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補土|水產當季,配上它不僅美味還解“海鮮毒”
admin
2022-06-02 15:28:52
0

原標題:話說補土|水產當季,配上它不僅美味還解"海鮮毒"

<!---->

脾胃好,百病少; 好脾胃,食療養。 自然的產物是最適合脾胃的"補品",草木蟲魚,瓜果菜蔬,無分貴賤,皆可成為有益於脾胃的"本草"。 善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資料,活學活用,當自己的"調養師"。

醫學指導: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廣東省中醫院嶺南補土學術流派學術帶頭人盧傳堅教授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夏季到了,各色鮮活水產開始豐富了起來。 人們買完魚或是田螺後,往往還會在隔壁的菜攤上買一把紫色的葉子,煮魚湯或是炒田螺時加上它,吃起來就一點也不腥了。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這種葉子就是"紫蘇",有些喜愛它的人還會在家中種上一棵,炒茄子或是豆角時,摘兩片紫蘇一起炒會有種特別的香味。 而且,紫蘇不僅能調味,從中醫角度來說,它還有一項特殊的作用,能解"海鮮毒"。

< img data-src="http://www.sohu.com/a/DsfwIyGWG0U7FVp60hbktsmJ5ULT+qz1crB9Zo+mUNPi+WJXkKNtz2VLYvZqoAyK6gbQuN/EzBEZVehrOQRZvH9rnS9fRKrJeNEPwCoFiGg="/>

< strong>本草功效

蘇葉有好幾種,一種兩面皆紫,一種有一面是綠色,也有全是綠色的"綠蘇"。 入藥一般用的是全紫色的"紫蘇"。 紫蘇味辛性溫,具有發表散寒、行氣寬中的功效,在解錶的同時又能疏通脾胃氣機的鬱滯,囙此各種感冒,尤其是伴有胃腸不適的風寒感冒中常會用到它。

而本草古籍中還常常提到紫蘇的一個特殊用途:"解魚蟹毒"。 古人處理吃海鮮水產後出現的腸胃炎,常常是以紫蘇搭配一些健脾消食的藥物; 實在來不及抓藥的,直接便采一把鮮紫蘇葉煮水,喝下去腹痛腹脹的症狀很快緩解。 有些脾胃偏虛偏濕的人,吃了魚蝦尤其是螃蟹這類"難消化"的海鮮後,常常有胃脹欲吐的感覺。 如果事先配上紫蘇一起烹調,便可以有效減輕這些"後遺症"。

< img data-src="http://www.sohu.com/a/tFrMB+7VwiBW2HbD2hOnH8mJ5ULT+qz1crB9Zo+mUNNYztzE9zuhYTkOIOW1SW9zEBCBncbDn9BZNOKN5cCwQUx9bSESFlsUYPqLdt8gYHU="/>

< strong>細說本草

古人所說的"解魚蟹毒",並不是指這些食物真的"有毒",而是因為水產品往往偏於寒濕,直接大量食用時,容易對脾胃造成損傷。 囙此,人們在處理海鮮食物時往往會加入各種配料,例如生薑、料酒、辣椒等,都是"熱性"的辛辣之物,能够"中和"海鮮的寒濕之性。

而紫蘇雖然葉具有類似功效,但它的效力要更為柔和一些,更適合那些脾胃虛弱的人。 它的葉片色紫,莖稈中空,就好像人體裏細小的"血脈"一樣,可以疏通血分中的鬱滯。

這有什麼作用呢? 當脾胃因飲食不當而發生"阻塞"時,用上猛烈的行氣藥雖然可以快速"通阻止痛",但也很"耗氣"。 而紫蘇不僅能動員"氣",還能入血行血,不用"大費周章",很快也能舒緩止痛。 囙此不妨用它配著各種水產,在享受美味的同時又能幫助脾胃更好地運作。

< img data-src="http://www.sohu.com/a/b64Pq9zySn93kgty0uAqZ8mJ5ULT+qz1crB9Zo+mUNNHi2cfbbwBnhul0k6oLemmeZ06DURxqwHIDM0OLclCnt1zGOTWrg/no+hlyU+22YI="/>

< strong> 話說補土|瘦人老吃不胖? 健脾强身要靠它

< strong> 話說補土|陰雨天"睡不醒"? "醒脾化濕"要靠它

< strong> 話說補土|夏日靚湯首選,甘甜止渴還治肩頸僵硬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trong>溫馨提示

"話說補土"精華集合

《善用本草養脾胃》及《妙用食材養脾胃》出版啦!

< span>兩本套裝更優惠哦!

< span>掃碼購書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trong>專家介紹:盧傳堅,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國醫大師禤國維教授弟子,全國首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國家中醫藥領軍人才"岐黃學者",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國家級人才培養對象,廣東省中醫院嶺南補土學術流派學術帶頭人,銀屑病臨床與基礎研究創新團隊負責人。 現任廣東省中醫院、廣東省中醫藥科學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副院長。 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免疫學分會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藥免疫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銀屑病專委會委員,廣東省醫學會皮膚性病分會銀屑病學組副組長,廣東省中醫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標準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標準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組織生物樣本庫分會中醫藥學組組長等職務。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主持並完成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多項; 主編出版專著20部(英文專著6部); 以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SCI收錄60多篇); 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和軟件著作權共9項,國家中藥新藥臨床批件1項,中藥新藥研發成功轉讓2項,獲省部級教學、科研成果獎共12項。 曾榮獲"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首屆傑出女中醫師""中國女醫師協會五洲女子科技獎""南粵巾幗創新十傑""廣東省三八楷模榜樣"等稱號。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供稿: 廣東省中醫院嶺南補土流派

執行編輯:劉文婷

稽核校對:莊映格

責任編輯: 宋莉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