精,皂角刺、路路通透邪解毒。 共14劑,水煎服,日1劑。 同時叮囑患者多曬太陽,注意清淡飲食。

< span>服藥半月後複診,患者訴心慌心悸減輕,房顫發作時間、程度均有所改善,自覺精神狀態轉佳,大便一日2次,睡眠較前安穩,前臂掌側筋急。舌暗嫩紅,苔薄白。脈結代緊,寸上脈。治療上加赤芍凉血活血,加羚羊角粉1包沖服清肝熱緩筋急。後患者陸續來診,堅持服藥半年後訴現已無胸悶心悸,房顫3個月未發作,皮膚瘙癢好轉,無明顯口幹口苦,睡眠可。

< strong>鄒旭教授指出,該患者多次房顫術後復發,究其原因,是心脾兩虛、痰火上擾的結果。

< strong>中醫理論認為"心主神明",心神的清朗是人體維持正常生理活動的必要條件,而痰與火是影響心神安寧的重要因素。痰濁自脾胃而生,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濕,脾虛不能化痰,則痰濁內阻、上擾心神,以致心神不安、房顫復發; 脾虛不運,中焦氣機不利,膽胃鬱熱故見口幹口苦; 痰濁鬱久化火,加之心氣不足,而致虛火擾心,使房顫復發加重; 脾虛痰盛,則氣血生化乏源,久之氣血虧虛,上不能榮養心神,故見失眠易醒煩躁; 心與小腸相表裡,心氣虛則小腸實,故見大便幹結。

< strong>鄒旭教授認為,在治療房顫患者時應當格外注意三點:控制心室率、儘量轉複竇性心律、積極預防血栓生成。

< strong>從中醫理論角度來看,痰火相煽、上擾心神是引起房顫發作的直接原因,心脾兩虛、陰血不足是導致房顫發作的根本原因。該患者失眠易醒、胃脹納呆、大便幹結等症狀也是痰火上擾、心脾兩虛的表現。 囙此,鄒旭教授在治療上採用了以化痰瀉火、調脾護心的治療方法,兼以行氣安神、通腑瀉濁,從根本上解决心脾兩虛、痰火互結引發的房顫反復發作,同時也解决了患者的失眠、胃脹、大便不通等問題。

< img data-src="http://www.sohu.com/a/DsfwIyGWG0U7FVp60hbktsmJ5ULT+qz1crB9Zo+mUNM1evO2C+TmKayn6d6jm8iWxSvxPJ+x42bW6CYBbc3GMdNcQbK1XOFQiljugFJgr5U="/>

認識房顫,警惕房顫復發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是指規則有序的心房電活動喪失,代之以快速無序的顫動波,是嚴重的心房電活動紊亂。

心臟正常的竇性心率是由竇房結所發出,由心臟傳導系統依次經心房至心室下傳,而房顫患者失去了正常的心房電活動,取而代之的是許多位於心房的异比特起搏點,使心房無法正常有效的收縮舒張,引起心室極不規則的反應,進而影響了心臟的泵血功能。

射頻消融術是為世界公認的症狀性房顫患者的一線治療管道,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症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然而房顫術後仍有復發的可能性,這依然是現時臨床面臨的挑戰性問題。 房顫頻繁發作或復發所帶來的不僅僅是一次又一次的胸悶氣短,更是會導致血栓栓塞、心室重構等病理變化,從而引發腦卒中、心力衰竭等嚴重後果。

< strong>鄒旭教授認為,房顫的基本病機在於心脾兩虛、痰火上擾。心房异比特起搏點的產生正是痰火上擾的結果,痰火互結導致了心房异比特興奮點的增多,從而促使房顫的復發。

而痰火的產生則是心脾兩虛所致,心脾陰血不足,虛火上擾心神,脾虛無力化痰,從而痰濁上泛心竅。 囙此,房顫的復發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 在治療上應整體兼顧,採取養陰血、去痰火貫穿本病始終,以調脾護心為覈心,視病情之變化適當加减,常用方劑有鄧氏溫膽湯、養血化痰方等。

< img data-src="http://www.sohu.com/a/evdAdK9nhZS9HVDA4yiKKMmJ5ULT+qz1crB9Zo+mUNPNIlUrV/+VhKpN08+9aaXQeyIDSRNtQTbQU2RgpKDhyZjfnkvrI8lurD2VEMyo+Zw="/>

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房顫復發

< strong>(一)養心注重"養神"

心是一身之主。 按中醫之理論,"心"主血脈,亦主神明,保障人的生理與心理活動正常,是人體最重要的組織,被稱為"君主之官"。

養心需要重視"養神",要保養心神,首先要重視情志的調節。 如果情志過於强烈,引致臟腑氣血逆亂而發病。 因而患者要以平和的心態面對一切,保持心情舒暢,不生悶氣,精神放鬆,不過度緊張,避免過悲、過喜或過怒,儘量避免收看內容刺激激烈的電視節目等。

< strong>(二)保證充足的睡眠

"晝則養陽,夜則養陰",夜晚是養陰血的重要時間。 如果經常熬夜,或因各種原因長期晝夜顛倒,會導致陰血虧虛。

對於心律失常患者來說,保證充足的睡眠非常重要。 因為過度勞累會暗耗陰血,進一步加重病情。 高血壓性心臟病以及肺心病患者,要注意防寒保暖,以免身體受凉,發生感冒,引起房顫復發。 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調養神氣,人們對於環境的適應能力能够明顯提升。

< strong>(三)注重合理的飲食

現代生活水準的提高,使得人們的膳食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所謂"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膏粱之品不易消化,肥甘之物助濕生痰,上蒙心竅則心神不寧,發為心悸。

< strong>鄒旭教授特別提醒,房顫患者尤其要慎食辛辣刺激之物,避免引起胃火,又耗傷津液,使得脾胃失運,內熱上擾心神,誘發或加重症狀。

< strong>(四)適當的體育鍛煉

患者可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一些適合的運動項目,比如散步、慢跑或打太極等,通過鍛煉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適度的鍛煉有利於血脈調達、氣血通暢。 機體整體免疫力得到提升之後,對於預防房顫復發是十分有利的。

但是患者也要注意鍛煉一定要控制好程度,不能做劇烈運動,過量運動可能會成為房顫復發的誘因,勞逸適度才是科學的。

< strong>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提出,可以通過健身氣功八段錦來強身健體。 八段錦屬於內功,以用意而不用力,以意為主,以意為引,屬於柔性運動,尤其適宜老幼婦孺及體弱者日常保健練習。< span>

往期推薦

鄒旭診室故事|頭額豎橫紋,形外調諸內

鄒旭診室故事|上病下治心悸安,祛濕瀉火帶下止

鄒旭診室故事|濕邪為患尿酸高,調門祛濕療效好

< img height="322"width="241"data-src="http://www.sohu.com/a/DsfwIyGWG0U7FVp60hbktsmJ5ULT+qz1crB9Zo+mUNP/ywzDewcShd/U4jwbJxwb8+YmnVQajEb/gZ8596oqlvemAcXK3MMhQGPfyuHZbqo="/>

鄒旭,教授,主任醫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