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8日,像往常一样,中南海的厨师根据毛泽东的健康调养菜单准备了几道汤。当天的菜单包含了椰子鸡汤、鱼头汤、红菜牛肉汤和武昌鱼汤。每道菜的食材都被熬煮得十分入味,食材已经完全融入了汤中,香气四溢。随后,菜肴被小心翼翼地端进毛主席的病房,准备等他醒来后享用。
那时的毛泽东静静地躺在床上,双目紧闭,鼻子上插着呼吸管,仿佛沉睡般安静。旁边,温热的菜肴在悄然散发着蒸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菜肴一遍遍被重新加热,但毛泽东始终没有苏醒的迹象。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尽管反复加热,这几道菜变得越来越冷,房间里的气氛也愈加沉寂。直到傍晚时分,已过去许久的等待终于被打破。
傍晚7点,病房内的血压监测仪突然发出急促的“滴滴滴”声,护士急忙察觉并检查毛泽东的状况,发现他的血压不断下跌,心电图也无任何波动。就在这时,毛泽东慢慢睁开了眼睛,他虚弱地看向床边,眼神迷离,口中轻轻说:“我很难受,叫医生进来吧。”
医生接到指令后迅速冲进病房,开始全力抢救。经过四个多小时的紧急救治,毛泽东的心脏依然未能恢复跳动,最终停止了跳动。伟大的革命领袖,这位为新中国奠基、带领人民走向胜利的英雄,最终离开了人世,甚至未曾品尝到他最后一餐的食物。
毛泽东的故乡湖南韶山,毛泽东的故居内摆满了许多腌菜坛子。这些坛子是当年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用来制作酸菜、马齿苋等腌制菜的工具,属于湖南特有的坛子菜。由于家境贫困,毛泽东的父母为了让家里在四季之间都能吃到蔬菜,将新鲜的菜品腌制在坛子里,这样便于保存,并且赋予了这些腌菜独特的风味。毛泽东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腌菜的味道成为他对家乡的深刻记忆。
作为地道的湖南人,毛泽东喜欢吃辣椒和霉豆腐。然而,在抗战时期,由于物资极度匮乏,毛泽东与红军的战士们经常面临食物短缺的困境,长时间没有足够的粮食,甚至有时连续几天都无法吃上一顿热饭。军队的口粮多为小米、冻土豆、硬饼干这些易于保存的干粮,而腌制菜由于制作过程繁琐、难以携带,几乎不可能成为主食。
唯一能够为毛泽东提供充足营养的野菜便是马齿苋,这种植物生命力强悍,不论是荒凉的黄土高坡,还是草地旁的沟渠,马齿苋总能生长得旺盛。简单地清煮一下,就成了口感独特的一道菜。即便是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马齿苋不仅填饱了毛泽东的肚子,也缓解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进入了中南海,但他依然惦记着那道滋味。虽然当时的厨师们有些疑虑,担心马齿苋是某种有毒的野菜,他们特意将其送去化验,并查阅了植物学资料,最终确认马齿苋既是食物也可以作为药材,且无毒害成分。于是,马齿苋便从战时跟随毛泽东进入了中南海,成为了餐桌上的常客。
在毛泽东生前,韶山的纪念馆保存着他的完整食谱。从中可以看到他每天的饮食规律:每餐大致是四菜一汤,偶尔有特别的菜品来招待客人。虽然听起来四菜一汤看似丰盛,实际上这些菜大多是简单的素菜,且毛泽东特别注重节约,避免浪费。在菜单中,辣子炒菜和豆豉炒菜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他身为湖南人,辣味是每餐的必备。
毛泽东的菜单里常出现炒苦瓜和炒辣子这两道菜。据统计,在某三个月期间,毛泽东就要求厨师准备21次炒苦瓜,31次炒辣子。尽管毛泽东热爱素菜,特别是扁豆、空心菜、大白菜和菠菜等,但他并非完全不吃肉。相反,他非常喜爱红烧肉、清蒸武昌鱼和砂锅鱼头等荤菜。
红烧肉常常用大锅炖煮,炖得入味且软烂,毛泽东每次用餐时总能吃下几碗米饭。然而,他对酱油有着非常强烈的排斥。当时厨师程汝明做的红烧肉,竟被毛泽东退回,原因竟是他不喜欢酱油。程汝明事后前去请教毛泽东,毛泽东笑着解释,称自己小时候家里曾经营酱油作坊,一次偶然在搅拌酱油时看到酱油桶里漂浮着蛆虫,这一经历让他对酱油产生了深深的厌恶感。
毛泽东对鱼的喜爱也很有特色,尤其钟情于砂锅鱼头。程汝明回忆说,他常常选用两三斤重的鱼头,加豆腐、菜心等,慢火煮制。通过这种简单的烹饪方式,鱼肉鲜嫩、汤汁浓郁,毛泽东对这种菜式常常赞不绝口。另外,毛泽东也对清蒸武昌鱼情有独钟,特别是加了紫苏叶的做法,这种调味方式可以去腥提香,味道鲜美。
除了中餐,毛泽东对西餐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咖喱大虾、奶油汤等。毛泽东曾与营养师徐涛讨论过中西餐的差异,认为中国的中餐无论是从健康还是营养的搭配来看,都比西餐更加合理。他认为中餐注重素食且均衡,而西餐脂肪含量较高,导致许多人容易患上心脏病。
毛泽东还热衷于种菜。在中南海,他常常在自己的花园里种植各种蔬菜,尤其是苦瓜、辣椒和西红柿等常见蔬菜。有一次,他要求将花草全都拔掉,种上蔬菜,因为他认为这些植物更为实用,可以炒来吃。他还经常自己亲自浇水,照料这些植物,体现了他对劳动的热爱与对自给自足的推崇。
毛泽东的一生虽然充满了革命与奋斗,但他在饮食上却始终秉持简朴节约的原则。从他坚持反对浪费,甚至在生日时依然保持朴素的饮食习惯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不拘小节、脚踏实地的毛泽东。他的生日菜单,往往是以简单、营养的菜肴为主,例如炒大白菜、烧鸡、炒豆角、萝卜丝炖鲫鱼等,并且没有过多的奢华。
随着毛泽东年事渐高,他的健康状况也愈加恶化,最终导致他无法再像以前那样活跃。1976年9月,毛泽东的身体每况愈下,虽然他依然坚持吃些简单的食物,但他的健康状态已无法支撑他继续做他曾经热爱的工作。9月8日,在病房中,这位伟大的领袖终于安静地闭上了眼睛,离开了我们。
毛泽东的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全世界为这位伟大的革命者哀悼,他的生活简朴、节俭,却充满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的一生,虽然饱经风霜,却始终坚守着一份对人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