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人餐桌上的“冰与火之歌”:“脍”的清凉,“炙”的热烈
创始人
2025-07-14 12:43:09
0

“脍炙人口”——你应该对这个成语很熟悉,现在的人常用它形容某件事物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但是在最初的时候,“脍炙人口”指的是人人喜爱的美食。

“脍”和“炙”其实指的是两种古老的烹饪艺术。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脍”与“炙”那些事吧~

脍:刀尖上的晶莹盛宴

脍是什么?其实脍有两种,一种是鱼脍,另一种是肉脍。

鱼脍也就是生鱼片,最受欢迎的是鲤鱼、鲈鱼、鲫鱼等淡水鱼,有时也用海鱼。

肉脍指的是切得很细的生牛、羊、鹿等肉类。

肉脍远远不如鱼脍受欢迎,所以,古代的“脍”一般指的都是鱼脍。

刀锋之下,鲜鱼之肉被剖成薄如蝉翼、透光如雪的片片。

孔子嘴里的“脍不厌细”指的就是生鱼片的精髓——新鲜的食材,唯有极致的薄才能完美呈现。

而在更早以前,先秦文献里就大量记载了食脍的习俗。比如《诗经·小雅·六月》就有“饮御诸友,炰鳖脍鲤”的句子。很明显,这里的“脍”指的是鲤鱼脍。

鱼脍在汉唐时期达到顶峰,是宫廷宴席、文人雅集上的珍馐美味。

西晋有一个典故叫“莼鲈之思”,说的就是西晋名士张翰因秋风起,忽而思念故乡吴中的莼菜羹与鲈鱼脍,竟选择辞官归去。

杜甫的《观打鱼歌》里有一句“脍飞金盘白雪高”,指的就是金盘里如白雪一般的鱼片,视觉效果是相当诱人了。当时还有专门的“脍匠”从事切鱼片的工作。

那么,古人是怎么吃生鱼片的呢?

首先,鱼必须是非常新鲜的,通常是现杀活鱼,然后现切现吃。

其次,生鱼片的蘸料也很关键。

这里就不得不提“齑”了,通常是姜、蒜或韭菜碎末制成,也可以加入橘皮、白梅等。一碟鲜美的齑,足以唤醒鱼肉的甘甜和细腻。

此外,还有一些较为简单的蘸酱↓

酱: 如豆酱、肉酱。

豉: 豆豉汁。

芥酱: 芥菜籽制成的辛辣调料(类似现代芥末)。

醋、橙齑(橙子肉捣泥)等。

生鱼片可以直接吃,有时候也会搭配蔬菜丝或包裹在薄饼中食用。

一盘鱼脍,宛如一场无声的味蕾风暴,就这样席卷了汉唐盛世的宫廷与文人的雅集。

炙:烈焰中的原始诱惑

“炙”即烤肉。如果说“脍”是精致清雅的代表,那“炙”则是火热粗犷的存在。

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炙”字,烧烤也是人类掌握用火后最早的烹饪方式之一。

汉朝的画像石、画像砖上常有“庖厨图”,生动描绘了切肉、串肉、烤肉的情景。

唐朝著名的烧尾宴上,也罗列了多种名贵炙烤菜肴。

从先秦到明清,从市井街头到宫廷御宴,烤肉的香气几乎穿透了几千年的时光,一路飘入了今天的烟火人间。

那么,古人又是怎么吃烧烤的呢?

据记载,几乎所有可食用的肉类都可以炙烤,最常见的有↓

猪肉(特别是乳猪);

羊肉(尤其受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贵族喜爱);

牛肉(早期食用较多,后期因农耕需求有时被限制);

禽类(鸡、鸭、鹅);

野味(鹿、獐、兔等);

动物内脏(如牛心、羊肝等)。

炙烤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

直接火烤: 最普遍的方式,利用篝火、火盆或火炉等热源直接加热食物。

串烤: 将肉切成小块或条状,用竹签或铁签串起烤制——即现代的“烤串”。汉代已有相关画像及烤炉实物出土。

叉烤: 使用大型铁叉叉住大块肉或整只动物(如烤乳猪、烤全羊),在火上旋转烤制。

铁网炙: 将肉片置于铁网上烤制(类似现代的韩式烤肉)。

炮烤(裹泥烤): 如“炮豚”之法,整只乳猪裹满黄泥,投入烈火,烤熟后敲掉泥壳,露出金黄酥脆的皮肉。

烤肉至味,少不了调味的成就。

烤前腌渍:以盐、酒、豉汁、花椒、姜、葱等调料充分腌渍,直至入味。

烤时赋味:烤制中适时涂抹酱汁(如豉汁、肉酱)、动物油脂(如猪油、羊油)或蜂蜜,既增风味,又可以形成诱人的焦壳。

烤后蘸佐:出炉后,可按照喜好搭配椒盐、芥酱、蒜泥、醋等蘸料,丰富口感层次。

炙烤的魔力在于那无可替代的“烟火气”——高温催化出的焦香,油脂迸裂的浓烈,以及内里锁住的丰腴肉汁,三者交织,构成了味觉记忆中无法磨灭的原始诱惑。

脍炙共荣:穿越阶层的味觉图腾

“脍”与“炙”,一清雅一浓烈,却奇妙地共同构筑了古代中国的味觉图腾。

“脍”追求极致的新鲜和刀工,生食最大程度保留了食材(尤其是鱼肉)的天然鲜甜和细嫩口感,配上辛香刺激的蘸料,形成独特的味觉冲击。

“炙”是美拉德反应带来的焦香、油脂在高温下散发的浓郁香气、以及肉汁的丰盈,是人类最原始也最难以抗拒的美味诱惑之一。烤肉滋滋作响、香气四溢的场景本身就极具吸引力。

无论是贵族宴会还是平民餐桌,“脍”与“炙”都深受喜爱。鱼脍是文人雅士的精致之选,烤肉则是普罗大众都能享受的酣畅淋漓。它们跨越了阶层,是真正“众口”皆调的美味。

穿越时空的盛宴,“脍”与“炙”所承载的早已不止是味蕾的欢愉,而是凝结于烟火气中的生活哲学与美学。

生鱼片的晶莹鲜美,烤肉的焦香诱人,跨越千年仍能勾起我们对美味的想象,这大概就是“脍炙人口”的魅力所在吧。

以上就是“脍炙”的内容~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龙山镇土特产 撬动发展活力 龙山镇麻竹笋。 门楼富村成熟的嘉宝果。 麻竹笋鲜美爽口,英红九号茶香四溢,还有牛大力鹅、民安鸡、湴...
“头伏不补,伏天受苦”,三伏天... 俗话说:“头伏不补,伏天受苦。”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人体能量消耗大,此时通过...
中老年应多摄入八种高蛋白食品,... 在中老年朋友追求健康生活的道路上,优质蛋白的摄入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助于维持肌肉力量,增强免疫力,还对...
夏日厨房日记:8道经典消暑美食... 夏日炎炎,厨房仿佛变成了一个炽热的战场。但为了家人能在闷热的天气里品尝到清爽可口的美食,再热也值得!...
三伏天适合吃的8道家常美食,做... 在酷热难耐的三伏天里,吃饭成了一件让人纠结的事。天气炎热,人们往往食欲不振,但身体又急需营养来维持活...
麻辣?香辣?鲜辣?论小龙虾的“... 在江西 辣椒是餐桌上当之无愧的灵魂角色 它以千变万化的姿态 勾勒出赣地饮食独有的火辣轮廓 当辣椒的炽...
月光养生:探索“晒月”的古老智... 在探讨养生之道的众多方法中,“晒太阳”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鲜为人知的是,“晒月”这一古老而神秘的养生...
男同志一定要学会的八道家常小炒... 在生活的烟火气中,烹饪不仅仅是女性的专长,男同志学会几道拿手好菜,同样能为家庭增添温馨与幸福。今天就...
原创 回... #回家烧了这几道菜,一家人都说很好吃! 每次回家,总想为家人做一桌美味佳肴,看着他们满足的笑容,便...
原创 孩... 胃和心,总要有一个是满的。所以,全世界的迷茫和忧伤都可以用美食去抵挡!更多家常美食做法,请关注典典小...
夏天不想吃饭,这样做麻酱拌面,... 谁懂这盘麻酱拌面的含金量,太太太好吃了,香香辣辣的酱汁搭配黏黏糊糊香香的芝麻酱,香而不腻,光是看着就...
巨野人注意!今天起,吃早餐请调... 鸡蛋,不仅是厨房里的百搭食材,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素,被誉为“全营养食物”。 近日,一项新研究发...
本周日入伏,这份“三伏天”养生... 今年“三伏天”将从 7月20日起入伏 8月18日出伏 全程30天 “三伏天”是一年中 天气最热、潮湿...
做凉拌菜,直接加生抽是大错!记... 夏天来了,天气越来越热,我们的胃口变得越来越差,饭菜好不容易做好了,但是家人都不捧场,连自己也不太想...
云南米线浇上武汉热干面芝麻酱,... 傍晚六点的深圳白石洲,潮湿的热气还没被晚风驱散,城中村纵横交错的巷弄里已经飘起食物的香气。在一条不足...
牛肉滑蛋:厨房小白的“封神”一... “叮——”微波炉里的米饭冒出白雾,我把最后一口牛肉滑蛋扒进嘴里,手机相册还停留在网友那张高糊截图:牛...
原创 嘎... #嘎嘣脆!春卷轻松做!把年味带回家 在这寒风凛冽的季节,总有什么能勾起心底最温暖的怀念,那便是一口...
原创 四... #四九城里的老字号,豫菜美食厚德福 在北平这座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城市里,老字号如同繁星,镶嵌于城市的...
原创 四... 《四川腊肉,带着烟熏味的鲜香味道,那是烟火里的思念》 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味道,能穿越时空,触...
原创 回... #回乡下看妈妈,妈妈自制的“中国式披萨”,我一口气吃了3个! 在城市的喧嚣中沉浮已久,心灵似蒙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