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入伏不补,秋冬受苦”!还有几天入伏,建议多吃这3种食物,补阳健脾,安然度夏!
据《黄帝内经》云:“火热为夏,内应于心,心主血、藏神”,意思是夏天的炎热和我们的心相互对应,心脏掌管血液运行,还藏着我们的神志,所以夏季养生的要点在于养心守阳。在夏天,农村有句俗语,那就是“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随着入伏的临近,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即将来到。今年的入伏时间是7月20日,在民间还有着“入伏不补,秋冬受苦”的说法,意思是三伏天如果不注意调理身体,到了秋冬季就容易体虚多病。
为什么三伏天要进补?从中医理论来讲,三伏天人体阳气最为旺盛且浮于体表,而体内的阳气相对不足,脾胃等功能也会有所减弱。就像一个燃烧的大火炉,表面火焰熊熊,但炉心的火力其实在分散。同时,高温环境会使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加,大量出汗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另外,高温还会影响人体的消化功能,使人食欲减退。
三伏天进补有啥好处?在养生学上,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在这个时候进行适当的进补,可以借助自然界的阳气,补充人体的阳气,驱散体内的寒湿之邪。比如一些患有风寒湿痹、虚寒性胃痛等疾病的人,在三伏天通过食用温热性的食物或进行艾灸等疗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伏天进补注意点啥?三伏天进补有着诸多好处,但是也不能盲目进补,要科学且有依据。一是要根据个人体质选择合适的食物和进补方式,体质虚寒的人可以适当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桂圆等;而体质燥热的人则应避免食用过于温热的食物,以免加重体内的燥热;二是进补要适量,避免过度滋补导致上火等问题。
三伏天进补的3种食材是啥?
一是姜:“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姜性温,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等功效,它富含膳食纤维、胡萝卜素、视黄醇、姜辣素、姜烯酮、姜酮等,具有帮助身体排毒、暖胃健脾、增加免疫力等作用。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内会进入各种寒气,这时候就是生姜发挥作用的时候,它能逼出体内寒气,浑身都轻松,身体棒棒,也是温阳守阳的重要食材。推荐美食:姜枣汤、姜汁鸡、姜丸汤等。
二是山药: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益肺止咳等功效,它富含黏蛋白,淀粉酶、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锌、硒等微量元素,入伏后,适量食用山药可以帮助我们调养脾胃、益肾气、补肺润燥,对脾阳和肾阳好处多多。推荐美食:山药清补汤、清炒山药、糖醋山药、山药汤等。
三是羊肉:“冬吃羊肉赛人参,春夏秋食亦强身“,这说明四季皆可食用羊肉,而且作用也大不相同,羊肉性温味甘,富含优质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及铁、锌、硒等矿物质,寒冬多吃羊肉可以益气补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夏天多吃羊肉,可以帮助身体抵御空调房中的寒气侵袭,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推荐美食:当归生姜羊肉汤、葱爆羊肉、涮羊肉、羊肉馅饺子、孜然羊肉等。
入伏之后,天气炎热,人体消耗大,我们要抓住这个时机,通过合理的饮食来补阳健脾、养心安神。生姜、山药、羊肉这三种食物,既美味又养生,大家不妨多吃一些!
我是晓峰,喜欢晓峰分享的美食,不要忘记关注吃货峰子哦!
本文由吃货峰子原创,欢迎关注与您一起交流,让大家受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