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众多的凉皮种类中,秦镇米皮、岐山擀面皮、汉中热米皮,安康蒸面都可以在西安的大街小巷看到身影。
然而,作为安康地区传统特色小吃,安康蒸面虽然在本地深受欢迎,但在陕西省会城市西安这个千万人口的餐饮市场的渗透率,远不及汉中热米皮和岐山擀面皮。
而源自陕南汉中的汉中热米皮和陕西宝鸡的岐山擀面皮,则明显在西安乃至全国的知名度较高,品牌影响力大。
例如,查询某评网站可知,在西安市,和 “汉中米皮” 相关的餐饮商户有 5409 个,和 “擀面皮” 相关的餐饮商户有 4194 个,而安康蒸面在西安的门店和小吃摊数量较少,只有区区40个,和汉中米皮、岐山擀面皮明显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和汉中热米皮、岐山擀面皮相比,安康蒸面在营销推广上不足十分明显:
汉中热米皮早就通过新媒体等多种渠道进行推广,如抖音博主直播泼辣油,小红书种草 “热米皮 + 菜豆腐” 套餐,还发明了黑米皮、菠菜皮等网红变种。
岐山擀面皮也早就实现了产业规模化,不仅开设线下餐饮店铺,还通过线上电商销售方便即食产品。
相比之下,安康蒸面的商户品牌意识和宣传意识不强,没有形成合力来进行系统的包装和推广,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来提升知名度。
甚至从口感和消费场景上,安康蒸面也毫无优势可言:
安康蒸面的原料为面粉蒸制,口感介于凉皮与米皮之间,但缺乏汉中热米皮的“热食米香”和岐山擀面皮的“酸辣筋道”。
西安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更偏好极端化口感(如热米皮的软糯、擀面皮的酸辣脆爽),而蒸面的“温和中庸”难以形成记忆点。
汉中热米皮可搭配菜豆腐、核桃馍形成早餐套餐;岐山擀面皮常与臊子面、肉夹馍组合成“西府套餐”。
相比之下,安康蒸面在西安仍以单品形式出现,缺乏场景化搭配,客单价仅8-12元,难以支撑店铺运营成本。
在美食的文化属性挖掘上,安康蒸面也是相当模糊,
汉中热米皮依托“两汉三国”文旅IP,通过《风味人间》等纪录片传播;岐山擀面皮借势“西周文化”和“陕西八大怪”民俗符号,形成强文化绑定。反观安康蒸面缺乏故事性包装,外地消费者认知度低。
线上的数据更是说明了一切:某音平台“#汉中热米皮”话题播放量3.2亿次,“#岐山擀面皮”2.8亿次,而“#安康蒸面”仅4200万次。
安康蒸面虽有自己的特点,但在口味和特色上没有像汉中热米皮和岐山擀面皮那样突出,难以在众多小吃中脱颖而出。
可见,安康蒸面在西安的困境,本质是小吃地域化与市场化矛盾的缩影。
相比汉中热米皮的“文化破圈”和岐山擀面皮的“工业链优势”,安康蒸面需在保留传统与适应市场间找到平衡点,否则难逃“地域特产,出圈即败”的宿命。(图片来源:汉中市旅游、安康文旅、石泉文旅、文化镇坪、岐山周文化旅游度假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