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二三月份
正是春笋大量上市的时节
作为厦门人钟爱的美食之一
春笋自然也被端上了餐桌
春笋、香椿等春菜在朴朴等平台上热销
厦门江头、金尚等
商超及农贸市场摊位上
不少雷笋、毛笋等春菜
正吸引着市民购买尝鲜
但近日
却有多人因为这款
“春季限定”美味进了急诊室
相关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
因贪吃春笋
多人出现晕厥呕血
最近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急诊科接诊了两位患者
他们因过量食用春笋
出现晕厥、呕血等症状
其中一位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
■ 王先生晚餐时吃了不少春笋和香椿,饭后,他突然感到头晕目眩,紧接着眼前一黑,晕厥过去。
■ 钱先生也对春笋情有独钟,一天晚饭他吃了不少春笋,夜间出现呕血、便血症状。
急诊科医生检查发现
二人均为消化系统出血
但出血前都并未感到明显胃痛
经过紧急治疗两人情况逐渐稳定
无独有偶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近日也接诊了
因吃春笋引发不适的患者
一位60多岁的阿姨做胃镜后
结果提示是胃的多发溃疡
主任医师表示考虑吃春笋以后
形成了消化道的胃溃疡
事实上
每年这个季节都有不少人
因吃春笋住进医院
2024年春天浙江宁波
一医院消化内科就曾连续几天
接诊了5例因食用春笋
导致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还有人因此差点休克
为啥这些人吃个笋
就导致消化道出血了呢?
春笋含有草酸
这几类人不适宜吃春笋
对此,医生介绍
春笋含有较多的
草酸、鞣酸以及粗纤维
这些成分或是不易消化
或是容易与其它食物成分结合
大量食用既刺激肠胃又影响
钙、铁、锌等营养素的吸收
尤其对肠胃功能弱或本身
患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来说
过量食用易损害胃黏膜
导致消化不良、胃腹胀
反酸、嗳气等不适症状
严重时还会造成消化道出血
出现呕血、黑便等并发症
当然,除了上述人群外
以下这几类人也不宜多吃笋
▼
■老年人、小孩和大病初愈者:老年人,他们肠胃虚弱,日常饮食要以软烂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春笋会增加胃肠负担;小孩肠胃娇嫩,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消化春笋的能力不足,长期大量食用会引起消化不良,影响健康发育;大病初愈者由于消化功能未完全恢复,尽量少吃笋。
■过敏体质者:笋属于发物,如患有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等,不宜多吃春笋,对笋过敏的人群者尤其应该注意。
■有胃肠道疾病者:平时吃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容易拉肚子或有慢性胃炎的人尽量少吃。明确诊断患有胃肠疾病的,如消化性溃疡、食管炎、炎症性肠病、胃肠道息肉、胃肠手术后等患者最好不要吃。
■ 肝硬化者:肝硬化患者往往还并发胃底食管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肠病等病症,尤其是胃底食道静脉曲张者,尽可能不要吃,否则就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
■ 脑中风、心血管疾病患者:这类人往往需要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等抗凝药物,这类药物本身对胃就有一定的损伤,若长期进食春笋等食物,也可能引起溃疡、出血等问题。还有和服用非甾体类镇痛药、活血祛瘀中药或中草药等人群,这类人也要尽量少食。
不过大家也不用害怕
没有肠胃基础疾病的
健康人群每周吃1至2次春笋
每次不超过100克
是完全不需要担心的
吃笋的最佳“姿势”
这四个“恰当”要做好
虽然吃笋
要注意许多要点
但聪明的厦门人总能找到
吃笋的最佳“姿势”
▼
第一,要做到恰当处理:在烹饪春笋之前,要把它进行焯水处理,先把春笋切块放到沸水里焯煮7-10分钟,甚至更久,可以去掉春笋中大量的草酸,使其口感更加爽脆,我们在进食的时候就会比较安全。
第二,不要一次吃太多:通常一个人一顿春笋的进食量不要超过200克。
第三,要注意饮食搭配:我们在吃春笋的时候,不要一直跟富含钙的食物搭配,如菠菜、海鲜和高蛋白食物。
第四,不要空腹食用春笋:最好先吃几口饭或喝点汤,可有效降低春笋对胃黏膜的刺激;吃完春笋后,尽量不要立即食用生冷食物,以免诱发肠胃不适。
除了春笋之外
香椿、蕨菜等春菜
也正大量上市
这些春菜食用时也需谨慎
■ 香椿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较高,亚硝酸盐过量摄入可引起头晕等急性中毒症状。但考虑到香椿作为一种应季蔬菜,在食材新鲜保存、经过焯水后(三、四十秒左右)、正常摄入的情况下中毒的可能性比较小。
■ 长期大量食用蕨菜会增加患癌风险,食用前也最好经过浸泡、焯煮等处理。
最后,消化道出血
是无声的“健康杀手”
日常预防很重要
▼
▶健康生活方式: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戒烟戒酒:有助于保护消化道黏膜,减少消化道出血风险。
▶饮食调整: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饮食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
▶心情舒畅: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合理用药:如需服用可能影响消化道的药物,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严格遵循医嘱剂量和疗程。
▶定期检查:尤其是胃肠镜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消化道疾病,及时治疗,预防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春笋、蕨菜等春菜
虽然好吃但也不能贪多
一旦出现腹痛、便血
恶心、呕吐等症状
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整合来源:Yes厦门综合央视新闻、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国家应急广播、潮新闻、天天看余杭、网络等 编辑:橙子
▍所有图片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先看后赞,人生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